歷史趣話
梨酒的醞釀來自偶然的發現。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卷上記載了李仲賓家發生的故事。
原來李家有梨園,有一年產梨數倍於常年,售賣不盡。於是“漫用大瓮儲數百枚,以缶蓋而泥其口,意欲久藏”。半年後,瓮中的梨發出芬芳的酒味,於是啟蓋,發現梨已“ 化而為水,清冷可愛,湛然甘美”。
山梨含有糖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自然能酵釀成酒。人工釀造的梨酒,其始釀來自宋朝。
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清理→洗滌→破碎→壓榨→主發酵→換缸→後發酵→陳釀→調配→裝瓶→殺菌→成品
製作方法
1.原料:選用完好的梨可製作優質酒。利用殘次果(剔除腐爛果)和梨罐頭下腳料可釀造普通梨酒。
2.清理:摘除果柄,揀去樹葉和雜草等雜質。
3.洗滌:在清水槽里洗淨泥沙污物。
4.破碎:用破碎機破碎,碎塊直徑以0.15~0.2厘米為宜,過小易成糊狀,對榨汁不利,過大出汁率不高。若無破碎機,可在石臼中搗碎。
5.壓榨:無專用壓榨機時,可用木棍或新白布袋代替,榨後的果渣經自然發酵後,加入6.5%的礱糠進行蒸餾,得到果燒酒,用於調整酒度和配製果酒。
6.主發酵:每100公斤果汁加入10克焦亞硫酸鉀殺菌。也可用熏硫的方法,將二氧化硫通入缸中,同時將果汁潑入缸內,當果汁中含有0.1%的二氧化硫時,即可抑制雜菌活動。將果汁倒入釉缸,其數量為缸容量的五分之四,加入5~10%的酵母液,並充分攪拌,使酵母均勻地分布於發酵液中。發酵正常液溫在20℃左右,如溫度較高,所得果酒香氣較差。經過,兩至三星期發酵,嘗一嘗汁液,甜味變淡,酒味增加,則說明大部分糖已變為酒精,主發酵結束。
7.換缸:主發酵結束後,用虹吸管吸出澄清的新酒,轉入經洗刷和殺菌處理後的另一發酵缸內進行後發酵。並加食用酒精將酒度調至14度,酒腳與果渣可用作蒸餾酒原料。
8.後發酵:此次發酵時間大約25~30天。後發酵期間,酒溫應控制在12~15℃之間,後發酵結束的新酒中要加入二氧化硫,使含硫量達0.01%。若酒度過低,可加食用酒精,使酒度達16度以上。
9.陳釀:優質梨酒陳釀需兩年左右,普通酒也要一年之久。中間需倒缸幾次,並過濾,除去渾濁物質。
10.調配:加食用酒精、砂糖等,每100毫升普通梨酒含酒精18毫升左右,糖分0.2克左右,總酸量0.3毫升左右。
11.裝瓶、殺菌:將酒裝入經沸水消毒的玻璃罐,加蓋時不得漏氣,然後在70~72℃的熱水中加熱殺菌。
質量標準 酒液澄清透明,有梨酒特有的色澤,有梨香及陳酒酯香,酸而不甜。梨酒每100毫升含酒精16毫升以上,殘糖量0.2克以下,總酸量為0.5克左右,揮發酸量為0.07克以下,單寧0.04克以下。
感官指標
色澤:金黃色、澄清透明、有光澤黃色、澄清透明,有一定光澤;
香氣:酒香和果香濃馥、優雅、和諧;
口感:酒體豐滿.醇厚協調、柔和爽口;
風格:風格獨特有典型性。
不同梨酒各項理化指標描述性分析
梨酒的酒精度在12.1%vol~12.8%vol,無顯著性差異(P>0.05)。這與發酵前梨汁調糖有關。不同品種的梨所釀製的梨酒總酸差異很大,南果梨酒總酸含量最高(6.40g/L),豐水梨酒總酸含量最低Q2.79g/L),這也造成了不同品種梨酒的pH有顯著性差異(P<0.05)。
揮發酸含量是果酒品質一個重要指標,南果梨酒的揮發酸含量最高(0.39g/L),其次是香蕉梨酒(0.38g/L),最低的是黃冠梨酒(0.18g/L),但均遠低於葡萄酒國家標準規定的限值1.2g/L。不同種類梨酒的可溶性固形物、還原糖和乾浸出物變異係數均>10%,表明指標差異較大;其中還原糖變異係數最大,達43.65%,豐水梨酒的還原糖含量最高(3.93g/L),而黃冠梨酒的還原糖含量最低(1.21g/L)。
果酒中蛋白質對酒體穩定性有很大影響。南果梨酒的蛋白質含量最高(115.04mg/L),其次為香蕉梨酒(110.23mg/L),明顯高於其餘幾個品種(60.38~91.75mg/L)。不同梨酒在色度上有明顯的差異,鴨梨酒的色度明顯低於其他品種的梨酒,這可能是由於酚類物質含量的差異所造成的。
不同品種梨酒有機酸成分描述性分析
果酒中有機酸的種類、含量和比例對於果酒的風味、口感、穩定性等方面有重要影響。不同梨酒有機酸含量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檸檬酸的變異係數最大(91.23%),草酸含量變異係數最小(9.43%)。不同梨酒中含量最高的三種有機酸均為蘋果酸、檸檬酸和酒石酸,這3種酸占總酸的78.7%~90.6%。除香蕉梨酒中檸檬酸含量最高外,其餘品種梨酒中均為蘋果酸含量最高。梨汁本身含有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琥珀酸、奎寧酸、莽草酸、乳酸等多種有機酸。釀酒酵母在酒精發酵過程中不僅會將糖轉化為酒精,而且在其生長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蘋果酸和琥珀酸等有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