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廷枬

梁廷枬

梁廷枬(1796年-1861年),字章冉,號藤花亭主人,廣東順德人,清代學者、史學家。 他出身於一個封建士大夫的家庭,父、叔都是當地的名士,家中收藏有不少圖書,廷枬從小好學,“成童時即盡讀父書,下筆有奇氣”。由於他年少時即喪父,家境很是困難,靠他母親撫養長大。他在科舉上並不得意,直至1834年三十九歲時才考中個副榜貢生,以後歷任澄海縣訓導、廣州越華書院、粵秀書院的監院、學海堂的堂長和廣東海防書局總纂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梁廷枬由於受父親的影響,自少就對書畫金石之道甚嗜好。其後由於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遂轉而致力於訓詁考據,撰寫了《金石稱例》等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學、歷史、詞章、戲劇、音律等領域,其中不乏振聾發聵之見,頗為時人所推崇。

梁廷枬在青壯年時對整理歷史故籍很有興趣,常不乏眼光獨到之作,鑽在故紙堆里進行考訂。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促使他關心起時事,注意研究西方國家的政治和歷史、地理情況。1836年,粵海關監督豫坤聘他總修《粵海關志》和主持廣東海防書局總纂《廣東海防匯覽》,得以瀏覽了有關中西方經貿與文化交往的大量資料,由此開始了解到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加深了對民族危機的警覺,進而孜孜不倦地學習從西方傳播來的新知識,尋求禦侮救國之路 。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編成《粵海關志》三十卷,分十四個門類,輯存了大量鴉片戰前中外貿易情況的珍貴資料,記載了西方殖民主義者日益加劇的侵華活動,並匯集了清政府對外政策的有關檔案,為當時和後人研究鴉片戰爭前的中外關係提供了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鴉片戰爭前夕,梁廷枬在廣州越華書院任監院,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赴粵查辦鴉片,首先就會見了他。早在十多年前,當林則徐任杭嘉湖道時,就已讀到梁廷枬所著書,對梁的才識很賞識。到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州前,又托人請梁廷枬將他前在海防書局編纂的“所有諸國稟件、禁令及沿海要隘、諸營縣界域道里、墩營炮械”等資料“摘其切要有關海事,暢為圖說”,以供參考。梁廷枬乃“就局中錄為巨帙”,托人呈獻給林則徐。林則徐抵達廣州後,下車伊始,就親自登門拜訪,向梁廷枬請教關於籌防戰守的問題。兩人“談極暢”,梁廷枬盡其所知,“為規畫形勢,給海防圖以進",梁廷枬所在的越華書院也成為林則徐欽差大臣的行轅。林則徐依靠梁廷枬等愛國知識分子的和當地人民民眾的幫助,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梁廷枬則利用他對當地情況熟悉的有利條件,出謀劃策,積極支持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和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鬥爭。林則徐被遣戍新疆後,梁廷枬繼續受聘於後任兩廣總督祁貢、徐廣縉幕中,幫同籌辦團練。

1848年,梁廷枬參與了廣州士民反對英國外交官擅入廣州城的鬥爭。1851年,清政府授予他內閣中書、加侍讀銜的虛職。

1861年,梁廷枬病逝。

出版著作

作品圖片 作品圖片

以前中國對西方國家的情況了解得甚少或者沿襲舊說,以訛傳訛。梁廷枬開始對西方世界也是知道得很不準確,例如在《粵海關志》中,他和時人(包括林則徐、魏源等在內)把北美洲和非洲混為一談,認為加拿大和美利堅都在非洲。鴉片戰爭後,他在《合省國說》中作了糾正。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梁廷枬並未因中方戰事失利而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傾注於對西方列強的史地、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系統研究,撰寫了中國第一部介紹美國國情的專著《合眾國說》三卷。

1844 年編寫成了《耶穌教難入中國說》、《粵道貢圖說》、《合省國說》三書,隨後又編成《蘭侖偶說》一書(所謂蘭侖即倫敦,系用以泛指英國)。這四部書於1846年正月合編一起,名曰《海國四說》。這些書補充了林則徐編譯的《四洲志》的記載,雖不如魏源所編的《海國圖志》包羅的範圍那么廣泛,但在當時也是了解西方國家政治和地理、歷史的很有價值的參考書。與此同時,1845年,他又另編著有《英吉利國記》一書,“錄其治革世次,因及其積年爭據之由”,特別對英國商業貿易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

1848年,梁參與了廣州士民反對英國外交官擅入廣州城的鬥爭。1854年,他寫了《夷氛聞記》一書,真實地記敘了兩次鴉片戰爭期間廣東軍民反擊列強入侵的全程,是研究鴉片戰爭的重要史料。

梁廷枬的主要著述尚有《南漢書》、《東坡事類》、《論語古解》、《藤花亭曲話》等共38種。

人物評價

梁廷枬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倡導“開眼看世界”思潮的先驅之一。 他在推介西方文化之時,充分肯定了其進步的政治制度,流露出對西方先進國家的法治制度與民主制度的朦朧嚮往情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