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梁光夫- 2008胡潤百富榜: 第128名2008 財富(億): 50
年齡: 76
出生地: 浙江
公司: 春和集團
總部: 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
主要領域: 造船、零售
2006年8月19日至20日在首都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中國首屆中國企業形象管理年會。春和集團等十家企業,被授予“2006年中國優秀企業形象(品牌)十佳單位”;名譽董事長梁光夫同時獲得“2006年中國優秀企業形象工作者”稱號。並在200多企業精英的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嘉賓在主席台就坐,做了《建設好企業文化,處理好四大關係》的發言。會間,還滾動播放了“春和”的規模、實力的宣傳片。
個人事跡
多年來“春和”從幾十個人作坊式的小廠,發展為集工業、商貿、科技為一體的集團公司,擁有二萬員工的大企業,年產值在三十億以上。到2007年後,就將在150億元以上。不少大國企因腐敗、管理不善,使上億巨資虧損喪失殆盡,而梁光夫父子未用國家一分錢,十年來卻創出上百億的產值,為國家和創造了巨大物資精神財富,對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3年初,梁光夫從台州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崗位上退休了。猶記參軍當日,少年意氣奮發,熱情澎湃、熱血沸騰,一心要跟著共產黨為解放全中國、為全世界受苦人獻出自己的一切。然而時光倏忽,轉眼間又年屆花甲了。這些年來,與戰友們一起南征北戰;踏遍全國東南西北中,還曾抗美援朝跨過鴨綠江;從一個不十分懂事的少年,成為一個久經考驗、論德論才都十分出色的黨員幹部。只因父親抗日期間從儒入商,一頂“資本家出身”的緊箍從此扣在光夫頭上。在那“左”的歲月里,他只能是個“控制使用”的對象,出色的才能始終難以充分施展,直至粉碎“四人幫”之後,在鄧小平領導下全國邁開改革開放的步子,他才算甩開膀子可以痛痛快快地大幹了。誰知又已到了“60歲”這個退休年齡,他雖有滿腔抱負、一身充沛精力,還是按規定退休了。只是一生都在緊張、忙碌中度過,忽然的“全面退出”,一時間還真有點茫然若失、難以適應。
當時的台州地區,民營經濟已是全國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不少熟識的企業家來請“梁部長”去當顧問,不少退下來的老同志也已加入了經商的行列。從小接受儒家傳統思想的薰陶,又經過幾十年黨和部隊的教育下,注重嚴格自我人格修養的梁光夫,婉拒了所有邀請。他想讓自己靜下來,認真地對一生中作些反思,求得一點人生真諦,寫下來,或許對後來會有所啟迪。這一些許的“休閒”並沒有進行多久。正在法國留學的兒子梁小雷,一個長長的越洋電話,又把這位退休者拖進了一個更加激烈的全新大挑戰中。
父子對話
1963年出生於軍營中的兒子,在部隊託兒所、幼稚園中長大,從小就濃濃地受著部隊傳統薰陶和父親優良品質的身傳,連“小雷”的取名也是要他秉承“學雷鋒”之意。到法國留學後,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不曾有過一絲的迷惆,“探求國外富強之路,用來為祖國的崛起服務”始終牢記心頭。他一方面學好基礎課程,課餘時間更是分秒必爭,用來廣交僑界有作為的企業家、拜訪歐洲各國成功的各行業領軍人物……很快,這個才二十出頭的中國青年,以他的刻苦鑽研、多方面的廣博知識和出色的言談風度,吸引了法國歐洲各界。不少上流社交場合,爭相邀請他出席。他也在邊學習和廣泛的交往中,慢慢在腦海中繪就了自己振興祖國的初步藍圖。“爸!你從小教育我們:自信人生二百歲,會當擊水三千里。現在你不過六十過一點,正是‘擊水三千里’的最好階段,豈可稍有退意?”當電話中梁光夫對兒子要他一起辦企業的提議稍有怯意時,立即受到兒子一通大嗓子的批評。“我們要在短期內趕上先進已開發國家,就必須刻苦踏實地努力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而這是不能等也不能靠的,必須全國上下一齊奮力拚搏,你這個受黨教育多年的老幹部,豈可退後?”梁光夫丟開了“休閒”之思,立即甘心情願地去當起多少年來避之惟恐不及的“梁老闆”。
創業歷程
1995年初,以一家國外公司“辦事處”的名義,梁家父子的“企業”開張。
第一批訂單,是供國外聖誕節用的節日燈具。接受“委託加工”的廠家,接單時都信誓旦旦:保證按時交貨。但“草根廠”對“協定信用”歷來馬虎,常因雞毛蒜皮理由拖延交貨;而節日用品錯過時間就是廢品一堆,外商一律拒收。半年多時間裡,幾乎把梁光夫弄得日日“七竅生煙”,手忙腳亂地才勉強按時把貨交出。顯然這種以國外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必須有自己的廠家才能爭得主動權。幾經艱苦努力,當年10月間,“春和工藝品公司”在臨海成立,這一集工、貿、產、銷於一體的企業,正是如今實力雄厚、龐大的春和集團的起點。公司的“春和”之名,還是梁光夫老父在抗日戰爭中為自己店取名的延續,其意是尋求企業內外各方保持平安、持久、和諧吧,卻也正好體現了如今光夫父子執著追求企業持續、和諧發展的一片苦心。兒子把春和翻譯成Evergreen,是永遠的綠色,是春日常在。既有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又完全符合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綠色。
一家企業能否快速成功發展,除去創辦者需有遠大眼光、先進經營理念之外,最根本的還是全企業上下齊心一致、人人拼力苦幹,真正作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梁光夫熟知“上樑不正下樑歪”、“眾志成城”、“人心齊、泰山移”這些可貴的傳統理念;多年的軍隊政治工作經歷,使他更深知戰場上指揮員一聲“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們跟我沖啊”能力挽危局的傳統作風,是無數先烈平時和戰時以身作則、拋灑熱血後才逐步鑄成。因此“春和”一建立,他就傾心於“春和”企業文化精神的培育和建設上,決心要使“春和”能逐步形成一種上下一個目標、共一顆心的傳統,或許,這也可以稱之謂“春和魂”的建立吧。
創建之始的艱難可以想見。廠房是租借一處百餘平方米的二層民居,較明亮的二樓作生產車間,董事長和總裁的辦公室與原料倉庫、成品儲室並用,擠在陰暗、潮濕的低層。包括董事長在內,全體人員上下按需兼任“搬運工”,上樓搬運原料,下樓背成品入庫;上廁所,需急步到近百米處的公廁里,連外來客商也嘆服他們的艱苦奮鬥……
上班頭一天,由一位倒閉廠來的技工馮小菊,帶來十三位小妹妹,一看這裡這種情形,幾天后都“開溜”,是馮小菊有感於梁光夫對她的熱誠、坦率、信任,挺著懷孕的大肚子,一個個地又去動員勸說回廠。十年後的今天,這十三人已成“春和”各方領軍人物,說起建廠初的“開溜”事,她們都不無羞澀又真誠地異口同聲說;是董事長以人為本的細緻工作,把她們培養成材。
在這裡,“以人為本”真正落在實處。有一位十七歲就毆鬥傷人被判十七年徒刑的漢子,出獄後雖發奮苦幹,練就一身技術才幹,但礙於社會的傳統偏見無法施展。在應聘中,他坦率地首先亮出那刑滿釋放的證書。梁光夫全面地考量了這箇中年漢子,不僅聘用了他,而且不久後,就因他的業績,選用為車間主任;此人也深感知遇之恩,很快就融於新集體之中,他領導的“旅遊用品部”產品不斷有創新,產量不斷超額。又有一位開計程車的小姑娘,進“春和”後肯勤學苦練,如今已是公司的辦公室主任……不少“農民工”進廠不久,也很快成了“春和”的骨幹。
慢慢地,在不斷提倡、組織下,“春和”上下開始形成一種“敢於負責,敢於創新,敢於破邪,敢爭第一”的文化精神。這種人人爭先的精神,使“春和”初建的第一年,就白手起家一氣創匯四百萬美元,是起家資金的二十倍。第二年(1997年)他們遭遇了空前的颱風洪水洶湧地撲向車間和成品倉庫,眼見幾個月的辛勤勞動成果即將毀於一旦,按期向國外交貨的承諾即將泡湯。男女員工奮不顧身地沖入齊胸水中,把幾十公斤重的貨箱搬運到樓上。有的女工體力不支暈倒在水中。但電光閃過,他們發現年逾花甲的梁總,也在水中和大家一起戰鬥。一個個像部隊衝鋒的戰士,勇往直前。這次戰洪水的壯舉,不僅在當時減少了損失,而且成了“春和”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次災難損失雖然嚴重,但不少國外客商知悉員工抗災的英勇事跡後,表示理解,同意推遲交貨。但他們齊心努力仍按時保質保量交貨,當年又創匯近八百萬美金。於是新的廠房、員工宿舍一批批矗起小山城中。
這樣驕人的成績在台州城鄉,已是佼佼。各級領導和報刊不斷報導和宣傳他們的業績,臨海市府為表彰“春和”對當地經濟的突出貢獻,還專門給他們新廠房所在街道命名為“春和路”。然而梁家父子以為這類節日燈具等的製作,仍屬“小”字範疇,更大增強國力的大文章應該另寫。這就是“春和”人們引以為傲的“二次創業”。
“春和”的員工們常說:他們的總裁梁小雷,常年乘飛機往來世界各國,整日從空中俯瞰大地,看得遠看得寬,多年來的國外見識,更使他思路快捷超前,是一位真正目光遠大、寬廣的開拓者;而董事長梁光夫則象駱駝一樣能負重遠行,能細心組織、深入宣傳、運籌鞏固,是穩健的能手、最好的當家人。他身上中華傳統道德和黨與人民軍隊多年教育在他身上形成的人格魅力,成了團結的核心力量。
員工民眾的話說得好!父子倆絕妙的配合,是西方的嚴謹管理和中國以人為本的完美結合。這種春和文化的精神,使“春和”連連跨出驚人大步伐。
偉大構想
當時國外“吃、喝、玩、樂、穿、居、用”多位一體的“大超市”,只有上海、深圳等幾個大城市裡出現。但一直在和洋超市大交道的“春和”及梁小雷,卻深知大超市在凝聚消費者的人氣和加速資金運轉方面的重大功能。零售業的超市化是發展的方向。他說:“號稱世界第一的‘沃爾瑪’,年消費人流也不過八九個億;第二的‘家樂福’是六七個億;如果我們儘速占領中國十三億人的市場,那又該是世界第幾?或許超市在貨物的進出上沒有多少利潤,但它可用於全集團資金流動調度的優越地位,卻是突出的。”
這一構想在梁光夫支持下,得到董事會一致通過。眾多員工們連日連夜苦幹後,以“家世界”命名的“春和超市”開始出現浙江、江蘇各地縣城。當時,超市業在中國還是新鮮事。春和審時度勢,避開在大城市與已經“入侵”的國外的巨頭正面衝突,而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先在中小城鎮發展。例如,他們的第一家超市,選擇在台州地區相對落後的三門,結果這一家“家世界”門店開張,成了三門縣的盛大節日,周圍幾十里的農民開著拖拉機來看超市,萬人空巷。超市不僅給偏僻的三門帶來了全新的消費方式,也帶來了新的文化理念。“家天下”的門店,以驚人的速度在江浙大地上出現。其中有過失誤和損失,梁光夫一律自己承擔,坦誠向職工們作檢討,而把功勞全歸於拼力苦幹的員工們。員工們感奮之下,僅三年時間,“家世界”已在各地先後開出近四百家超市門店,在國內另售業消費市場上有了不小影響和地位。而更驚人的一步,是春和集團向遠洋造船業上的進軍。
梁光夫心境坦然:如果只謀一家人的富足,現有的財富夠化好幾輩子了。但若謀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崛起,這大文章永遠寫不完。兵法有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與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與謀一域。”僅僅追求個人生活上窮奢極侈的享受,忘了國家民族萬世之大業者,不足與之作一言。進軍遠洋造船業,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更不是突患“失心瘋”,而是國內外多方調查研究後,多次慎重共商後作出的決定。
梁小雷許多友好的國外合作夥伴們,早早就已說起:西方的機械製造業,向地域寬廣、勞動力資源充裕的東方轉移,是必然趨勢;目前處於低谷的造船業和遠洋航運業,也正是新一輪高潮將臨的前夕。應該抓住這一機遇,國外諸友也願在資金、製造技術各方面積極合作。國外友人的提議,正合了梁家父子書寫“民族崛起大文章”的心意。“春和”的調研人員腳路,迅速踏遍北到鴨綠江邊、南至北部灣側的防城港口所有大大小小的造船廠,摸清了國內造船業概況。但一些親友和造船業的專家,仍以為不邁這一步為上策。一艘遠洋輪,一動就是幾個億,外國船東的挑剔從來吹毛求疵,稍有質量問題一一罰款,工期有延誤一一罰款……往往幾個億的造船款還不夠幾次罰款,國內不少廠都因此吃足苦頭。父子倆又根本不懂造船業的起碼知識,一步踏空不得了。對這些“風險提示”,父子也早有迎戰的充分準備,造船業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但也與所有的各類企業的管理一樣,有其共同性,這就是在“春和”已形成的上下齊心、人人爭先的精神,再加上嚴格細緻的規章制度、科學的運行管理程式,致於造船的技術人才,確是急需,但同樣能倚托“春和”的企業文化氛圍,用“請進人來、派出去學”等辦法,很快吸引、凝聚進新成員,組織起“春和”造船業的技術團隊。
或許人們記憶猶新:“文革期間”被稱作“毛主席革命路線偉大勝利”、“毛澤東思想偉大勝利”的中國首條萬噸輪建成時,那鑼鼓喧天的慶祝場面。但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偉大國家的造船業基本上還在原地踏步。而世界上一些老牌造船國家,限于海岸線短缺、施工場地狹窄、勞動工資高昂等因素,也多處於半停頓中。造船業世界性的不景氣,使落後的中國造船業更是舉步維艱,大多船廠處在發不出工資、負債累累的困境中。但梁家父子看到全球造船中心東移大好機遇;決心要涉足遠洋造船業。中國要走向世界,不走向海洋不行,要走向海洋,沒有造船不行。從此他們把振興中國造船作為己任,義無返顧地邁進造船的領域。正如春和集團接手的第一家“浙江造船廠”時,工人們當日向梁光夫提問:“我們廠如今年年虧損,國家年年要給我們貼補幾千萬。你一個民營企業老闆,又能拿得出幾個‘幾千萬’來?”這是一家寧波市最後一家尚未改制的國有企業,要改制阻力很大,困難很多。梁光夫套用他多年在部隊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充分調查研究,抓住了以人為本的牛鼻子,既照顧了幾十年的國營企業形成的慣勢,又堅決地按照市場運行的法則,使各種人的利益都得到照顧和落實。不僅改制順利完成,而且生產立即躍上了新台階。
這一大步步子是大,卻沒有踏實。第一家國營的“浙江造船廠”進入“春和後,原“國營員工們”得知:“春和”寧願自己虧損,又多拿出幾千萬滿足他們轉制後的各種合理要求;他們的代表團,又去臨海參觀了春和老廠,親眼看到老廠各方面的新面貌及職工們上下齊心的精神文化風貌,半懸的心放下了,甩開膀子大幹了。梁小雷的外國友人中,有的是船東、船王,大批船訂單直接到手。很快,浙江第一艘五萬三千噸級巨輪下水。接著空前的技改項目動工:炸平一處小島山頭建造十萬噸級的船塢動工(有此塢就可造十五萬噸以上巨輪),一處五千餘平方米的大廠房動工(工人們可以告別歷來頂烈日、餐風雨的露天作業)。以前申請幾百萬資金搞點小技現都是求來求去難求到,如今這些動輒數億的大工程不請自來,這景象哪個不激動?何況工資都“忽然”增加了數倍,外國船東訂單多得應接不暇,一下子排到2012年後,人們興奮地說:“梁家父子怎么運氣這么好?他們哪知道為了這個”運氣好,梁光夫度過多少個不眠夜、身上又平添了多種勞累過度病;他們更不知道梁小雷才四十歲已謝頂,多少次出國時要靠手推車才吃力地步上了飛機。
挫折
原國營揚州造船廠、江都造船廠,隨後進入“春和”。原揚州船廠一艘擱置了十來年無法交貨、年年被罰款的四萬噸貨輪,工廠已經停產,每年的罰金,只好由市政府買單,成了揚州市政府一大包袱。在改歸“春和”後竟然很快建成交貨,丹麥船東興奮中即另發一百萬美金作獎勵。當揚州市黨政領導出席這艘原稱“討債船”的下水典禮時,他們來到這片不久前還是狐兔出沒的江邊荒灘上,看到如今彩旗拓展、巨輪昂立、氣象一新,不由不感慨萬千,市委書記即席致詞,一口氣連連熱情地用了十多個“真沒有想到”。
“真沒有想到”,幾乎成了所有到“春和”參觀人們的共用語。梁光夫自己有時也會“真沒有想到”;2005年,法國波邦財團專門要求“春和”造十艘高科技的GPA——石油海洋平台補給運輸船,這種船所用鋼材等原料,只有五萬多噸貨輪的十分之一,造價卻相平,但技術要求極嚴,若有一處部件裝配不合格,就會全船報廢。接船當日梁光夫也有點擔心,深怕技術不過關難以按時交船。但“沒想到”半年多內很快順利交貨五艘;與此同時,技術設備等較差的揚州廠也順利造出同類高科技船。去年,浙江、揚州、江都三處廠還都為造出五萬噸巨輪欣喜,半年多後,都已開始計畫造更大噸位的船,浙江廠八萬噸級已開建,十萬萬噸巨輪也在計畫中。去年初,集團總部正慶祝揚州、江都二處船廠進“春和”,半年後,另三處規模更大、更現代化的新船廠,又與外商洽談合資成功,進入籌建……
“真沒有想到這樣快的發展勢態!我真是時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日夜難安,深怕大進中出大錯哪!”梁光夫常如此感嘆。
兒子梁小雷十年拼搏後,病痛纏身,但在人們面前始終精力充沛、目光遠射。他看到,造船是一項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資源密集和勞動密集於一體的特殊行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深化的情況下。原先的造船大國早已看到,他們掌握技術(智慧財產權)和資金,把下游推給發展中的國家。造船的重點,從歐洲轉移到日本,又轉移到韓國,現在,“中國製造”的比例看起來越來越大。但沒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永遠是人家拿大頭,中國人只能拿些血汗工錢。他在父親支持下,決心改變這種情況。他們分析到,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可能具備這四個“密集”。他們請來多位國內外造船業的精英建立起本集團的船舶設計院,並已完成數種科技含量較高的新船設計,他們說:“不久後,國外都該花錢來買我們的設計專利,過去我們拿到一艘二艘定單,化很大力氣掌握其技術,才能造出來,但下次又得搞別的,太吃虧了。今後我們設計一種船型,讓各國都來定貨,可以成批生產,成本會大大降低。我們把‘春和’將從現在的‘手腳工業’走向‘頭腦工業’!把“製造”變成“創造”,建立自主的產權。再說資源,隨著我國這些年發展。船用的原材料和配套設備,國內基本上都可以生產,關鍵要發揮集約化的優勢。所以,春和組建了“太平洋重工業公司”,把原來各船廠分散採購的鋼材、機電設備實行統一採購,集中供應。大大節約了成本,又便於保證質量,國外的商家再也無法通過指定必須使用某一配套產品的辦法來卡脖子了。與此同時,與上海隔江相望的江蘇啟東海灘上,占地六千餘畝的“船製造配件城”也將動工,不久後,許多船舶配件製造有影響的各國廠家,都將在此落戶辦廠或設店。這是“春和”對付國外技術壁壘的一記殺手鐧,將徹底改變重要配件依賴國外的局面。“春和”還以它高瞻遠矚的眼光看到,造船業的另一個極端重要而又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那就是岸線。造船必須在江海的岸邊,已開發國家的岸線早已枯竭,我國岸線也在日益減少。春和除通過收購兼併浙江、揚州、江都等國有船場,據有和盤活了可觀的岸線外,還收購了長江口上海地面啟東境內的大片荒灘,瞄準了舟山群島的某些荒島……“春和”的員工們而今也都有了“全局目光”。他們說:“春和”的貢獻,不僅僅為國家創造了巨額外匯、上繳了大批稅收、解決了大批人員的就業等等。最最主要的,是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不久後,以我們的啟東“配件城”作圓心,以最小的半徑畫半個弧,就能把東西直至印度洋差不多包了進來;若把半徑稍稍加大一點,又將有多大範圍?屆時我們該是那一等級的“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