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作為一個離鄉亡國多年之人,面對隨時可能的死亡,薩義德懇切回顧自己的人生,尋根溯源,追憶他要求嚴格、給他“維多利亞式”教育的父親,和令他終生仰慕、給他鼓勵但又暖昧矛盾的母親,以及成長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他以今日之我探索、書寫昔日之我,與內在自我重建關係,與已逝的父母修好,並試圖以個人的方式為民族爭回歷史:他把自己分作兩半的阿拉伯經歷和美國經歷統合為一,以不協和的身份為被壓迫的、沉默的巴勒斯坦代言吶喊。
本書也是一個關於背井去鄉和流離飄泊的故事。但薩義德發現,由此導致的身份的割裂、多重與流動實乃幸事一樁。他曾言:在哪裡都不要有太多“家”的感覺。“格格不入”最終成了他的主動選擇。
作者簡介 ······
薩義德(Edward W.Said,1935-2003),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批評家之一,1963年起為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代表性著作有: 《東方學》 (1978;曾獲美國國家書評家獎,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中譯本)、《巴勒斯坦問題》 (1979)、《世界・文本・批評家》(1983)、《文化與帝國主義》 (1993;三聯書店2003年出版中譯本)、《知識分子論》(1994;三聯書店2001年出版中譯本)以及《流離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決的奮鬥,1969-1994》(1994)等。薩義德還是有名的樂評家、歌劇鑑賞家、鋼琴家,並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辯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