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村為行政村,隸屬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地處匹河鄉東南邊,東鄰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南鄰瀘水縣洛本卓鄉,西鄰托坪村,北鄰普洛村,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便。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匹河怒族鄉政府所在地22.6公里,距福貢縣縣城77.6公里。該村下轄果科、托各、等22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68人。全村國土面積47.08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氣溫14.2℃,年降水量1181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核桃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776畝(其中:水田218.8畝,旱地4557.2畝),人均耕地3.26畝,主要種植玉米、漆樹、核桃等作物;擁有林地55717.4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2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3畝,主要種植漆樹、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48.14畝,草地1441.93畝;荒山、荒地7917.84畝,其他面積314.83畝。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444戶,共有鄉村人口1647人,其中男性881人,女性766人。其中農業人口1586人,勞動力946人。該村以怒族為主,是怒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人,怒族1430人,僳僳族217人。
到2009年底,該村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35人,參合率91.75%;享受低保35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匹河怒族鄉衛生院22.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個,人畜混居的農戶66戶,占農戶總數的15.38%。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444戶已通自來水,有444戶已通電,占農戶總數的100%;擁有電視機農戶364戶,占農戶總數的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0戶,分別占總數的24%和23%。該村到匹河怒族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17.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2.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7輛,機車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9.1畝,有效灌溉率為2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2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1269.1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86人,距離匹河怒族鄉中學1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9人,其中小學生86人,中學生53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5人,少數民族黨員55人,其中男黨員46人、女黨員9人。黨員年齡結構:30歲以下6人,31歲至40歲8人,41歲至50歲18人,51歲以上23人,預備黨員6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3人。1994年,該村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評為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進行村務公開,公開內容為醫保和低保等。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54.8畝;一事一議籌勞68個,勞均籌勞0.08個;有固定資產20萬元。
農村經濟
2009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1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6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88.5萬元(其中出欄肉豬901頭,肉牛59頭),占總收入的43%;林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16.42萬元,占總收入的15.2%;工資性收入8.62萬元,占總收入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126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6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0人(占勞動力的32.23%),在雲南省內務工6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3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差(用電困難、飲水困難、民眾就醫看病遠、學校校舍和設施陳舊、高產、穩產田地少;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道路硬化建設、二期農網改造、改善民眾就醫看病條件、建設人畜飲水工程、修繕校舍、建設高穩產田、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