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曲藝演員。本籍台灣。原習醫護,任職軍中精神科復健工作。自1984年起,業餘投入說唱藝術研習與表演。
1993年退伍後,赴平、津習藝半年,遍訪名師,受益甚多。其間師事京韻名家孫書筠女士,學習京韻大鼓。快板名家張長來先生、陳永忠先生,學習快板書。並從弦師孫洪宴先生,學習三弦。返台後,集結同仁,成立“台北曲藝團”,擔任藝術總監,致力於曲藝之傳承與發展。除演出活動外,更著手蒐整資料講義及新段創作。積極籌辦各類研習與講座,應聘擔任各級學校教職與社團指導。並於各大電台制播曲藝節目,往來各地以普及傳統說唱藝術。
專擅京韻大鼓、單弦、彈詞等曲種之演唱,相聲、快板書亦有所長。舞台經驗豐富,說唱清晰有力,做表細膩傳神,道具運用靈巧,更以教學認真活潑著稱。晚近主攻快板書,是台灣唯一專事於竹板快書的曲藝演員,有“竹板王子”之稱。近年來,數度隨團赴僑界演出,並應海外邀請做學術性活動。走訪世界各地,四十餘國,九十多個城市,頗獲好評。於1997年5月,獲頒中國文藝協會民俗曲藝類文藝獎章。
2002年3月,與華視文化合作制播之《開口笑》,入圍金鐘獎之“最佳兒童節目及主持人”。
經歷
自1984年起,業餘投入說唱藝術研習與表演。1993年退伍後,赴平、津習藝半年,遍訪名師,受益甚多。其間師事京韻名家孫書筠女士,學習京韻大鼓。快板名家張長來先生、陳永忠先生,學習快板書。並從弦師孫洪宴先生,學習三弦。返台後,集結同仁,成立“台北曲藝團”,擔任藝術總監,致力於曲藝之傳承與發展。
除演出活動外,更著手蒐整資料講義及新段創作。積極籌辦各類研習與講座,應聘擔任各級學校教職與社團指導。並於各大電台制播曲藝節目,往來各地以普及傳統說唱藝術。
專擅京韻大鼓、單弦、彈詞等曲種之演唱,相聲、快板書亦有所長。舞台經驗豐富,說唱清晰有力,做表細膩傳神,道具運用靈巧,更以教學認真活潑著稱。晚近主攻快板書,是台灣唯一專事於竹板快書的曲藝演員,有“竹板王子”之稱。
近年來,數度隨團赴僑界演出,並應海外邀請做學術性活動。走訪世界各地,四十餘國,九十多個城市,頗獲好評。於1997年5月,獲頒中國文藝協會民俗曲藝類文藝獎章。
2002年3月,與華視文化合作制播之《開口笑》,入圍金鐘獎之“最佳兒童節目及主持人”。
著作
《裝文扮武我自己》(說唱藝術初級教材)、《竹板響嘩楞:快板書成語故事選》(有聲書)、《快書竹板林文彬》(專輯CD)。
活動年表
2005年6月23日,農曆乙酉年五月十七日,下午:台北曲藝團首赴內地交流演出
應《齊魯晚報》和濟南市文化局的邀請,台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率領曲藝團劉增鍇、謝小玲、劉越逖、陳慶升、林文彬等一行9人,於下午抵達濟南。濟南市曲藝團長慈建國在機場熱情地獻上鮮花,並緊緊握住郭志傑團長的手。
應邀到訪的台北曲藝團成立於1993年8月。該團以“復興民族文化、發揚傳統藝術”為宗旨,被稱為台灣地區唯一堅持正統傳承的說唱團體,曲藝界魏龍豪、吳兆南等前輩稱之為“台灣說唱藝術最重要的堡壘和代表”,該團也是台灣地區曲藝作品產量最大的團體。台北曲藝團曾赴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已經走過世界五大洲的39個國家、85個城市。
剛下飛機的郭志傑團長激動地說,儘管自己多次到內地、四次到濟南交流,但像這樣全團規模來內地,台北曲藝團還是第一次。台灣的曲藝家們都是滿懷激動,有人還眼含熱淚地用錄像機紀錄下了這個時刻。由於對曲藝有同樣的熱愛和執著,兩岸曲藝家們並不陌生,台北曲藝團曾兩次邀請濟南市曲藝團赴台演出,他們中好多人都成了老朋友。山東琴書名家楊珀老遠就認出了台北曲藝團的謝小玲,熱情地迎了上去,並獻上鮮花。
八角鼓藝人
京韻大鼓演員
京韻大鼓是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的曲藝形式。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 |
白鳳鳴 | 白雲鵬 | 馮欣蕊 | 侯月秋 | 金慧君 | 李世明 | 良小樓 | 林紅玉[京韻大鼓演員] | 林文彬 | 劉寶全 | 劉春愛 | 陸倚琴 | 駱玉笙 | 喬鳳樓 | 孫書筠 | 湯敏 | 王惠 | 王莉 | 小嵐雲 | 小映霞 | 徐德亮 | 閻秋霞 | 楊雅琴[京韻大鼓演員] | 於會江 | 張秋萍[演員] | 趙桐光 | 趙學義 | 孫洪宴 | 王文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