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宰

林宰(生卒年月未詳),字德衡,號平華。明代福建漳浦縣城新路(今縣城新路尾)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林宰自幼勤奮力學,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登進士第,初授南京常州府無錫知縣。適無錫人顧憲成被革職歸里,倡修原宋朝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林宰與知府歐陽東鳳為之捐資,由林宰主持修建講堂,重建道南祠,工程完竣後,林宰為之寫碑記。林宰注重選拔人才,在童子試中,選拔馬世奇、華允誠為第一,後都成為一代名臣,時人稱為冰鑒。縣裡有訟獄,判決明快,按法律辦案,屬下吏胥都不可能插手作弊。不久,升吏部主事,再升吏部郎中,歷升至四川按察使。

天啟元年(1621年),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遣樊龍、樊虎占據重慶,次年進圍成都。時林宰任按察使,配合布政使朱燮元、周著和巡按薛敷政分守四門,林宰親自擊鼓,激勵將士。又密召石女土司秦良玉前來救援,遂解成都之圍,繼而設計擒殺樊龍。後朱燮元升巡撫,林宰升四川布政使。不久,升太僕寺卿,勘核馬政,革除諸弊,以功賜銀綺。後來,升任南京兵部左侍郎,不久,以父母年老,上疏請求歸家奉養。林宰任京官期間,曾分典鄉試、會試,得士如鄒之麟、劉之鳳、耿如杞、林贄等,都是一代名宦。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閹黨捕殺東林黨人,毀天下書院,發現林宰曾為東林書院撰碑記,即削除他的官職。崇禎元年(1628年),體恤天啟間被閹黨所害諸臣,乃復林宰原官。林宰致仕後,衣著樸素,無貴者的驕態,一些小商販以為林宰是普通市民而對他不禮貌,林宰態度和藹,不與其計較。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起授林宰兵部尚書,時年已近九十,無法赴任。順治間,卒於家,享壽94歲。林宰著作有《重修東林書院記》、《興建潯江城堡碑記》和《為儀賓胡公諱廷宰畫象題辭》等傳世。

明朝東林黨成員(六)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這種政治性講學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