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指豐州灘(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蒙漢人民聚居之地。亦作"報申"、"拜牲"、"白尖"等。蒙語baixing 為漢語百姓之音譯,有城、屋、堡子之意。明嘉靖時期,蒙古俺答汗統率土默特部駐牧於豐州灘。明北方邊民因不堪封建統治者的壓榨,多逃亡於蒙古地區,並逐漸定居於豐州灘一帶,形成蒙漢人民聚居的板升。
定居板升的漢人,有秘密組織白蓮教反對明政府的邊官將士,有發配戍邊的囚徒,大量的是農民。漢族人民定居在那裡修築房屋,從事生產,傳播了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手工業、建築等技術。蒙漢兩族人民在生產、文化、醫藥諸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促進了蒙古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兩族人民共同開墾了豐州灘上萬頃的土地,種植麥、谷、黍、菽等穀物,栽培瓜、茄等菜蔬,使農業生產有了提高。
漢族農民也向蒙古牧民學習飼養牲畜技術,從事畜牧業生產。漢族的工匠用傳統的中原建築工藝,為俺答汗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內地建築藝術的逐步推廣,也促進了一些蒙族牧民的定居生活。隆慶五年(1571),在三娘子的佐助下,俺答汗接受明政府"順義王"封號,蒙漢友好貢市,關係日漸和睦。萬曆初年,俺答汗與三娘子的共同籌劃,在板升修築庫庫河屯城(即呼和浩特舊城)。
明政府賜名"歸化",後人又稱其為三娘子城。從此板升成為蒙古土默特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日益繁榮和發展。自豐州灘西抵黃河三百餘里,皆為板升所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