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蜥

松果蜥

松果蜥,屬石龍子科,有一個大大的藍舌頭,全身披覆了粗大厚實的鱗甲,看起來就像一顆松果,因此被命名為松果蜥。它們是人們喜愛的一種爬行類寵物之一。全長30公分,由於具有體鱗大而不硬,以及短尾等特徵,故不易與其他種類的藍舌蜥相混淆,舌頭呈藍色。

基本信息

食性

以昆蟲、蝸牛、動物死屍、花或果實為食。

形態特徵

全長30公分,由於具有體鱗大而不硬,以及短尾等特徵,故不易與其他種類的藍舌蜥相混淆。舌頭呈藍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森林、沙漠或草原等各式各樣的環境,地棲型,日行性。松果蜥,雖然被取名為蜥,但實際上它是不折不扣的石龍子.石龍子和蜥蜴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們那比較退化的四肢和比較狹長的軀幹.其實松果蜥也是藍舌蜥的一種,所以也具有一個大大的藍舌頭,它們全身披覆了粗大厚實的鱗甲,看起來就像一顆松果,這就是松果蜥之名的由來。

種群分布

松果蜥松果蜥
自西元2000年發現了T.r.palarra之後,松果蜥共有四個亞種。市面上最常見體型也最大的一種就是T.r.aspera,又稱為東部松果蜥,一般體色都是黑色或咖啡底色配上白色或黃色斑紋;再來就是體色比較多橘紅色也是最貴的T.r.rugosus紅頭松果蜥;其他兩個亞種比較少在市面上出現的是T.r.konowi,只產在一個澳洲西部伯斯外海的小島上;最後就是前幾年才發現的T.r.palarra.
整體來說,松果蜥的個性比藍舌蜥更為溫馴,也更為膽怯,適合群養.松果蜥屬於日行性地棲型石龍子,由於澳洲棲地陽光充足,所以它們需要強烈的光照和溫度.在飼養時充足的UVB光線是不可少的.溫度也最好維持在攝氏32度左右.它們需要較乾燥的環境,濕度最好不超過50%.否則容易有呼吸道的毛病.底材可以落葉和樹皮碎屑為主,混合細粒赤玉土或爬蟲沙更好.因為它們很少爬高,所以只要布置少數石塊或沉木供它們夜間躲藏休息即可.在食性上,松果蜥屬於雜食性不挑食,只要能到口的食物,不論是昆蟲或植物,水果,花朵,死屍,小動物等都能夠接受.幼體比較傾向肉食性,在飼養時可以餵食蟋蟀,蔬果,狗食或蜥蜴飼料.
要辨別松果蜥的雌雄性別不是很容易,但是只要多只比較,比較容易辨別,雄性的頭部比較大,三角形輪廓比較明顯。而雌性頭部則相對較小。雄性的尾巴相對雌性比較粗短。比較準確的辦法就是在日常照料中觀察他們的舉動,有時候雄性會把白色像精液的東西和糞便一起排出。有時候雄性藍舌排泄時,你能夠看到他的生殖器。在繁殖上來說,松果蜥的繁殖難度並不高,但是效率卻很低,因為它們屬於胎生石龍子,懷孕期很長,每胎只生1-2隻,數量很少,而且通常2年才生一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松果蜥有一夫一妻的傾向,同一配對若無意外終身不會改變配偶,所以若要繁殖可能需要較多的配對成體.不過幼體從生下的第一天就能夠自立進食生活,所以相對的死亡率也比卵生蜥蜴低很多.
松果蜥們喜歡成雙成對地在人類鋪起的公路邊愜意地享受他們的日光浴,飛馳而過的汽車是很難注意到在路邊談情說愛的這一對對愛侶的,交通事故就再所難免。但當任何一對松果蜥中的一隻出了什麼事情,另一隻一定會對他(她)不離不棄,守侯很久很久才依依不捨地離去。這是一種比我們想像中更溫柔,更專一的動物。一旦雄性松果蜥找到他的伴侶,那將是10年、20年,甚至終生不會分開的一對夫妻。每年開春,成熟的雄性松果蜥會到處找尋他的新娘,找到以後,他會溫柔地跟隨在雌性松果蜥身邊寸步不離地守護她兩個多月,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交配完成後,雄蜥會離開,經歷6個月的艱辛,雌蜥能產下兩個發育完全的健康小寶寶。因為這個地區的冬天還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雌蜥不像其他爬行類產卵來孵化幼仔,她更像一個移動的孵化器,讓幼仔在自己體內安全地度過嚴冬。也許其中的艱辛只有她自己才能體會,因為這兩個孩子出生時的體重占了母體的3分之1,相當於一個正常人懷了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到第二年開春,蜥蜴爸爸就會到前一年他遇見蜥蜴媽媽的地方和她再一次重逢,年復一年,他們會一直去同樣的地方等候同一個的伴侶。

四個亞種

松果蜥(Tiliquarugosa)在澳洲共有4個亞種,分別是:
1)松果蜥(CommonShingleback,T.r.rugosa),普通亞種,分布於西澳洲,體色很鮮艷,帶有紅色,黑色及白色的花紋,頭部為橘紅色。
2)東部松果蜥(EasternShingleback,T.r.aspera),分布最廣的亞種,野外種群大,分布在南部和東部各省,體色呈黑色並具有白色或黃色斑紋,隨著年齡的增加淺色部分會更多。
3)羅特內斯特島松果蜥(RottnestIslandBobtail,T.r.konowi),產於珀斯附近的一個小島RottnestIsland
4)鯊魚灣松果蜥(SharkBayShingleback,T.r.palarra),2000年發現的新亞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