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明書院

松明書院

松明書院,位於廣東省廉江市西南松明村。始建於宋代,記載於《重修石城縣誌》。

簡介

松明書院 位於廣東廉江。宋元符三年(1100)翰林學士蘇軾被謫海南儋州,途經廉江城西南之零綠鎮,因愛其山川郁茂,松樹參差,遂解鞍暫憩,日則吟詩,夜則燃松照讀,後人就其地建書院,取名“松明”。元末廢。清康熙五十年(1711)知縣孫祖繩重修,因地僻遠,遷至縣署東隅。院舍有三進:前棟為頭門3間;中棟為正堂,額題“照紅堂”,意取蘇軾詩《夜燒松明火》中“照室紅龍鸞”句;後棟為高閣,額題“流韻閣”,嘉蘇軾之流風餘韻未衰,閣上設蘇軾木主,閣下有房3間,另有東齋9間,西齋8間。其西院後築書室2間,前作廚房,又買臨街西首瓦房3間為門役房。撥租谷148石為修院費用。乾隆初改為行台院,五十一年(1786)知縣周克達遷建於西關外文昌廟右,上下兩進6間,堂中祀蘇軾及明代謫臣鄒智,文昌廟後堂房兩廊共屋24間改為齋舍。道光十三年(1833)知縣林星章各官捐廉倡修,邑人士踴躍贊助,得銀2000餘兩重修。同清六年(1867)文昌廟遷至城內,廟址盡歸書院,增廣堂舍,面貌煥然。每年取正課生員10名、童生20名、副課童生10名。每年課考制藝8次、賦6次。經費主要來自官撥租金、田產租谷、鋪屋租金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