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松巴島(SumbaIsland)是印度尼西亞東部東努沙登加拉省的島嶼,屬於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中的島嶼。東臨薩武海,北隔松巴海峽與松巴哇島和弗洛勒斯島相望。長224公里,寬80公里,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25.1萬。大部分地區高600-1,000米,最高松巴峰(1,340米)。大部分河流不能通航。沿岸有狹窄的海岸平原,雨量豐富。十七至十九世紀是檀香木、肉桂等重要熱帶樹木的產地,曾有“檀木島”之稱,現僅在內地有少量殘存。以飼養良種馬著名。產玉米、稻、咖啡、菸草、水果等。織布業著稱全國。北岸良港哇英加普為行政中心,有良好錨地和機場。它曾一度因檀香木和奴隸,割取敵人的頭顱作為戰利品以及快馬而在貿易商中有一些名氣,但由於它的貧困與荒涼,從未引起人們更多的注意。也正因此而躲過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後來荷蘭對它實行了殖民統治,但只不過是間接的,因為當地的首領仍然行使大部分權力。島上的生活沒有因殖民統治而有什麼大的變化,敵對的王公們依舊因為土地而爭吵,商人奪走了最後一棵檀香樹。島的東西兩端幾乎沒有聯繫,語言和文化也恍如兩個世界,當印度尼西亞獲得獨立時,這一訊息傳到松巴竟然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松巴的落後可以想見。
歷史
早期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稱松巴島為Pulau Cendana島,意為“檀香之島”,然而葡萄牙人很快就把島上所有這種珍貴的、富有香氣的樹木砍伐一空,之後便逃之夭夭。第一個提到“松巴島”這個名字的人是一個歐洲人,他是16世紀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手下一個叫做皮茄費塔的副官。但是一直到19世紀中葉,荷蘭人在此建立政府辦公室之後,一些歐洲人才陸續來到這裡定居。荷蘭人對這裡鬆散的統治一直延續到1949年印度尼西亞獨立。之後,這座島嶼又因為那些騎著健壯的松巴小馬的武士而被稱作“南海牛仔島”。
蜿蜒的松巴島西南海岸既質樸又狂野,幾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在這裡,兩個西方人克勞德和佩特拉·格雷夫斯夫婦可以說是占得天時地利。他們的作品——尼黑瓦圖度假村就坐落在面朝印度洋的一片低矮的斷崖上,周圍環繞著將近200英畝的灌木林和草場。空曠平坦的沙灘從尼黑瓦圖的小別墅一路向西延展開去,長達2.5公里。度假村所在的崖壁下面,一波接一波的海水拍擊著礁石,綻放出白色的浪花。在礁石上總有一些西方客人沉醉其間,他們從地球另一端來,為的就是享受這裡完美、寬闊的海浪——這裡是衝浪者的天堂。
尼黑瓦圖是松巴島上惟一的度假村,在這裡,美妙的衝浪只是“夢想照進現實”中的一部分。克勞德是一位55歲的瘦瘦的衝浪高手,最初來自新澤西。他的德國夫人佩特拉花費多年心血要把夢想中的尼黑瓦圖變成現實。為了尋找開辦這座度假村的地點,他們於1988年在遙遠的松巴島布滿叢林的海岸線上走了足足兩個星期,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人文
松巴島(SumbaIsland)雖然位於巴厘島以東僅400公里的地方,但是鮮為人知的松巴島卻似乎與巴厘島有一個世紀之遙。即使在印度尼西亞國內,也很少有人知道還有這么一個地方存在。大部分印尼人都以為此行的目的地是松巴島旁邊面積更大,也更為著名的松巴哇島。
松巴島上的騎馬武士和古老的敬神儀式使巴厘島相形之下變得像曼哈頓一樣現代。從松巴島西部的坦波拉卡機場出來不到半個小時,一群頭戴頭巾、 沙龍上掛著帕蘭刀的男人騎著身材矮小、卻很強壯的馬在路上慢跑。用澳大利亞古人類學家勞倫斯·布萊爾博士的話說,松巴島是一個“藏著人類歷史開端的密室”。島上居住著大約45萬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萬物有靈論者和祖先的虔誠後裔,而由當年荷蘭殖民者傳入的基督教在島上廣為傳播。在印度尼西亞,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裡,松巴島卻仍然逍遙在伊斯蘭教的主宰之外。
特色
阿納卡朗地區,進入了叫做“帕孫加”的村子。這裡因為擁有松巴島最大的巨石陵墓而遠近聞名。這個地區還是一個盛大的集體婚禮節日的舉辦地。這種叫做Purung Takadonga Ratu的慶典每兩年舉辦一次,而一個特別的月圓之日就是好日子了。阿納卡朗著名的皇家陵墓最高達到4米,並且擁有水平放置的寬8米、重20噸的巨型石板。
這些巨石陵墓都以石料製成,上面用一塊長方形石板蓋住,石板下方由4根約1.5米高的柱子支撐。巨大的頂端石板由幾百名工匠從採石場一直拉拽到位於死者生前居所前面的陵墓位置。最大也是最重的單塊巨石重約70噸,從別的村子都能看得見。這塊巨石高5米,據說當時動用了1000多名壯漢才把它從採石場拖到這裡。與這些埋葬著松巴島高官顯貴死後屍骸的巨大建築相比,現在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房子建築輕盈,外觀優雅。
傳統的設計風格是一種獨特的、高聳的房頂,各家各戶就在房頂之中儲藏他們的傳家寶,並且把食物高高放起,以避免捕食者的偷盜。同時,從這些沒有煙囪的房子裡升上去的煙霧還能夠起到保存食物的作用。頗具特點的是,家庭的住宅被分為男性和女性區域。如今,新房子通常用金屬材料建造,但是仍然保留著同樣高聳、居中的尖頂,就如同過去那種木頭和茅草建造的房子一樣。
宗教信仰
松巴島(SumbaIsland)上居住著大約45萬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萬物有靈論者和祖先的虔誠後裔,而由當年荷蘭殖民者傳入的基督教在島上廣為傳播。在印度尼西亞,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裡,松巴島卻仍然逍遙在伊斯蘭教的主宰之外。
基督教(包括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也許是這裡一多半人的名義上的信仰系統,但是誕生於基督教之前的馬拉普文化宗教儀式卻無處不在,從精緻的葬禮和墓碑石到對預言和徵兆的極度信仰都是最好的例證。
在當地很多信仰馬拉普的傳統村莊,牲畜仍然是惟一令人接受的聘禮形式,並且這些村莊至今不允許傳教士進入……資訊補給站松巴島是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中的島嶼,東臨薩武海、北隔松巴海峽與松巴哇島和弗洛勒斯島相望。
風土人情
大多數人是為了觀看帕索拉而來到松巴。帕索拉是一種騎在馬上用長槍廝殺的比賽,目的為了以血的祭品(人血)取悅眾神,以確保莊稼豐收。舉行帕索拉的時間正好在一種名叫奈爾的海生蠕蟲到來的時候,這是一種五彩斑斕的蠕蟲,每年初可以在帕索拉島西岩的海水裡捕到,不論生吃或油炸,都是一種美味佳肴。雖然海生蠕蟲容易捕撈,但也只有祭司們才確切知道什麼時候去抓,而且不到最後一刻不會宣布,人們只好耐心等待。
帕索拉通常在四個不同的地方舉行四次,在2月和3月滿月的8天或9天以後。半夜的時候,祭司們開始舉行儀式先是一聲輕吼,“嗬——嗬——嗬。”一次,二次。然後海上也隱約傳來“嗬——嗬——嗬……”的聲音。祭司們用這種聲音向大海的女神呼喚,呼喚她們以蠕蟲的形式來到岸邊,並使土地肥沃。他們身穿埃卡(設計獨特的手工織成的染色布)做的莎籠,頭戴羽毛頭飾,站在岩石上像魔鬼一般向黑暗中吼叫。
村民們聚集在海灘的岩石上靜靜等待。裝飾著彩帶的馬也來到海灘上,騎手們握著木製的梭鏢。待到天空出現了魚肚白,海面上開始閃耀著粉紅色的光芒,兩位老年祭司就來到水邊。村民們也行動起來,發出一片喃喃聲“奈爾已經來了!”老人們彎下腰用手捧起海水,上千雙眼睛盯著他們。“收成好不好?”海岸上的人喊道。祭司們宣告道:“蠕蟲體肥而質優!收成一定會好!”於是,村民們沖入海中,笑著、鬧著、把粉紅色、藍色和棕色的奈爾放在藍子裡、帽子裡和碗裡。
接著,數百名騎手集合在海灘的另一端,祭司們宰了雞,把血酒在岩石上,把雞毛拔下來補充到棕椰和稻穀的祭品中去。他們戳著雞的脖子。“收成會好嗎?”“當然,當然,”他們喃喃自語。“不差。”
騎手們面對面象徵性地演出帕索拉,用惡毒語言和憤怒進行謾罵,雖然政府規定木製梭鏢必須是印的,而且警方可以隨時出來控制局面,但是受傷甚至死亡的局面仍會發生。當地人說,海之女神奈爾必須有她應得的東西,幽靈們也必須得到尊重。
騎手們不事先警告對方一下就開始騎在馬背上彼此攻擊,有人被刺中倒下了,人群便發出歡呼聲。“死了還是傷了?”“有血濺出來嗎?”“收成一定會好!”戰鬥越進行越激烈,馬鳴如雷,梭鏢亂飛。女人們完全沒有了溫順的模樣,歡呼著每一次打擊。雖然丈夫們去獵取人頭時,她們也會像其先祖一樣慟哭。戰鬥的溫度越來越高,最終往往是維護秩序的警察強令其停止。
帕索拉的恐怖與狂熱令觀者們心有餘悸。“幽靈島”的神秘祭神儀式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在離開這兒的好一段日子裡,帕索拉精神都會像魔鬼一樣在人們的血液中奔騰。
旅遊資訊
既富有魔力,又滋生瘧疾,松巴島並不適合所有人。這座令人嚮往的小島,這片過渡在牲祭與衛星天線年代之間的土地是探險旅行者的樂園,而不是尋找五星級酒店和溫暖SPA的遊人的目的地。這裡沒有大商場,也沒有雞尾酒,取而代之的是市場上精美的、手工扎染織;是綿延數英里的處女海灘;是禮貌謙恭的當地人和無處不在的宗教的徵兆和標誌。松巴人傳統文化比起印度尼西亞其他地方來說是那么完整而原真,但是良性的改變同樣在進行之中——比如機場、診所、衝浪者、醫生、法規、公路和更多事情。
1.松巴島是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中的島嶼,東臨薩武海、北隔松巴海峽與松巴哇島和弗洛勒斯島相望。島長224公里,寬80公里,面積1.4萬平方公里,以飼養良種馬著名於世。
2.從巴厘島有支線飛機飛往松巴島上的哇英加普和瓦伊卡布巴兩座城市。
3.松巴島氣候為典型的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26攝氏度至28攝氏度之間。從12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
松巴島 |
4.印尼語。但是酒店、機場等旅遊行業人士都可以說英語。
5.印尼盾。1美元約為9200印尼盾。
圖片欣賞
世界名島
你對世界的島嶼有多了解呢?這些島嶼或許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或許有著悠久的歷史、或許居住著奇怪的人種、或許有著神奇的物種。跟著我們來一起遊歷一下世界名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