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遺址

東關遺址

東關遺址:新石器時代文化源流 經過全面細緻地田野調查,合水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60餘處。通過對這些古遺址的調查和試掘,雖不能全面了解其文化內涵得出準確的結論,但通過比較分析,對其文化淵源及發展則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概念。

新石器時代文化源流

簡介

太白鎮東關遺址,依山傍水,視野開闊,環境幽美。遠在7000年以前,就成為先民們居住的原始村莊。那時候,男子漢手執石器,成群結隊地到村外狩獵;婦女們圍在一起,在制陶作坊內製作陶器。田野里粟禾透出清香,欄圈內豬羊盡情歡跳。時而,傳來一聲雞鳴犬吠,道出了原始村舍內的歡樂景象。僅管當時環境十分惡劣,工具也十分簡陋,而充滿生存信念的先民們自強不息,頑強地與大自然較量。日積月累,為我們留下了這許許多多值得深思的歷史烙印。
東關遺址暴露的灰坑,長、寬、深均在2米以上,分布的十分稠密,說明當時收穫的穀物自給有餘。暴露的草泥面住室,長度均在3米左右,這種半坡類型半地穴式房舍建築已經有了防潮措施,地平打磨得猶如現在的水泥地平。
東關遺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陶器,不論質地、形狀、紋飾和製作方法,都與半坡遺址出土的同類器物雷同。說明在距今7000年以前,陝西關中地區的先民們開始沿渭河支流向西發展。合水當時的居民,除少數土著人外,相當一部分是從關中遷來的移民,他們依山傍水,建立家園,形成了葫蘆河、縣川河、固城河、馬蓮河兩岸星羅棋布的部落村舍。正是他們,為合水古地域帶來了新的耕作技術和先進的制陶技術,促進了合水原始經濟的發展。當時原始社會已經進入母系氏族社會中期,農業、飼養業、制陶業已初具規模,相當繁榮(圖三十三)。
在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地層的上部,疊壓著仰韶文化中期廟底溝類型的文化層。這在瓦缸川口遺址、孟家橋遺址、溝門前遺址看得十分清楚。這一時期,農耕文化進一步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培育的品種,收穫也有了一定積蓄。陶器製作工藝也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輪制技術,彩陶大量出現,紋飾圖案多種多樣,被考古界稱為“彩陶文化”。飼養業進一步發展,家畜圈基本形成。這一時期,男人大部分從事農業活動,逐步取得了部落的領導權。
瓦缸川口和孟家橋等地暴露的白面住室,長度均在3米以上。這種廟底溝類型獨有的半地穴式房舍建築,防潮技術更為先進。當時,人們用火將地面燒紅,冷卻後抹上白灰,打磨平整,形成兩層防潮層,猶如現在水泥上鋪了瓷磚一樣的地平結構。
這些遺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陶器,與關中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同一類型器物十分接近,說明5000年左右,陝西關中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對合水地區產生著主要影響。人類社會已經跨入父系氏族社會的門坎。
仰韶文化後期,即距今4000年左右,我們從固城曹家溝、西華池謝家窪等遺址暴露的遺蹟和出土器物分析,雖然與關中地區仰韶文化西王村類型的同類遺蹟和同類器物近似,但已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合水境內暴露的白灰居住面比西王村厚得多。陶器之中,合水的盆為寬平沿,而西王村為卷沿;缽沿向內形成凸棱,而西王村則無凸棱而為尖圓;尖底瓶腰部斜直,而西王村腰多為束腰;合水沒有西王村鼎釜之類的炊器,替代的是大量的夾砂罐等。當時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父系氏族社會,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私有制和階級已經萌芽。這些差異我們在秦安大地灣遺址的發掘簡報上得到啟迪,由於甘肅馬家窯文化向東發展,合水地區的先民們將馬家窯文化和西王村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既不同於馬家窯文化,也不同於西王村文化的地方文化。
仰韶文化晚期地層的上層,疊壓的不是陝西龍山文化,而是以鎮原常山下層為主的齊家文化的文化層,這種現象在吉峴鄉牛頭山遺址的地層中看得十分清楚。牛頭山暴露的遺蹟和出土器物都與陝西龍山文化截然不同。牛頭山的陶器多為泥質橙色陶,而陝西龍山文化則多數為泥質黑陶;牛頭山出土的盆均為寬平大沿,直領,圓肩,曲腹,沿與腹部多 飾以紅彩勾連葉紋或圓圈格線紋。陝西龍山文化的盆卻為卷沿,短領,緩肩,鼓腹,平底,無彩繪紋飾。隨著陝西案板遺址發掘簡報的發表,我們得知這一時期,即距今3500年前後,常山下層文化開始影響著陝西西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活動能力的增強,文化交流更為廣泛,父系氏族社會已經進入了鼎盛期。當時部落之間戰爭十分頻繁,俘虜的人員淪為奴隸,階級進一步分化,奴隸主逐漸產生。這一時期,純銅器開始出現,小型的刀、勺、鑿等普遍開始使用。因此,考古學上將這一時期也稱為“銅石並用時代”。
蒿嘴鋪九站遺址、老城鎮嵇家山遺址出土的馬鞍型口橙陶雙耳罐是寺窪文化的代表器物。而合水的出土器物與臨洮寺窪山出土的同類器物差異較大,卻與平涼安國鎮出土的同類器物十分接近。寺窪文化是甘肅西部河湟地區發展的戎族文化,由於它向東發展替代了中原的夏文化,這正是合水地區夏商遺存十分罕見的原因(圖三十四)。
寺窪文化地層的上層、疊壓的是先周文化層,沒有發現夏商文化的任何蹤跡。先周遺址在合水各鄉鎮均有發現,多是古公亶父時期的遺存,說明在距今3000年以後,合水地區一直由周部落統治著,直到古公亶父以後才開始東遷並向岐山發展。

綜合上述得出如下結論:

1、距今5000年以前,合水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受陝西仰韶文化的直接影響,中原文化是合水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源淵。
2、距今5000年以後,甘肅仰韶文化開始影響著合水地區,促進了合水地區形成了既不同於中原文化也不同於馬家窯文化的地方文化。
3、距今4000年以後,形成了包括合水地區在內的隴東、陝西西部獨特的齊家文化。
4、距今3000年以後,寺窪文化向東發展,抵制了中原夏文化的向西發展,在合水地區取代了夏商文化而占有主導地位。其後,隨著周祖不 的西遷,先周文化又取代了戎族文化而居主導地位,使慶陽形成了姬周部落的發祥地(寇正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