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0年0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籌辦東莞理工學院。
1991年03月,東莞理工學院教學大樓竣工剪彩。
1991年07月,國家教委批准先行招生。
1991年07月,開設了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在本校代培的財務會計、企業管理及中文秘書三個專業。
1992年04月,國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
1992年07月,採用聯合辦學方式與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重點、特色院校合作共同招收學生,利用它們的優秀師資和設備條件,為東莞培養電子人才。
2002年04月,國家教育部批准東莞理工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於當年招收本科生。
2002年12月,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動工建設。
2003年10月,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正式啟用。
2004年05月,東莞師範學校併入東莞理工學院,並更名為東莞理工學院師範教學部。
2005年09月,分別與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積累碩士研究生培養經驗。
2006年05月,廣東省學位委員會批准東莞理工學院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
2007年06月,東莞理工學院具備招收港澳台學生資格。
2008年05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獲良好成績。
2010年06月,學校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
2010年08月,獲批成為廣東省立項建設的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4年02月,東莞理工學院成為廣東省第四批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之一。4月,與華中科技大學簽訂《華中科技大學與東莞理工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協定書》,啟動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計畫於2014年招生10名。6月,學校加入SAP全球大學聯盟。
2015年02月,學校被確定為“廣東省社會工作人才專業培育基地”。4月,學校與廣東工業大學簽訂兩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協定。5月,新增二級學院“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揭牌成立。6月,新增二級學院“國際學院”,正式招收外國留學生。7月,學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創建高校(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佛山科技學院)並成功獲得高等學校副教授評審權。
2017年03月,教育部批准東莞理工學院與法國國立工藝學院合作設立非獨立法人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東莞理工學院法國國立工藝學院聯合學院”。3月11日,學校與360企業安全集團簽約,共同建設360網路空間安全產業學院和360網路空間安全創新研究院,打造全國第一個網路安全學院和廣東省第一個網路安全人才基地 。6月1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 。同月,入選廣東省2017年博士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名單 。
2018年01月,東莞理工學院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參與“科技東莞”工程,與西門子公司、華為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等國際知名企業、名牌大學、著名科研院所積極開展科研平台建設合作,與西門子公司共建了全國高校首家智慧型製造創新中心以及建設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東莞新能源研究院、廣東省分散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新型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德精密製造技術中心等一批重點科研平台。現有省級平台18個,市級平台23個,其中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廣東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3個、廣東高校國際暨港澳台合作創新平台2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廣東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東莞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東莞市級重點實驗室17個、東莞市工程中心2個,市廳級社科科研平台2個;另建有校所聯合實驗室5個,校內科研機構15個 。
科研機構 | 機構名稱 |
校所聯合實驗室(5個) | 01.中子探測與快電子技術聯合實驗室 02.中國散裂中子源機電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 03.中國散裂中子源先進材料聯合實驗室 04.下一代網際網路聯合實驗室 |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個) | 01.廣東省分散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 |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 | 01.廣東省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02.廣東省新型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03.廣東省化工材料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04.廣東省電子商務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05.廣東省極端環境智慧型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06.廣東省分散式能源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07.廣東省廢水能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08.廣東省太赫茲檢測與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09.廣東省製造過程智慧型控制與最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廣東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3個) | 01.廣東高校化工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學品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02.廣東高校網路與信息安全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03.廣東省普通高校嵌入式與測控系統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
廣東高校國際暨港澳台合作創新平台及國際合作重大項目(1個) | 01.中德精密製造技術中心(核能裝備遙控維護作業機械手研發) |
廣東高校創新團隊項目(1個) | 01.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及套用創新團隊 |
東莞市公共技術服務平台(2個) | 01.東莞市清潔生產科技中心 02.中德精密製造技術中心 |
東莞市重點實驗室(9個) | 01.東莞市分散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 02.東莞市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03.東莞市複雜網路重點實驗室 04.東莞市現代分離技術重點實驗室 05.東莞市大氣複合污染重點實驗室 06.東莞市快電子技術與測控系統重點實驗室 07.東莞市網路安全重點實驗室 08.東莞市環境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09.東莞市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
校級研究中心(13個) | 01.東莞分散式能源系統研究中心 02.東莞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03.東莞城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04.東莞市智慧財產權促進中心 05.經濟法律研究諮詢中心 06.生物感測器研究中心 07.多媒體技術研究中心 08.光信息技術研究中心 09.現代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10.嵌入式系統研究中心 11.軟體研究中心 12.材料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13.圖像信息與測試研究中心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兩校區圖書館總建築面積45020平方米,累計藏書190萬冊,有40個資料庫、170萬冊電子圖書等數字資源 。
學術期刊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東莞理工學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雙月刊,創刊於1994年2月。
科研成果
2012年11月7日,東莞理工學院的“基於飛秒雷射的太赫茲時域光譜儀開發”等4個項目列入2012年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組織實施。
2012年12月5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公室簽批了國家十二五水專項“東深供水工程水質改善技術集成與綜合示範(課題編號:2012ZX07206-004)”課題任務契約書,該課題正式立項。2012年度,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6個獲準立項。
從2014年至2016年,學校承擔了國家973項目課題、86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80項,立項經費4.71 億元,科研總經費達6.006億元。獲得了日內瓦國際專利技術成果博覽會金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專利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科技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和東莞市科技進步獎等科技獎勵及一批發明專利 。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建立了以工學為重點,管理學、文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設有14個學院、43個本科專業 。
序號 | 二級教學機構 | 系別 | 專業 |
01 | 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軟體工程系 | 軟體工程專業、軟體工程(卓越計畫班) | ||
網路空間安全系 | 網路工程 | ||
數學與數據科學系 | 信息與計算機學 | ||
02 | 電子工程與智慧型化學院 | 電子工程系 | 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卓越班) |
通信工程系 | 通信工程 | ||
電氣與自動化系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 ||
光電工程系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
03 | 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環境工程 | ||
建築工程系 |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築學 | ||
04 | 化學工程與能源技術學院 | 套用化學系 |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工藝卓越班)、食品質量檢測、化學工藝 |
化學工程系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
能源與動力工程系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05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電與設計工程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班) |
工業工程系 | 工業設計、工業工程 | ||
材料加工工程系 |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 | ||
06 | 文學與傳媒學院 | 中文系 | 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管理 |
傳媒系 | 廣播電視學 | ||
外語系 | 英語(商務英語) | ||
07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管理系 | 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 |
金融系 | 經濟與金融 | ||
國際貿易與創新創業教育系 | 國際經濟與貿易(含跨境電商) | ||
會計系 | 會計學 | ||
08 | 法律與社會工作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 | 法律系 | 法學 |
公共管理系 | 行政管理 | ||
社會工作系 | 社會工作 | ||
09 | 教育學院(師範學院) | 教育系 | 漢語言文學(師範)、國小教育(數學) |
音樂系 | 音樂學(音樂教育)、音樂學(舞蹈) | ||
體育系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
10 | 國際學院 | ||
11 | 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 | 機械設計系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精密製造) |
自動化系 | 自動化 | ||
跨境電商系 | 跨境電商 | ||
經濟與金融系 | 經濟與金融 | ||
多媒體設計系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多媒體設計) | ||
工業設計系 | 工業設計 | ||
12 | 東莞理工學院法國國立工藝學院聯合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 | 通信工程、軟體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
13 | 繼續教育學院 | ||
14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參考資料 )
華為網路學院 | 中興通訊學院 |
360網路空間安全產業學院 | 機器人學院 |
智匯谷現代網商學院 | 先進制造學院 |
微軟IT學院 |
(註:更新至2017年6月 )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1402人,其中正高職稱168人,具有高職稱人員496人,博士4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建中、陳和生、周炳琨、王立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楊志峰等6人(雙聘、特聘),中組部“千人計畫”學者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 “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11人。此外,學校還聘請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衍達等專家學者擔任名譽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有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碩士學位授權點(學術型)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08 工學 |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型)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08 工學 | 0852 工程碩士 |
截至2017年6月,學校有廣東省重點學科5個,第一期學科建設工作中,認定5個校級重點學科;在第二期學科建設工作中,認定8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是廣東省立項建設的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授權學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是支撐學科專業,首輪建設期累計投入約7200萬元,二期建設投入2500萬元 。
學科建設 | 專業名稱 |
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5個) | 化學工程、電路與系統、計算機套用技術、機械工程、環境工程 |
學術型碩士點(2個)(籌建) | 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 |
學校重點建設學科(13個) | 機械工程、中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區域經濟學、環境工程、工程熱物理、光電信息工程、結構工程、套用數學、法學理論 |
(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建立了396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和8個創業見習基地,聘請了53名創業導師; 建設了華為網路學院、中興通訊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機器人學院、智匯谷現代網商學院、先進制造學院、微軟IT學院等特色產業學院;積極開展“創新人才培養計畫”項目建設,建立創新創業學院、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每年安排1000萬元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孵化了一批學生企業 。
研究生教育
學校從2005年起先後與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啟動了校校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2015年11月,廣東省教育廳與東莞市政府決定依託學校建立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東莞),聯合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省內高水平大學及東莞市新型研發機構、龍頭骨幹企業等共同開展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 2005年以來,學校(含聯合培養基地)共招收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82名,其中已畢業168名,在讀114名。學校教師中獲合作高校兼職研究生導師資格124人 。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6月,學校有13個實驗教學中心,廣東省級精品課程3門。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代傳媒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管信息化與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移動通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3門):大學英語、單片機與接口技術、契約法學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6月,學校與一批世界知名大學簽訂了合作與交流協定,包括但不限於法國國立工藝學院、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謝菲爾德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等40多所知名大學。在辦學國際化方面,東莞市首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東莞理工學院法國國立工藝學院聯合學院2017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可同時頒授東莞理工學院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工學)和法國國立工藝學院學士學位證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東莞市第1家、廣東省第6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015年成立廣東省首個粵台聯合培養項目粵台產業科技學院;在海外布局方面,學校在加拿大和美國分別建立了海外中心和高層次人才工作站,同時還設立了台北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和俄羅斯交流中心,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的離岸孵化基地、人才交流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在國際化教學改革方面,啟動“4+1”工·管複合型中美本碩聯合培養項目,成立國際商管系建立金融學專業國際班,採用全英文教學,與國外40多所高校開展學分互認聯合培養項目;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已經建設中拉清潔能源與氣候變化聯合實驗室、廣東高校國際暨港澳台科研合作創新平台-“中德精密製造技術中心”和兩個國際學術交流平台-“中法網際網路+精準農業關鍵技術國際合作平台”、“東莞理工學院中加創新創業平台”;在師資隊伍國際化方面 ,港澳台教師約40人,外籍教師19人,中法聯合學院法方師資將達20人占專業課總師資達50%以上;在學生國際化方面,國際學院致力於開展外國留學生教育,已招收來自11個國家的82名留學生。在校學生赴國(境)外學習交流成常態化,學校每年提供過百萬獎學金支持優秀學生赴外交流學習;在服務師生國際交流方面, 提供“一站式”的高效服務 。
2016年5月,學校正式成立國際學院,致力於開展外國留學生教育、承接學校國際化合作辦學項目、推進學校國際化教學改革等,成為東莞市首家開展外國留學生教育工作的高校。
文化傳統
校徽釋義:紮根地方服務地方 校徽標識主要由中文校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同志題寫)、英文校名及DGUT四個英文字母等元素組成,三條豎線分別象徵現代大學的三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心圖案與外圓相連線、與綠色相映襯,猶如一棵植根沃土、枝繁葉茂的大樹,寓意學院紮根莞邑大地,建設具有創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英才輩出、生機無限。 | |
校訓釋義:學而知不足 校訓為"學而知不足"。式樣採用諾貝爾獎獲得者、學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博士於1993年在我院的題詞。 "學而知不足"語出《禮記?學記》,蘊含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教學相長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生學習、實踐、鑽研、成才的過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研究的過程,廣義上都是"學"的範疇。學而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自省,而後自強、創新、追求卓越。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責 |
楊振寧 | 名譽校長,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成洪波 | 黨委書記 |
李琳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武哲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呂琦元 | 黨委副書記 |
李忠紅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楊敏林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馬宏偉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李文芳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參考資料 )
歷任校長
姓名 | 任數 | 就任時間 | 籍貫 |
張遐齡 | 第一任校長 | 1991年05月—2002年04月 | 廣東東莞 |
楊曉西 | 第二任校長 | 2002年04月—2013年05月 | 湖北浠水 |
李琳 | 第三任校長 | 2013年05月—至今 | 福建南安 |
知名校友
陳志鵬 | 鳳崗鎮副鎮長 |
江浩然 | 華廈地理大華區特約撰稿人工作 |
葉繼斌 | 招商銀行大朗支行行長 |
梅國蘭 | 華廈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蔡超文 | 東莞市地方稅務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 |
陳淦林 | 東莞分行住房信貸科副科長、電子銀行科科長、銀行卡業務部總經理,東城支行行長 |
羅國新 | 創立東莞市國宏置業有限公司 |
尹創鑄 | 1996級東莞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系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現為東莞市常平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葉錫倫 | 1993級企管畢業生,東莞市公安局大朗分局指揮中心副主任 |
葉漢平 | 2003級學生,東莞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監督員 |
盧柱峰 | 2007年計算機學院畢業,東城公安分局辦公室任職 |
葉慶輝 | 1998級學生,東莞市招標契約科副科長兼科室負責人 |
校園建設
截至2017年6月,學校有松山湖、莞城兩個校區,共占地2210畝。松山湖校區占地1870畝,坐落在松山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莞城校區面積340多畝 。
學校建成萬兆頻寬主幹、部分千兆頻寬到桌面的校園網,建立了3.8萬個信息點。體育場地面積約45000多平方米,是國家田徑隊掛牌基地,2006年成功協辦了廣東省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