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割據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184年-220年),東漢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國內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背景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併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的就是黃巾之亂。

時代的動盪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裝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與庶族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方面占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原因

除了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是造成地方豪強興起的誘因之外,刺史制度的變動,則是造成群雄割據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漢武帝時期,本意是用等級低的官員監察等級高的官員,以達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條問事制衡官員),儘管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始終沒有統領一州的法定權力和信度。不過到了東漢靈帝時,他接受劉焉的建議,將各州刺史改稱州牧。於是,刺史成為地方的官員,從原本的中央和郡、縣之間加入州一級,成為中央、州、郡、縣的四級結構。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

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各個州牧紛紛利用天下大亂,名正言順在地方割據勢力,而那些未被改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機擴大權力和武裝力量,還有人在戰亂中自封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來,等於宣告東漢政府的實質統治力已經名存實亡。

行政區域

東漢時期全圖 東漢時期全圖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太常劉焉建議“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於是政府開始設定在部分州設定州牧。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撤銷扶風都尉,置漢安郡,下轄雍、渝麋、杜陽、陳倉、汧五縣。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分涼州河西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為雍州。同年,分安定郡鶉觚縣、扶風郡漆縣為新平郡。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曹操析琅邪郡、北海郡、東萊郡、東海郡等地置城陽郡、利城郡、昌慮郡。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撤銷昌慮郡併入東海郡。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將河內郡的盪陰、朝歌、林慮三縣,東郡的衛國、頓丘、東武陽、發乾四縣,巨鹿郡的癭陶、曲周、南和三縣,廣平郡的任城縣,趙國的襄國、邯鄲、易陽十四縣併入魏郡。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恢復《禹貢》九州,撤銷幽、并州,以其郡國併入冀州;撤銷司隸校尉及涼州,以其郡國併入雍州;撤銷交州,分別併入荊州和益州。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雲中郡、定襄郡、五原郡、朔方郡撤郡置縣,置新興郡轄雲中等五縣。同年,改漢寧郡為漢中郡,分漢中郡的安陽、西城二縣為西城郡;漢中郡的錫、上庸二縣為上庸郡。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孫權以巫、秭歸二縣為固陵郡。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將南郡的巫、秭歸、夷陵、臨沮四縣與房陵、上庸、西城等七縣為新城郡。”

建安年間,又置有漢興郡。建安末,張掖居延屬國更名為為西海郡。

割據勢力

東漢末年各地區割據勢力*
軍閥割據區域割據時間被兼併/取代發起重要戰爭概況
司隸
白波軍河東郡188—?- 以郭太為首的白波軍勢力一度蔓延至河東郡。 漢獻帝流亡期間,駐河東郡白波帥李樂、胡才曾參與護送。
董卓司隸大部分地區189—192 王允 - 漢少帝時期,何進召董卓進京,董卓至何進已死,即掌控朝政,期間廢少帝,改立獻帝。董卓施政殘暴蠻橫,常嚴刑脅眾,燒殺搶掠。 以袁紹為首關東聯軍討伐董卓,董卓焚毀洛陽遷都京兆長安,後來被王允等誅殺。
皇甫嵩 右扶風 ?—190 董卓- 皇甫嵩軍駐右扶風,被董卓征為城門校尉,解除兵權。
王匡河內郡189—190張楊-王匡被任命為河內太守,隨後參與董卓討伐戰,聽從袁紹命令處死董卓使節胡毋班等人,胡毋班家屬與曹操並勢,殺王匡。
張楊 河內郡190—198眭固- 張楊與暫駐河內郡的軍閥袁紹聯合,討伐董卓。王匡死後,張楊被任命為河內太守。漢獻帝流亡時期,張楊兩度提供物質幫助,並護送其回洛陽。後來張楊被部將楊醜所殺,眭固殺楊醜,領其眾。
朱儁河南尹191—192李傕、郭汜等 董卓進入關中後,以朱儁守洛陽。朱儁聯合關東各割據勢力反抗董卓,並出屯河南中牟縣。董卓死後李傕等征朱儁為太僕。
王允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192李傕、郭汜等- 司徒王允與尚書僕射士孫瑞、董卓部將呂布等誅董卓。不久後王允便被李傕、郭汜所殺。
李傕、郭汜等司隸大部分地區192—198* 曹操、部分涼州軍閥 李郭之亂 李傕、郭汜等人原為董卓部將,董卓被誅,傕等懼罪無所依,率餘部攻破長安。初,李傕、郭汜、樊稠駐京兆長安;張濟駐弘農郡陜縣;段煨駐弘農郡華陰縣。 後來李郭內訌,樊稠被殺,漢獻帝東歸,李傕出屯馮翊池陽縣,郭汜、張濟隨天子東行,後反悔,與李傕攻楊奉等。郭汜還駐扶風郿縣。 後來曹操假天子命令,使裴茂督關西諸將段煨等討李傕,郭汜、李傕先繼被殺,段煨後駐北地郡。
馬騰右扶風 192—194 李傕、郭汜等 - 李傕以涼州軍閥馬騰為征西將軍,駐扶風郿縣。後馬騰聯合駐涼州金城縣軍閥韓遂率軍攻打李傕、郭汜等,被擊敗,還涼州。
197—208 曹操 曹操派遣司隸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說服馬騰駐軍扶風槐里縣。
馬超208—211渭南之戰 曹操征馬騰為衛尉,以其子馬超留駐槐里縣,統領馬騰部眾。馬超與韓遂、楊秋等起兵反抗曹操,被曹操擊敗,退至涼州隴西郡、漢陽郡等地。
司隸部分地區211
程銀、候選、李堪等 司隸部分地區195—211曹操- 程銀、候選、李堪等,在李郭之亂時,各聚部眾千餘家,李堪軍一度進駐長安。 程銀等聯合馬超,共同興兵反抗曹操。渭南之戰中,李堪戰死;程銀、候選南入益州漢中郡,依張魯。
楊奉、董承等河南尹196曹操- 李郭內訌時,楊奉與董承、韓暹等人發展勢力並迎獻帝東遷,並與李傕、郭汜、張濟相抗衡,途經弘農郡、河東郡等地,後到達河南洛陽。楊奉出屯河南梁縣。 董承與韓暹不和,召曹操入洛陽並依附之。韓暹南依楊奉,曹操攻梁縣,楊、韓逃歸袁術。
曹操河南尹196—197 - -曹操率軍進入洛陽後,漢獻帝以曹操為司隸校尉,假節鉞。
司隸部分地區197—211 曹操以侍中鍾繇兼任司隸校尉,前往長安,持節督關東諸將馬騰、韓遂等。 後因衛覬建議,曹操讓司隸校尉長期留治關中,駐弘農郡,並向關中地區派遣謁者僕射,發展生產。
司隸 211—220 渭南之戰後,曹操肅清在關中地區的軍閥,開始對司隸地區進行全面統治。以張既為京兆尹;將軍夏侯淵駐長安。
眭固河內郡198—199曹操- 眭固欲與與袁紹聯合,軍屯射犬。後被曹操兼併,曹操以魏種為河內太守。
王邑河東郡?—205曹操- 漢末,王邑任河東太守。漢獻帝流亡途經其郡時,王邑進獻絲帛。後來曹操另派遣杜畿擔任河東太守,征王邑為大司農。
韓遂司隸部分地區211曹操 - 韓遂原為涼州軍閥,被馬超說服,興兵反抗曹操,於是韓遂進軍弘農郡華陰縣,被馬超等推舉為都督。後戰敗,退至涼州。
楊秋司隸部分地區211曹操 - 涼州軍閥楊秋與馬超等聯合反抗曹操,率軍入司隸,兵敗後還涼州安定郡。
張橫、梁興等 司隸部分地區?—211曹操- 張橫、梁興一度參與段煨討伐李傕、郭汜等軍閥。 後來張橫、梁興、馬玩、成宜等起兵回響馬超,參與渭南之戰。成宜戰死。梁興逃至京兆藍田縣,不敵夏侯淵被殺。
豫州**
黃琬豫州188—189孔伷- 黃琬任豫州牧期間,平定豫州境內多處叛亂,董卓執政後,征黃琬為司徒。
孔伷 豫州大部分地區 189—190 孫堅 - 董卓以孔伷為豫州刺史,後參與董卓討伐戰,駐潁川郡。
劉寵陳國189—197袁術-陳王劉寵回響袁紹等人討伐董卓,率眾屯陳國陽夏縣,期間擔任陳相有許瑒、駱俊等人。後來袁術因借糧未遂而殺劉寵與駱俊。
孫堅豫州大部分地區190—191袁術- 孫堅參加董卓討伐戰,得到袁術支持,被為豫州刺史,駐潁川郡陽城縣。孫堅在荊州南陽郡魯陽縣重創董卓軍,迫使董卓遷都長安,後與袁術共同討伐劉表,戰死。
周喁豫州部分地區191孫堅- 袁紹以周喁為豫州刺史。周喁與孫堅爭奪豫州,多次戰敗後,往依其兄九江太守周昂。
袁術 豫州大部分地區191—196曹操匡亭之戰孫堅死後,孫堅之侄孫賁率其軍往依袁術,因而袁術勢力蔓延至豫州地區,此時袁術亦主動放棄南陽郡。 袁術割據豫州期間,曾表孫賁任豫州刺史,以孫香為汝南太守;舒仲應為為沛相;袁嗣為陳相,駐陳國武平縣。
豫州部分地區196—197 後來袁術入侵陳國,招致曹操率軍征討,袁術不戰而逃,留部將橋蕤守陳郡蘄陽,被曹操擊破。從此袁術勢力不再延伸至豫州。
徐璆 汝南郡 袁術- 初平中任汝南太守,後轉為東海相。
袁忠沛國袁術、陶謙- 初平中任沛相,後棄官。
曹操豫州部分地區193—197--匡亭之戰後,曹操開始對豫州北部小部分區域加以控制。
曹操討平潁川郡、汝南郡黃巾軍劉辟等人,軍至陳國武平縣,袁嗣降。曹操挾天子遷都潁川郡許縣,始創屯田制,並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在許縣始設屯田。 此時劉備投靠曹操,曹操表劉備為豫州牧。
豫州大部分地區197—201曹操在蘄陽大敗袁術,豫州大部分區域已為曹操所據。
豫州201—220 曹操收復豫州諸叛縣。
豫州黃巾軍汝南郡、潁川郡?—196曹操- 潁川郡與汝南郡黃巾軍黃邵、劉辟、何曼、何儀等各聚眾萬人,先後依附於孫堅、袁術。後來遭到曹操討伐,何儀等投降。
200—201 官渡之戰時,劉辟、龔都等回響袁紹,與劉備共同略取許下,劉辟營先被曹操部將曹仁攻破。後來龔都兵敗,其眾散去。
陶謙沛國、魯國?—194劉備- 陶謙曾據有魯國及沛國沛縣等地。
劉備沛國194 呂布、陳珪 - 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駐沛國沛縣。
沛國、魯國194—196 陶謙病死,劉備代陶謙據魯國。
沛國 199—200曹操 劉備叛離曹操時依舊據有沛縣等地區。後來曹操親自率軍討伐劉備,劉備大敗後投奔袁紹。
呂布魯國196—198曹操- 呂布據徐州,置魯相張遼。曹操兼併魯國,以畢諶為魯相。
陳珪沛國曹操- 建安初為沛相,後依附曹操。
兗州
劉岱 兗州大部分地區 ?—192 曹操 -
喬瑁 東郡劉岱-
鮑信 濟北國劉岱-
袁遺 山陽郡-
張邈 陳留郡曹操-
曹操 -
呂布曹操
徐州
陶謙劉備
青州
孔融北海國袁紹
冀州
韓馥袁紹
袁紹
幽州
劉虞公孫瓚
公孫瓚袁紹
公孫度曹操
并州
張燕曹操
涼州
馬騰 涼州部分地區 曹操 -
194—197
馬超211—213-
韓遂曹操
荊州
劉表曹操
益州
劉焉劉備-
劉璋
張魯漢中郡曹操
揚州
袁術曹操
劉繇孫策
孫策-
孫權
交州
士燮孫權
(1)說明: 此表僅列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之間的割據勢力,以魏國建立為漢末群雄割據的結束;期間行政區劃多有變更,本表按中平六年的行政區劃對各割據勢力進行分類。 (2)附註: *此處僅標示李傕割據司隸地區的時間 **據記載,另有郭貢於興平元年時任豫州刺史,任期不詳,疑似袁術所置

後世影響

後世的文化作品多把東漢的 群雄割據時代的歷史視為三國歷史的一部份,兩者的歷史關係非常緊密。《三國演義》的內容則橫跨群雄割據和三國鼎立的兩個時期,直到司馬炎篡曹魏建晉為止。三國系列遊戲則在這個基礎上對歷史再進行加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