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華[中法文翻譯家]

李治華[中法文翻譯家]

李治華,中法文翻譯家。出生、求學於北京,三十年代後期赴法深造,畢業於里昂中法大學。旅居里昂近七十年,從事漢語教學之餘,對譯介傳播中國文學情有獨鍾。與法籍妻子雅歌志同道合,歷時二十七年,傾力完成法譯巨著《紅樓夢》,此外還翻譯過魯迅、巴金、老舍、艾青、姚雪垠等現代文學名家的作品。翻譯之餘,偶有隨筆、回憶錄,談譯事、敘家事,談文化、論交流。淡遠情真,文字樸實。耄耋之年首次結集出版,見出一位遠方遊子的中國心,更見出綿延不絕的中法文化交流史。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15年9月1日生於北京。

1937年畢業於北平中法大學法國文學系

1942年獲得里昂大學碩士學位。

自1948年起,先後擔任法國科研中心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巴黎東方語言學校輔導員、代理教授、助教;巴黎第八大學副教授。

1980年退休。

1992年入法國籍。

在1981年成立的歐洲華人學會上被選為副理事長,並任《歐華學報》主編。

1985年被中國作家協會接納為會員。

2002年被法國政府文化部授予“法國文藝中級榮譽勳章”。

2002年中國現代文學館建立“李治華·雅歌文庫”。

2003年中國《紅樓夢》學會等單位授予李治華夫婦“《紅樓夢》翻譯貢獻獎”。

人物生平

聰穎用功

李治華1915年出生於北平,自幼聰穎,5歲就識5000個漢字。上學後他接連跳級,後考入中法大學的附屬中學———西山中學。國中時,李治華迷戀小說,為此,校長兼數學老師曾厲聲斥責:“你放著數學題不演算,整天躺在被窩裡看小說,要是數學再不及格,不論你中文和法文多么好,我也不讓你畢業!”在此形勢下,李治華聽取高中部一位同學的建議,弄到一張東北某學校的國中肄業文憑,填上新的名字,直接投考中法大學附中高中二年級,結果一考即中。高中畢業後,李治華升入中法大學伏爾泰學院的法國文學系。1937年,他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爭取到聯合公費留學金赴法國求學。從此以後,李治華就在法國讀書、工作、安家、立業,默默地為中法文化交流進行耕耘。

覓得知音

李治華同夫人雅克琳·阿蕾扎伊思本是同窗。1939年,在一堂法國文

李治華(右) 李治華(右)

學課上,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班上有兩位中國同學,誰願意幫助他們?阿蕾扎伊思舉起了手。當時,阿蕾扎伊思剛開始學中文,和李治華結成了互幫互學對子後,漸漸滋生了感情。1943年10月,李治華同阿蕾扎伊思結了婚。婚後,李治華借《詩經》里的字句為妻子取中文名“雅歌”。 這對伉儷相扶相攜走過了60多年。問他們一輩子有什麼浪漫故事,李老笑著說,我跟老伴都很簡單,我們都喜歡工作。譯書都是我們兩個人合作,我翻譯完了,她幫助修改、打字。我們有4個孩子,家裡事情本來就很多,夠她辛苦了。寥寥數語,飽含摯愛深情。

翻譯

數載春秋 苦心譯就鴻篇巨製

1937年,李治華畢業於北平中法大學法國文學系,即被保送到法國深造。後來,他致力於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譯成法文,介紹到西方。195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出版一套《東方知識叢書》(又名《世界文學名著》),李治華應邀參加了這項工程。他自報選題《紅樓夢》,一位法國比較文學教授提醒他,翻譯《紅樓夢》需要很多時間,李治華沒退縮。不過,也許當時他自己也沒想到,這部書竟讓他付出了27年的心血!

之所以用時長,原因之一是李治華當時在巴黎東方語言學校任教,繁忙的教學使他只能在業餘時間從事翻譯。另一個原因是《紅樓夢》實在難譯。李老說,翻譯《紅樓夢》難度很大,需要查閱大量資料,有時查不到,就寫信向國內專家求教。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和國學大師啟功都曾給我提供過幫助。當時中法尚未建交,信件都是經中國駐瑞士大使館轉寄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翻譯這套叢書,除譯者外還必須另有專家擔任校對,李治華找到了自己早年在中法大學讀書時的老師安德烈·鐸爾孟。鐸爾孟在清朝末年就去了中國,在那兒生活了48年。他與李石曾、蔡元培等人一起創辦了中法大學,並教授法國古典戲劇、法國詩歌和漢譯法等課程。鐸爾孟是位“中國通”,對《紅樓夢》也很有興趣。1954年鐸爾孟回到法國。從此以後,李治華譯初稿,夫人雅歌幫助初改、打字,再將譯稿送給鐸爾孟。每年暑假,李治華去鐸爾孟那裡住三四個星期,他們一起討論、切磋,就這樣,用10年時間譯完初稿,又用了17年時間完成校改清樣、寫序言(60多頁,等於一篇紅學論文)、作註解(90多頁)、加人物(400多個)姓名對照表、地名表(100多個)等。1965年鐸爾孟去世,李治華的夫人雅歌接手校對。1981年,法文版《紅樓夢》終於由法國伽利瑪出版社付梓,此事立即在國際上引起轟動。李治華動手翻譯《紅樓夢》時才39歲,而當法文版《紅樓夢》面世時他已66歲了。但是他覺得很值,因為終於圓了自己的夢。如今,4200多頁的《紅樓夢》法文翻譯手稿收藏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

個人評價

老驥伏櫪 心血傾注中法交流

李治華一生勤勤懇懇,為人處事低調。1980年退休後,繼續從事漢譯法工作。如今因年事已高,大部頭的書不敢動了。他說:“我是中法大學培養出來的。中法大學創辦人李石曾一生在中法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我想繼續他的事業,儘自己所能,把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作品介紹給法國讀者,希望通過文化交流,使中法人民互相了解。這個事情很重要,相互了解就不會有隔膜。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的日益深入,才是人類進步的希望。”

老戰士

簡介

李治華 李治華

李治華,男,1921年11月出生,河北省趙縣大安鄉秀才營村人,現居安徽省蕪湖軍分區干休所。

1938年李治華參加陳錫聯率領的八路軍385旅東進支隊,隨部隊開赴太行山區。在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他先後參加過“上黨之戰”、“平漢戰役”、“百團大戰”、“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在數十次重大戰鬥中,屢建赫赫戰功。

戰功

1946年之夏攻打長治時,連隊奉命撤下來休息。當時身為指導員的李治華帶領一個班坐在一個墳堆旁,連長石福增便在溝里大聲向他喊話:“指導員快離開,你在高坡危險!”李治華聽到喊話隨之下令轉移山溝,就在這幾十秒後,一顆炮彈不偏不歪正好落在墳頭上,一位動作遲緩的戰士被炸死。事隔不久,連長就在一場激戰中英勇獻身。

那一次戰鬥經歷讓李治華感恩戰鬥友情,倍添殺敵動力。經歷上百場大小戰鬥,李治華和其他共和國將士一道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奉獻

從部隊離休後,李治華生活充滿陽光,只乾實事,不圖報酬。先後擔任幾十所中國小校外輔導員,給學生們作了上千場報告,給希望工程、特困戶、殘疾人事業捐款2.7萬元。儘管年逾九旬,他依然堅持乾力所能及的事情,經常幫助比他體質弱的老同志幹這乾那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