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1982)
家境貧寒,唯讀了1年私塾,即隨父學唱演出。因生活所迫,變聲期天天演唱,竟致倒嗓輟演。但他經過3年苦練,藝術大進,還練出了仄音嗓子。重返舞台後,與名藝人郭敬之、廖正學同台演唱,深為內外行嘆服。不久即與竹琴名家賈樹三、相書名家曾炳昆並號蓉城三絕 。擅長劇目有《孫夫人祭江》、《香蓮闖宮》、《活捉三郎》、《白毛女》等。他還為四川揚琴藝術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
中國四川揚琴演員。藝名德娃子。成都人。
(1903~1982)
家境貧寒,唯讀了1年私塾,即隨父學唱演出。因生活所迫,變聲期天天演唱,竟致倒嗓輟演。但他經過3年苦練,藝術大進,還練出了仄音嗓子。重返舞台後,與名藝人郭敬之、廖正學同台演唱,深為內外行嘆服。不久即與竹琴名家賈樹三、相書名家曾炳昆並號蓉城三絕 。擅長劇目有《孫夫人祭江》、《香蓮闖宮》、《活捉三郎》、《白毛女》等。他還為四川揚琴藝術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
四川揚琴是四川省的地方傳統曲藝說唱藝術代表性曲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成都、重慶、瀘州、自貢等城市和地區。早期又稱洋琴,後改為揚琴。約形成於清乾隆年間。至光緒...
歷史源流 傳統曲目 主要特徵 表演形式 傳承意義四川揚琴演員。 他教唱揚琴,不僅迫使他鑽研唱打各方面的藝術,還要陪玩友配唱旦腳。 3年教唱過程中,不僅揚琴藝術大為精進,仄音嗓子也鍛鍊得運用自如,且極富韻味。
李德才(1903~1982)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四川地方曲種。表演者手持漁鼓、簡板說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樂器是竹製的漁鼓筒,故又稱“漁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現名。流行於四川漢族...
簡介 藝術流派 傳統曲目 歷史溯源 伴奏樂器四川曲種。以四川方言評講。流行地區遍及四川城鄉,由於語音相近,還流傳到雲南、貴州兩省。說為主的四川評書,明代以後流行四川各地。藝人藉助桌子、醒木、摺扇、...
歷史來源 書目介紹 著名演員 相關詞條 發展歷程李姓家譜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據說美國猶他家州譜學會存有115種,北京圖書館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從時間上說,李姓族譜始於宋代,盛於明、清,還...
家譜序言 家譜編修 李姓祖訓 李姓起源 李姓遷移如成都的"芙蓉亭"、"錦江茶樓"等都是有名的曲藝演出場地。 四川揚(洋)琴,演唱時以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因而得名...
源流 品種四川揚琴演員。 四川成都人。 藝名德娃子。
李姓,在中國有人口9000多萬,為中國第二大姓,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億。李姓在中國,四川、重慶、雲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古隴西,...
編修 祖訓 歷史 文化 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