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是1982年8月為紀念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朱德而建立。該館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朱家大灣。大門正上方懸掛的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館名。

基本信息

位置概況

朱德故里 朱德故里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位於 朱德故里——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朱德故里景區。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於1978年12月1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興建,1982年8月1日落成開館。2004年8月14日,胡錦濤總書記來朱德故居視察時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護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設好”。根據胡錦濤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成立“朱德故居保護及建設領導小組,具體指導朱德故居保護建設工程。從2004年9月至2006年11月,歷時兩年零兩個月,對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和其它紀念地進行該擴建和維修,改擴建後的紀念館坐北朝南,背臨雄偉的關刀山,西向挺秀的琳琅山,風景秀麗,環境優美。
館址總占地面積大約1.8萬平方米,整個建築採用川北民居和現代建築相結合的格局,外觀古樸典雅,內部建築現代。整個館區由四個展廳、遺物廳、臨時展廳、接待室組成,配以園林花草點綴,顯得古樸典雅、莊嚴肅穆。
大門正上方懸掛的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館名,漢白玉廣場正中是一尊高4.2米的朱德委員長漢白玉像,再現了一代元戎叱吒風雲、指點江山的偉人風采。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紅色精品線路之一。

展廳介紹

紀念館的5個個展廳,陳列展示的是朱德元帥在青年時期和在 辛亥革命、北伐戰爭、 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時期的生平事跡及文物,以時間為主線,通過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再現了朱德同志由一個佃農子弟成長為一代偉人的光輝一生。

第一展廳

第一展廳,介紹的是朱德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23年生活、學習、勞動的情況。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誕生在儀隴縣琳琅山下李家灣一間佃租的倉屋裡,原名代珍、字玉階,中學畢業後的朱代珍立志投筆從戎。1909年11月,23歲的他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開始了戎馬生涯。報考時,他改名朱德。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由於文字的奇異巧合,“朱德”這兩個字在中文裡正好是紅色品德的意思。
朱德祖籍是廣東韶關人,祖上遷來四川至朱德這一輩己有八代人了。朱家世代靠佃種地主的土地為生,終年辛勞,仍過著貧困的生活。為“支撐門戶”,父輩們節衣縮食,便朱德從5歲起就有機會開始讀書。他先後在丁家花園、藥鋪埡學堂、席家偏私塾讀書。朱德學習勤奮,成績很好,深得老師賞識。
1906年,朱德到順慶府(南充)中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科學新思想。1907年,朱德考入了四川省高等學堂附屬體育學堂學習。1908年,應聘回儀隴縣立高等國小任體育教習兼庶務。後來,他意識到教育不能救國,決心到更遠的地方去。1909年春,他寫下了“志士恨無窮,隻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的激昂詩篇,告別故土,出去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誰知,這一去就是整整51年。

第二展廳

第二展廳,介紹的是朱德同志討袁護國,參加辛亥革命的活動史。
1909年,朱德長途跋涉經成都展轉來到昆明,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不久加了秘密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從此,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擔任新軍連長的朱德在蔡鍔的領導下,參加了重九起義(重九是指起義時間,當天是1911年10月30日,農曆9月初9,即重九之日)和攻打雲南總督府的戰鬥。清政府被推翻了,但革命的勝利成果卻被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竊去。1915年,朱德投入了討袁護國革命戰爭,隨軍入川,先後擔任支隊長、團長等職。1916年1月,朱德奉命在瀘州、納溪的咽喉之地——棉花坡阻敵,激戰十晝夜,重創敵軍,隨即攻克瀘州。1917年,朱德任靖國軍少將旅長。自此,名將朱德威震敵膽,譽滿全川。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護國戰爭打倒了袁世凱,但代之而起的是軍閥混戰,中國社會仍然一片黑暗,朱德陷入了苦悶傍徨之中。軍旅間隙,他常與旅部咨議孫炳文一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下圖是1918年,朱德和孫炳文在四川瀘州。
1922年春,朱德毅然拋棄高官厚祿,與摯友孫炳文一起,長途跋涉,在國內各地尋找共產黨,卻沒有實現他入黨的願望。但他並不灰心,這時三十六歲的的朱德和孫炳文一起決心遠涉重洋,前往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尋找新的革命道路。下圖是1922年9月上旬離開上海前往法國時的朱德。

第三四展廳

第三、第四展廳的內容包括“南昌起義”、“井岡會師”、“萬里長征”、“抗戰八年”、“解放戰爭”,是整個陳列的重點,再現了南昌起義、湘南暴動、保衛井崗山革命根據地、長征、創建太行山抗日革命根據地以及指揮“三大戰役”時的朱德總司令的光輝形象。
1922年9月,朱德來到德國後,很快會見了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周恩來,提出了他的入黨要求,後經周恩來、張申府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崇高願望。孫炳文也在柏林由周恩來介紹入了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戰士,1927年不幸被蔣介石殺害。
1923年至1925年,朱德先後在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y of Goettingen)和莫斯科軍事訓練班學習。
1926年夏,朱德奉命回國,投身於大革命,先後在上海、南京、武漢、萬縣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8月1日,朱德利用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參議兼軍官教育團團長和南昌市公安局局長的有利身份,協同周恩來等同志組織和領導了南昌起義,這是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反對派打響的第一槍,從此建立了我黨自己的武裝。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七八百人和沿途新擴充的士兵總計1260多人,進抵湘南,發動了規模浩大的湘南暴動,革命烽火遍及二十多個縣市,持續一百多天,約一百萬人參加,成立了六縣市蘇維埃政權,是我黨我軍歷史上最光輝的篇章之一。不久,蔣介石調集湘粵軍閥幾個師的兵力夾擊湘南。4月初,朱德、陳毅不得不率領工農革命軍主動撤離郴州,轉向井岡山。
1928年4月28日,朱德率湘南起義部隊九千多人上井崗山與毛澤東等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礱市勝利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革命雄師會井崗,集中力量更堅強”,從此,“朱毛紅軍”聞名天下。
1928年6月,朱德直接指揮的龍源口大捷,粉碎了湘贛兩省敵人的聯合圍剿,使井崗山根據地達到了全盛時期。
1931年11月,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朱德被任命為紅軍總司令。紅軍的成長壯大,給了蔣介石集團以沉重的打擊。但由於王明路線統治著中央,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的多次失誤,延續近一年的第五次反“圍剿”沒有取得勝利。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之後,由於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卓越的領導才能,紅軍靈活地採用運動戰,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同年7月,長征途中,朱德、賀龍、劉伯承等與張國燾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行為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力挽紅軍第四方面軍於危難之際。毛澤東後來讚譽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
1937年9月,朱德親自指揮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大捷,殲敵三千餘人,給了日寇以沉重的打擊。當年,八路軍一二九師向太行山挺進,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來到太行山,指導創建根據地的工作。至1939年,在朱德、彭德懷等同志的指揮下,粉碎了敵人一次次的“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1940年春,國民黨發動了抗日時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造成各解放區的物資嚴重睏乏。為了生存、抗日,朱德首倡“屯墾政策”,在解放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經過兩年的貫徹執行,昔日“遍地皆荒草,破窯亦難找”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
1945年,抗戰進入反攻階段,日寇已成困獸,8月15日,朱德簽發命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宣告抗日戰爭勝利。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六十大壽。1946年11月30日,《解放日報》刊登了慶祝朱德同志六十大壽的特刊,刊發了毛澤東、劉少奇、林伯渠等為朱德同志六十大壽的題詞,毛澤東的題詞是:“人民的光榮”。相信朱德生日那天,中央領導們都放開喝了一台,毛澤東和周恩來同志都喝麻了,但朱德同志好象還是清醒的。在椅子上用手捂住臉的是周恩來,老毛則在凳子上坐著低頭不語,臉色通紅。
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開始了三年的解放戰爭,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朱德,日理萬機,任勞任怨。他一面調查研究工作,一面布置指揮戰鬥,隨著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節節勝利,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隨之百萬大軍橫渡長江,4月23日南京解放,1949年,解放軍進入北平,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下圖是朱德在開國大典上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

第五展廳

第五展廳展出的是朱德同志建國以後領導軍隊建設、主持國務活動和回家鄉視察的情況。
1955年9月,朱德被授銜為元帥,並繼續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1959年,朱德當選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在主持十七年的全國人大工作中,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加強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經常下基層調查研究,足跡踏遍了除西藏、台灣外的二十七個省市。
1960年,朱德回到他闊別五十一年的家鄉——儀隴,走訪了工廠、學校、機關及農村,為搞好家鄉建設作了大量指示。下圖是朱德回老家參觀敬老院的圖片和1960年4月1日的《儀隴報》對他回老家的報導。
朱德一生清廉,艱苦樸素,公正無私,到他逝世時還遺囑要喪事從簡,並把僅有的兩萬元存款全部交了黨費,這是他交的最後一次黨費。
1976年7月6日下午3時1分,朱德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沉痛悼唁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

書畫禮品廳

書畫禮品陳列廳展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著名書畫家緬懷讚頌朱德同志的書畫作品以及國內外友人贈送的禮品600多件。

朱德簡歷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
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珍貴藏品

朱德生前使用過的遺物
遺物中有很多反映了朱德的生平業績,如朱德參加中共七大的代表證,各種辦公用品,儉樸的生活用品,外出視察時用過的拐杖,國際往來的贈品等等。在朱德閱讀過的書籍中,有的已是傳世孤本。有的書籍上面留有朱德的親筆批註,反映了朱德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思想活動,對研究朱德思想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外,還有一批朱德的手稿。朱德愛好書法,喜歡賦詩作詞,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很多墨寶。這些手稿基本上未公開發表過,十分珍貴。
名人、名家書畫作品
該館收藏有鄧小平、宋慶齡、趙朴初、錢松喦、聶榮臻、徐向前、沙孟海、舒同、齊良芷、蘇葆楨等名人名家書畫作品兩千多件,有專門的書畫陳列室。

親屬捐贈

在紀念朱德元帥誕辰120周年之際,由朱德親屬捐贈朱德同志部分遺物暨文史資料捐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央文獻辦、四川省委及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有關領導,朱德元帥部分親屬出席了捐贈儀式。
朱德元帥一生戎馬倥傯,生活十分節儉,給後人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朱德同志逝世後,他生前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及閱讀、批註過的大量文史資料,其中不少由親屬保管。為使這些珍貴遺物得到更好的保護,發揮更大的教育激勵作用,朱德元帥親屬從中精心挑選出40餘件(套),無償捐贈給設在朱德家鄉四川儀隴縣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這批珍貴遺物中,既有朱德元帥生前長期使用過的雙人床、寫字檯、大衣櫃、書架等家具、寢具,又有朱德元帥使用過的打著補丁的棉被、睡衣、浴巾、毛毯,還有數十套計500餘冊朱德元帥閱讀、批註過的各類書籍、文史資料,及數十件珍貴手跡,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朱德次孫、空軍某研究所所長朱和平說:“我們相信,這些寶貴的遺物一定會成為宣傳、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豐功偉績的生動教材。”

獲最高獎

在第七屆(2005至200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中,改擴建後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衝刺全國十大精品陳列館成功,一舉摘得最高獎項——陳列精品特別獎。
作為宣傳、展示、弘揚朱德精神的專業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認真處理文字、圖片、聲像與文物陳列的關係,大量採用文物陳列,恰當布置整個展覽的流程,有效處理與搭配展櫃展牆的用材、色澤、燈光等,使用多媒體、場景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了朱德同志的豐功偉績,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傳揚了朱德精神。
據介紹,全國十大精品陳列館評選每兩年舉行一次,此次參評的陳列館包括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八路軍抗戰紀念館在內共57家,最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的“人民的光榮——朱德生平事跡陳列展覽”等4家單位獲十大精品陳列特別獎,4家獲特別獎的博物館除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是專題展示朱德元帥豐功偉績外,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 、抗日戰爭紀念館、山西《八路軍抗戰》紀念館都分別展示了朱德同志的豐功偉績。

封館改建

為了做好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的準備工作,2005年8月8日,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開始封館,暫時停止對外接待遊客。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始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據介紹,改擴建工程總投資1030萬元,改擴建後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將達到3700平方米,改擴建方案由四川省建築設計院設計。其設計方案注重原有地形、植被和生態結構框架保護。

重新開放

經過一年的改擴建,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於2006年12月3日重新開放。紀念館擴建後,面積由原來的2600平方米增至3776平方米,許多文物都是首次公開展出 。
儀隴縣馬鞍鎮琳琅山下異常熱鬧。一大早,上萬名民眾就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修繕後重新開放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位於儀隴縣馬鞍鎮琳琅村青木岡嘴小山上,與朱德舊居僅一壑之隔,於1982年建成開館,經過一年的改擴建,再次重新向公眾開放。
在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南門的朱德漢白玉塑像廣場,擠滿了成千上萬的民眾。他們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太太,也有十多歲的小朋友;有從成都、重慶、南充等地專程趕來的遊客,也有攜家帶子,步行數十公里山路趕來的當地農民。
進入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首先看到的是朱德牽著一匹躍起的戰馬,站在氣勢磅礴的黃河壺口瀑布前,右邊是井岡山、左邊是太行山,朱總司令神情莊嚴、目光深邃,展現出統兵百萬的偉人風采。紀念館擴建後,展廳通過“勤勞勇敢的佃農子弟”、“投筆從戎”、“護國討袁”、“尋求真理”、“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萬里長征”、“抗戰八年”、“解放戰爭”、“國務活動”等內容,形象地展現了朱德元帥一生輝煌的經歷。保留了原館所具有的川北民居特色,注重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 2016年11月25日復館,以全新的面貌向社會開放。此次改展,內容更加豐富,照片由原來的100多張增加到560張,同時,增加了數百件實物資料,展線由原來的200多米增加到400多米。

免費開放

位於四川省儀隴縣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朱德銅像紀念園及朱德同志舊居等,日前全部實行免費向遊人開放。
據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的負責人介紹,從免費開放之日起,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朱德銅像紀念園採取免費、限量發放參觀券,憑免費參觀券排隊,有序參觀。觀眾流量較大時,需排隊入內,參觀分時段排隊入館。除貴賓接待外,每日限量接待2000至3000人次。團隊參觀需提前2天預約。
據了解,為確保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及所有免費景點免費不免質,儀隴縣專門研究布置了免費開放工作。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和朱德銅像紀念園制訂了相應的工作方案;各參觀點增添了公示牌、警示標誌;遊人集中地增加了保全、環衛工、疏導人員等,採取分時段限制客流量等措施保證免費開放工作順利進行。

館情簡介

朱德故里 朱德故里
朱德故居紀念館直屬南充市人民政府。館內編制49人,現有職工45人。設辦公室、財務科、文物科、宣傳行銷科、園林規劃和建設科、安全保衛科和朱德銅像紀念園等7箇中層管理機構。
該館開館18年來,始終堅持把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工作的主體,熱情、主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待工作產生了使“觀眾來館有親切感,在館有文明感,離館有留戀感”的情感效應,多次被省、市、縣授予“先進集體”,1994年被省委命名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又被省、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獲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貢獻獎”,1996年被國家教委總政、共青團中央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行車路線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行車路線圖

中國博物館(6)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