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ber-chambered Tomb Culture
東歐南部草原地帶的青銅時代晚期文化。其地東起烏拉爾,西到第聶伯河,北起卡馬河、奧卡河,南到亞速海、黑海沿岸。年代約當公元前15~前8世紀,在烏拉爾-伏爾加地區,由豎穴墓文化經波爾塔夫卡文化發展而來,繼而向西發展取代洞室墓文化。20世紀初 B.A.戈羅佐夫發現。最初稱為木槨墓期,作為東歐南部青銅文化的第三期。其本身大致以前13~前12世紀之交為界分為早晚兩期。晚期地域擴大,形成若干地方類型。
該文化的遺址位於河岸,早期面積不大;晚期可達幾十公頃,有的以土牆和壕溝防禦。住所為長方形半地穴居址,也有原木或石基泥牆的地面房屋,面積25~300平方米不等。房內有土榻、窖穴和灶。間或發現畜圈。墓葬有□,往往利用從前的舊□。墓穴結構以一、二排原木構成的木槨為特點,但仍常見簡單的豎穴。流行單人葬,死者向左屈肢,頭向不一,有的以赭紅土染色。隨葬陶器、青銅器、食物。有的巨□下葬有幾十個死者,圍繞一個老年男子埋成兩圈,外圈為男子,內圈為婦女和兒童。見有女子殉葬現象,證明社會已處於父系氏族階段。發現有青銅、寶石、金銀製品窖藏,表明個別人物已積聚大量財富。
木槨墓文化的陶器、工具、武器等
陶器為手制,胎中摻耐火粘土和貝末。器形有缸形器和折肩罐。 紋飾有劃紋、 窩紋、押捺的幾何形紋等,部分缸形器為素麵,晚期流行附加堆紋。
青銅器數量大增,種類繁多,工具有鋤、鐮、柴刀、錛、斧、鑿、刀,武器有短劍、矛、鏃,飾物有鬢環、飾牌、手鐲,還有焊接的圈足□、馬具等。各地普遍發現鑄銅遺蹟、遺物,包括作坊遺址、石范、熔爐風嘴、成品和半成品窖藏等。銅料除本地採礦冶煉外,還從烏拉爾、中亞和喀爾巴阡山地區輸入。晚期見有鐵刃短劍,石、骨器數量減少。經濟以畜牧為基礎,局部地區有農業。飼養牛、馬、羊、豬、狗及駱駝,種植黍和大麥,漁獵起輔助作用。
該文化與安德羅諾沃文化、法季揚諾沃文化及高加索、多瑙河地區和波蘭境內的青銅文化均有聯繫。對金麥里文化和斯基泰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
木槨
用木頭搭建的墓室,就叫做木槨。
歷史 結構特點 墓道 相關報導 -
漢楚王墓群
江蘇省徐州市和銅山縣境內,徐州附近的楚王山、小龜山、東洞山、北洞山、南洞山、臥牛山、馱籃山、獅子山等處。共八處二十餘座。是西漢十二代楚王的墓,已發掘或清...
信息 簡介 發掘 一、調查資料 二、發掘資料 -
曾侯乙墓[戰國時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
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出土珍貴文物三千五百餘件。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
大墓簡介 回首發現 正式發掘 重大發現 修建博物館 -
嘴子前墓群
嘴子前墓群,在山東海陽縣盤石店鎮嘴子前村東北的窄小台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上,有古墓葬遺址。當地農民在此發現了一座木槨墓(編號為M1),經專業人員清...
簡介 出土文物 歷史記載 相關新聞 -
雨台山楚墓
雨台山楚墓,是楚國最大平民墓地,作為一個平民墓群,雨台山楚墓群規模如此大,發掘出如此多的精美陶器、兵器、漆木器、玉器,也印證了紀南城早在2500 多年前...
地理位置 發掘 葬具 隨葬品 跪拜貓事件 -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
鳳棲原大墓
M8位於墓園的中心,長65米,寬24.5米,深15米,北向,斜坡墓道。 M4處於墓園東側約20米處,墓室居東,斜坡墓道朝西,總長約36米。 M9位於墓園...
鳳棲原大墓簡介 墓地階段發掘幾項主要成果 出土珍貴器物 墓園主人 意義 -
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
浦城管九村土墩墓出土的帶耳青銅劍其中,一墩兩墓的有4座,其餘皆為一墩一墓。 此次已發掘的30餘座土墩墓中一墩二墓的有4座,其餘的皆為一墩一墓。 管九土墩...
簡介 考古發現 發掘成果 考古價值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