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
辦好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的職業教育是我們的不懈追求。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才市場需要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主線,以育技能型人才、辦職業化學校為目標,準確定位教學內容,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培訓上,著力打造以學生為主體、以車間或實訓室為主要場所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讓學生進門學技術,出門就能幹的教學效果。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8522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建有7個微機室、4個多媒體教室、2個語音室、1個多功能廳,建有數控技術實訓室、機械加工中心、汽車維修車間等30多個與各專業配套的實驗實訓室,實驗實習設備總值達到607萬元,形成了內外結合的實訓、實習網路。圖書藏量10萬冊。
學校現有教職工總數331人,其中專任教師180人,教授級高級講師1人,高級講師101人,講師136人,“雙師型”教師21人。
機構設定
學校設有校辦、黨辦、財務科、人事科、教務科、高中教導處、學生科、總務科、保衛科、函授教育辦、培訓就業科、招生辦、一伙食科、圖書館、視導室、科研所、老幹部辦、目標考核辦、網控中心等18個行政科室和工會、團委兩個群團機構。學校教學機構設有財經、商貿、信息技術、藝術、機電、職業指導、心理、文科、理科、外語、體育、高中等12個教研部。
專業設定
現開設15個專業,分別是:會計、金融事務、學前教育、電腦美術、舞蹈表演、裝潢設計、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運用與管理、電子商務、市場行銷、導遊、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套用、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食品生物工藝。其中:會計和學前教育兩個專業是省級示範專業;會計、學前教育、電腦美術、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運用與管理、電子商務、市場行銷、汽車運用與維修和數控技術套用等九個專業是我校的骨幹專業;會計、學前教育、計算機及套用、市場行銷和數控技術套用五個專業是學校重點打造的精品專業。
學校榮譽
在校生3000多人,2001年以來學歷教育畢業生4000多人。同時,學校面向社區、中小型企業及農村積極開展免費的崗前培訓、下崗職工培訓、農民工轉移培訓。開辦免費培訓的專業和工種有:計算機操作員、收銀員、行銷員、推銷員、餐廳服務員、物流管理、包裝設計等,近2006年上半年,普惠制培訓人數就達到1374人。
學生就業學校是“國家職業指導先進單位”,連續多年榮獲“遼寧省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學校在瀋陽、大連、北京、深圳和朝陽等地區建立了幾十個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形成了穩定的實習就業網路,學校畢業生供不應求,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8%以上。
學生升學:學校專門組建高職升學輔導班,為有升學願望的學生打造升學的平台,幾年來,高職升學率達到100%。同時,學校與瀋陽工業大學、瀋陽師範大學、渤海大學、遼東學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係,是省內多所高職院招生基地,學生在校內可繼續接受本專科教育。我校高中組建時間雖然不長,但經過積極探索,形成了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普通聯考升學率達到90%以上。
學校辦學成果顯著,贏得廣泛讚譽,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專家對學校辦學成果給以充分肯定。2002年4月,合校僅一年,在省第四批省級重點中專評估中,我校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晉升為省級重點中專。2002年12月,經省、市教育部門的推薦,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2003年8月,我校又被國家發改委和省、市計委系統確定為遼寧省職教系統5所老工業基地改造人才培養培訓國債資金重點支持項目學校之一, 12月份被省教育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經濟貿易委員會、人事廳授予“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4年3月,在選優評估基礎上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調整後首批“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被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示範性學校”,9月份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12月份,我校的學前教育和會計兩個專業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示範專業”。2006年5月,我校被省教育廳作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套用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備選學校申報到教育部。
發展目標
以打造區域中職教育優質品牌為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拓寬辦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強化隊伍建設,完善學校管理,夯實辦學條件,廣泛開展培訓,鞏固和提高現有的辦學水平,到2008年,把學校建設成為學歷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6000人、年培訓人數達到4000人的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及朝陽市中等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更好地為朝陽地方的經濟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計畫的開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朝陽市財經學校正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清思路,找準差距,採取措施,保持學校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全面推進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全力打造學校的技能型人才貢獻力、社會影響力和自我發展的競爭力,為振興朝陽地方經濟和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