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一職

順義一職

順義區第一職業學校是一所區屬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學校的占地面積是75畝,建築面積15334.5平方米,在校學生達3300人,是北京市規模較大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之一。

基本信息

順義區第一職業學校

順義一職順義一職

【學校簡介】

順義區第一職業學校是一所區屬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學校的占地面積是75畝,建築面積15334.5平方米,在校學生達3300人,是北京市規模較大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之一。校園網及校內閉路電視系統、多媒體網路機房、語音室、電子電工實驗室、鉗工和電氣焊實訓車間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優美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德育管理體系、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求學者。學校為學生落實就業和升學兩條出路。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生就業安置辦公室”和61名訓練有素的職業指導師為學生提供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職業指導,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嫻熟的職業技能,同時為學生提供永遠的就業援助。目前,學校與260餘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用人協作關係,畢業生就業率達99%,實習期綜合待遇在750元以上。另外,學校長期開設普通聯考、成人聯考考前培訓班和高級技工班,為有願望升學的學生圓大學夢,且歷年都保持著很高的升學率。同時學校還與北京市高等院校、高級技工學校聯合辦學,滿足學生就近升學和業餘學習。目前,學校設有會計、電子商務工藝美術、旅遊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建築裝飾、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機電、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製造與維修、汽車貿易與維修、汽車商務、圖文處理與彩色印刷等16個專業。學校領導班子科學治校,嚴謹辦學。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為騰飛的順義區經濟培養了大批合格的、優秀的員工,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出了有口皆碑的佳績,受到當地尋常百姓的歡迎。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學校、北京市優秀學校、北京市A級學校和北京市示範學校。到順義區第一職業學校是您理想的選擇!

【辦學條件】

辦學理念

順義一職順義一職

學校辦學觀念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辦學觀念,是一個學校在辦學方面的思想認識和對客觀事物規律性認識。
(1) 堅持一個核心,即以素質教育為核心。
(2)兩個圍繞:圍繞社會人才需求辦學,圍繞學生出路和自身發展辦學 。
(3)三個適應:適應市場經濟需要,適套用人單位需要,適應學生需要。
(4)實現四個提高:提高辦學質量、提高綜合實力、提高社會形象提高競爭能力。
(5)搞好五方面創新:1)教育教學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創新。2)理觀念和教育教學觀念在不斷探索中創新。3)辦學思路與時俱進要具有前衛式創新。4)教學方法在勇於改革和實踐中創新。5)教學手段在不斷掌握新技術中創新。
(6)學校日常工作的六條原則:改革為先、德育為首質量為本生源為根效益為軸、發展為主線。
(7)以人為本搞好七方面的鼓勵和激勵 。
(8)以八項常規活動為載體把辦學理念得以真正落實我校要求各班平時要抓好以這八項常規活動。

【學校榮譽】

學校辦學成果顯著,92年被國家教委授予了"全國成人中等專業教育先進學校"稱號,被北京市評為A級學校;94年榮獲"北京市成人中專優秀學校"銅牌,99年被評為"北京市示範學校"。目前,學校設有會計、電子商務、工藝美術、旅遊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建築裝飾、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機電、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製造與維修、汽車貿易與維修、汽車商務、圖文處理與彩色印刷等16個專業。其中會計專業和服裝製作與行銷專業被市教委評為特色專業。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1997年在全縣15所職業學校學生首屆技能大賽中,所參加三項比賽都取得了優秀成績:其中財會三項全能比賽(珠算、點鈔、寫數碼字)獲團體總分第一和個人第一名、第三名;計算機操作比賽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和個人第一名、第二名、第五名;服裝製作比賽獲得團體比賽總分第一和個人第二名、第三名。

【就業政策】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

順義一職順義一職
濟人才市場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學校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加快中專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步伐,通過學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安置辦逐步使畢業生就業與市場接軌,形成學校畢業生就業的良性循環,本著擇優推薦、雙向選擇的原則,特制訂畢業生就業推薦政策如下:

1、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和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所有應屆畢業生按學校要求在最後一學年參加學校組織的旨在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專項教育(包括禮儀舉止、公共關係、創造學知識、面試技巧、人才素質測評等)。
2、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勞社培就司所發[1999]17號檔案精神,凡參加學校推薦就業的畢業生,應按學校要求參加準入資格培訓,並取得一種以上職業資格證書。
3、學校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表現(學習、品德、社會工作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由班主任排出名次(分成3個等級,前20%為A級;中間50%為B級;後面30%為C級),按中專學制分別在第四、五學期初完成。(交安置辦一份備查)
4、凡參加學校就業推薦的畢業生,應服從學校的統一安排,在有用人單位的情況下,學校將對屬於A、B、C三個等級的畢業生,分別給予三次、二次、一次的推薦機會,以後若繼續參加學校推薦的要求納一定數額的補償費。
5、畢業生應按學校有關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填表寫“就業意向書”、簽訂“畢業生就業推薦協定書”,之後按要求完成就業、派遣全過程。
6、凡由學校推薦的用人單位,在基本符合學生個人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如學生本人拒絕應聘,原則上視為一次推薦結束。
7、凡由學校推薦到用人單位提前離崗或與用人單位達成協定(包括口頭協定)後,因自身原因被辭退或辭職的畢業生,學校原則上不再負責推薦。若需繼續參加學校,應交納一定數額的補償費。
8、在推薦過程中,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造成畢業生不能就業,學校可再增加一次推薦機會。
9、學校鼓勵畢業生自謀職業、實現就業(即不參加學校推薦)。凡自謀職業的畢業生,應填寫書面申請經家長簽署意見後留學校備查。
10、學校支持畢業生參加高職或成人大專的報考。
(1)畢業生應填寫報考申請表,經家長簽署意見後,留學校備查。
(2)可同時參加學校的就業推薦,學校原則上給予二次推薦機會,若繼續參加學校的推薦的則應交納一定的數額費用。
11、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學校原則上不予推薦。
(1)在校期間犯有考試作弊錯誤或擅自缺考者;
(2)在校期間受到記過(含記過)以上處分者;
(3)在校期間思想品德兩次評為“差”者;
(4)在校期間發生早戀且不聽勸告者;
(5)勞育課出現不及格者;
12、第十一條款之畢業生,如確需參加學校的就業推薦,必須確實改正後提出申請最後應交納一定數額的特殊指導補償費。
13、應屆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至學生拿到畢業證書之日止。
上述條款由學校授權安置辦負責解釋。

【就業形勢】

一、中等職校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

順義一職順義一職

1、過剩的社會勞動力,給中等職校畢業生造成很大的壓力
由於第三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開始逐步進入勞動年齡,中國勞動力資源呈持續上升趨勢。2001年勞動力供給量保持增長勢頭,2001年勞動力供給總量為73574萬人,比2000年上升768萬人,2002年又比2001年上升將近800萬人,2003年勞動力供給增量將達到最高峰。另外,人口老齡化在這一時期也會有較明顯的體現,老年勞動力的比重有所上升。雖然這一部分勞動力已經超過了勞動年齡,但有相當一部分人仍會繼續尋找就業機會。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國有企業的戰略調整,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在2000萬左右,勞動力供求矛盾日顯突出,不僅是低學歷人員,也有高學歷、高技術人員,包括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也不能及時找到工作,由於企業競爭的加劇導致破產兼併活動頻繁,使待崗職工增加,同時失業待崗現象不僅表現在城鎮也表現在農村,城市崗位的分流使在崗人員不再有穩定的就業空間,當然還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在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時集中釋放了出來,給中等職校畢業生就業造成很大的壓力。

2、高校連年擴招,給中等職校學生就業帶來的衝擊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每年的高校畢業生約100萬,基本上擺脫了供給的"緊缺時代"。畢業生的就業,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畢業生就業開始變得困難。 隨著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大規模的擴大招生,到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超過320萬,2003年計畫普通高校招生335萬,我國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眾化"階段。與此同時,每年專科生(含高職生)的招生數量卻超過本科生。2002年有145萬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2003年大學畢業生達到212萬,2004年將超過250萬,在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將達到350萬以上。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GDP的增長將保持在7%~8%,社會每年能夠提供的新增就業崗位數量(除非第三產業超常規地、突飛猛進發展)是一個在600萬~900萬之間的"常數"。其中,傳統意義上的"白領"或"精英"崗位是少數,更多的是一般意義上的初級工作崗位。在這種形勢下的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將向社會就業崗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動,即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在"精英"崗位就業,另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在"非精英"崗位就業。而這些"非精英"崗位原來就是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這給低層次職業學校的就業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3、社會經濟的發展,給中等職校學生就業帶來的阻力
除了由於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社會經濟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我國處在經濟不發達階段時,國中畢業生即被認為是"人才"。工廠招收工人,能夠招收到"初小"畢業的就可以了,招收到"高小"畢業的就是高文化水平的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工作崗位對勞動技能的要求在不斷地提高,對勞動者受教育的層次的要求亦隨之提高。進入21世紀,這種對勞動力受教育水平的要求,提高到空前的水準,促使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更多地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序列。尤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培養目標向操作技能型轉變,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就業崗位必然是生產操作第一線。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對在高精設備或現代化生產線上從事操作、維護等第一線工作的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大學畢業生到這些生產第一線工作,排擠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高精設備或現代化生產線上的就業崗位。

4、中等職業辦學質量,影響中等職校畢業生的成功率
近幾年中等職業教育出現學校招生、學生就業等種種困難,主要原因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趨高,低學歷人才不能適應某些崗位要求。從總體上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質量仍然不能滿足民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職業教育自身的專業結構調整和教育教學改革跟不上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也影響與制約了中等職業學校就業率。因此不能忽視中等職業學校本身改革力度不夠,畢業生質量達不到市場要求這一弊端。中等職業教育應立足於提高師資素質,一方面順應國家巨觀政策的調控,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求得事業的發展。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轉變辦學思路,迅速轉向市場體制,採取機動靈活的方式,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挖掘潛力,辦出特點,辦出效益,更好地為市場為社會生產服務。這才是中等職業學校提高就業率的根本出路。

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的有利因素
1、就業制度的改革,有利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
目前,不少企業把"用人自主"變成"用人自由",大批新增勞動力未經任何職業教育和培訓就上崗操作,這也是產品、服務質量上不去和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2002年7月《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按國家提出的"在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製度"和保障部《關於大力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有關要求,凡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從事國家規定實行就業準入控制的職業,必須從取得相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並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從事一般職業或工種的,必須優先錄用取得相應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證書的人員。要建立起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教育培訓制度、學歷文憑與職業能力並重的用人制度,嚴格執行勞動者就業前或上崗前接受必要職業教育的制度,加強職業學校學歷教育與職業標準的銜接,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順利實現從學習到就業的過渡。勞動保障、人事、工商管理等部門要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力度,對違反規定的要除名,並給予必要的經濟處罰。全國職教會議的召開,有利於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

2、國家政策、園區實際情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有廣闊的前途
國務院為職業教育召開了專題會議,指明了職教的發展方向,要求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特別要注意發揮地方和企業的作用。各級政府特別是地級市政府,要增強統籌規劃、整合教育資源、協調職業教育發展、規範教育管理的職能,充分認識發展職業教育對促進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積極性,有效運用市場機制促進職業教育發展;要採取政策引導,逐步實施職業教育與就業資格相聯繫的準入制度,提高民眾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促進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和再就業的緊密結合。發展職業教育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有針對性地設定專業課程,深化辦學、教學改革;要十分注重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中等職業教育應著眼於市場需要,提高學生就業率
中等職業教育連年走下坡路固然與社會需求的變化有關,但部分學校辦學不顧市場需求,畢業生"產銷不對路",也是原因之一,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必然嚴重影響和制約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既造成我國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又使社會各個行業對有技術、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從業人員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從而阻礙或延遲了我國社會生產的進步。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中等職業教育要嚴格按照市場需求來設計自我,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辦學方向,不但從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培養方式趨同,沒有各自的特色,既無深厚的理論功底,又無實際的操作技能。也有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高,探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一是遵循了勞動力市場的供求規律;二是培養上做到了"人職匹配",質量高、有特色;三是學校從上到下,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因此,如果從中等職業畢業生就業的出發來考慮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的話,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畢業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和培養質量,做到人職匹配,辦出中等職業學校各自的特色,抓好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做好就業推薦,提高就業率,使高校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推進器,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21世紀新時期的發展需要。

【學校地址】

地址:北京市順義區府前西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