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子

望江南子

望江南子,中藥名。為豆科決明屬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inn.的種子。植物望江南,分布於我國東南部、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區。具有清肝,健胃,通便,解毒之功效。主治目赤腫痛,頭暈頭脹,消化不良,胃痛,痢疾,便秘,癰腫疔毒。

基本信息

別名

槐豆《救荒本草》,金花豹子《百草鏡》,金豆子《綱目拾遺》,金角子、金角兒《江蘇省植物藥材志》,風寒豆、黃豇豆《江蘇藥材志》,江南豆《中國藥用植物志》,野雞子豆《福建民間草藥》,水爪豆《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羊角豆(台灣)。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甘、苦,性涼。

歸經

入肝、胃、大腸經。

功效

清肝,健胃,通便,解毒。

主治

目赤腫痛,頭暈頭脹,消化不良,胃痛,痢疾,便秘,癰腫疔毒。

相關配伍

1、治肝火迫眼,紅腫羞明,或視物不明,羊角豆子15-30g,冰糖30g。酌沖開水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2、治高血壓病,望江南子炒焦研末。每次3g,砂糖酌量,沖開水代茶常服。(《福建中草藥》)

3、治一般外科炎症,乳腺炎、蜂窩織炎、毛囊炎、鼻瘡,(望江南)種子15-30g。水煎服。並以(望江南)鮮葉適量,搗爛外敷。[《赤腳醫生》1972.(7):1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1.5-3g。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1、泄瀉作用。

2、有毒性。

使用注意

體虛者慎服,過量服用易引起嘔吐,腹瀉。

現代套用

可用於一般外科炎症、頑固性頭痛、慢性便秘等的治療。

炮製

一、採集加工:10月果實成熟變黃時,割取全株,曬乾後脫粒,取種子再曬乾。

二、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卵形而扁,一端稍尖,長徑3-4mm,短徑2-3mm,暗綠色,中央有淡褐色橢圓形斑點,微凹,有的四周有白色細網紋,但貯藏後漸脫落而平滑,先端具斜生黑色條狀的種臍。質地堅硬。氣香,有豆腥味,富粘液。

形態特徵

望江南,別名望江南決明《中國藥用植物志》,為直立、少分枝的亞灌木或灌木,無毛,高0.8-1.5米;枝帶草質,有棱;根黑色。葉長約20厘米;葉柄近基部有大而帶褐色、圓錐形的腺體1枚;小葉4-5對,膜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漸尖,有小緣毛;小葉柄長1-1.5毫米,揉之有腐敗氣味;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早落。花數朵組成傘房狀總狀花序,腋生和頂生,長約5厘米;苞片線狀披針形或長卵形,長漸尖,早脫;花長約2厘米;萼片不等大,外生的近圓形,長6毫米,內生的卵形,長8-9毫米;花瓣黃色,外生的卵形,長約15毫米,寬9-10毫米,其餘可長達20毫米,寬15毫米,頂端圓形,均有短狹的瓣柄;雄蕊7枚發育,3枚不育,無花葯。莢果帶狀鐮形,褐色,壓扁,長10-13厘米,寬8-9毫來,稍彎曲,邊較淡色,加厚,有尖頭;果柄長1-1.5厘米;種子30-40顆,種子間有薄隔膜。花期4-8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邊灘地、曠野或丘陵的灌木林或疏林中,也是村邊荒地習見植物。

相關論述

1、《綱目拾遺》:“治疔、癰。”

2、《現代實用中藥》:“健胃整腸。治下痢腹痛,食傷,慢性便秘,頭脹。”

3、《江西中藥》:“治胃痛,消化不良。”

4、《廣西中藥志》:“清肝,明目,治頭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