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加工工藝

服裝加工工藝

服裝加工工藝是將服裝材料加工成服裝的技藝和過程。本詞條著重介紹裁剪、縫紉、熨燙幾個方面。加工方面除創製諸如鑲、嵌、滾、盪、盤、繡等專用小工具外,還發展到使用機器,常用的設備有繡花機、高頻軋花機、絎花機以及各種多功能裝飾縫紉機。盤花是將紐襻條彎曲成各種花卉圖案,用於服裝的領口、前胸、擺縫等部位的扣合或裝飾,產生虛中有實的藝術效果,是高檔服裝的精緻裝飾。主要指在服裝上增設荷葉邊、穗墜、包紐、絨球、穿繩等附屬檔案,或進行緝線、緝花、抽褶、打襉等。

裁剪

將衣料分割成各種形態衣片的工藝。有批量裁剪(又稱工業裁剪)和單件裁剪之分。

批量裁剪

按照服裝號型系列製作樣板進行多疊層的裁剪。是服裝工業生產中的主要裁剪形式。主要步驟為:①材料檢驗。主要是對衣料的伸縮率、色牢度、耐熱度的理化檢驗,檢查疵點,測幅寬,整理緯斜以及熱預縮等。②制定規格和樣板。根據服裝款式、規格、衣料性能和縫製工藝要求,用硬紙板製成劃樣用的衣片樣板,並制定規格搭配等。③排料。將各衣片樣板排列在衣料上或與衣料幅寬相同的紙上,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衣料利用率。④劃樣。按排料確定的格式,依樣板劃出衣片輪廓和記號。批量大的產品通常用漏花樣板(將排料線路鑽成等距連續針孔的樣板),以刷樣(用粉末刷入孔內使之漏下顯形)取代劃樣。20世紀60年代出現用於服裝設計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CAD),按實樣或比例繪出排料圖的新技術。⑤鋪料。按排料劃樣所需長度、幅寬、數量,將衣料多層疊鋪在裁剪台上。50年代除手工鋪料外,採用手推車或往返式電動鋪料機操作。80年代套用微電腦控制的自動鋪料機,能自動進行正、反面交叉或單面鋪料,自動理邊、記數等。⑥開裁。按劃樣線路將衣料裁成衣片。通常用立式電剪刀(見日用五金),最高開裁厚度可達160mm,薄型織物約200層。此外還有各種輔助裁剪設備,如帶式裁布機(又稱環形刀裁剪機)、沖裁機等。60年代末出現使用電腦控制的自動裁剪機(CAM)。⑦分包。將裁好的衣片按不同的規格、顏色歸類,分成若干包。⑧編號。將一件(包)服裝的各組合衣片編成同一個順序號。有以包編號或以件編號兩種。襯衫、睡衣等產品通常以一匹同色原料按序編號,對易產生色差的採取分層以件編號。用自動號碼機列印。⑨扎包。將產品的組合裁片按規定的搭配要求包紮在一起,並在包外註明標號,掛上標籤。

單件裁剪

服裝加工工藝服裝加工工藝

對合體要求較高或特殊體型的定製服裝、樣品等進行裁剪。根據穿著對象的體型或樣品測取各種裁剪數據。上衣主要測量部位有衣長、胸圍、肩寬、袖長、領圍。緊身式女裝還需增測腰圍、臀圍、乳高、乳距、前後腰節長度等。褲的主要測量部位有褲長、腰圍、臀圍、上襠長。單件裁剪的方法主要有 5種。①比例法:即胸度法或臀度法。上衣以人體胸圍為基礎,下裝以人體臀圍為基礎,對其他部位尺寸根據胸圍或臀圍進行比例分配。②原型法:又稱基型法。依測量人體的尺寸為基準,繪製模具式衣片原型,然後在原型基礎上按款式特點作局部調整,再進行裁剪。③定寸法:用文字或圖形將各部位裁剪所需數據全部標出,然後按標出的尺寸裁剪。④短寸法:對人體各部位儘可能進行測量,然後按取得的數據進行裁剪。⑤立體法:在人體模型或人體上直接塑造服裝款式,並做好各種標記,是將設計造型和裁剪融為一體的方法。縫製前還需復原為平面,作必要的修正或複製成樣板。常用於裁剪某些立體感強,造型難度高,衣料柔軟,具懸垂特性的女式時裝。

縫紉

把衣片縫合成服裝的工藝。可分為手縫工藝、機縫工藝、特殊工藝等。

手縫工藝

服裝加工工藝服裝加工工藝

採用手針進行縫製的工藝。是中國的傳統手工技藝。很多針法及其作用尚不能用現代縫紉機替代。具有線跡精細、平整,針法豐富等特點,被譽為高檔工藝。常用手縫工藝針法見表。 手縫工藝的主要工具是手縫針和頂針箍。絲綢等纖維較細的織物宜用7~9號針;鎖眼釘紐宜用4~5號針,一般毛料則用粗細適中的6~8號針。

機縫工藝

服裝加工工藝服裝加工工藝

採用縫紉機進行縫製的工藝。具有針跡整齊、工效高等優點。常用的機縫工藝有以下幾種。①合縫(含兜縫);將衣片組合縫緝。用於暗縫衣片組合或袋蓋、衣領、袖頭等三邊縫合的翻轉部件。②包縫:以一層衣片邊包住另一層衣片邊縫緝,再作第二或第三次縫緝。有明包,暗包之別。一般用於布服裝不鎖邊的縫口。③咬縫:由上下層衣片咬住中間一層衣片,正面緝明線。用於裝袖頭、腰頭等。④騎縫:兩塊織物縫口銜接(不疊起),在銜接處緝W狀線跡,使兩塊布互相牽牢。一般用於高檔服裝的襯布拼接和收顙。⑤平接縫:兩塊織物縫口拼接,互為銜接補充。用於接長衣片部件等。⑥平疊縫:兩塊織物縫口重疊,居中縫緝。用

於襯布拼接和收顙等。⑦來去縫:將兩塊衣片疊合,先沿毛口正面緝狹縫(3cm),再在反面緝闊縫(約7cm)。多用於單衣縫合。⑧分緝縫:兩層衣片疊合縫緝,縫口分開,兩邊各緝一道明線。常用於不易折轉的衣料(如皮革)或線跡裝飾等。⑨坐緝縫:兩塊衣片縫合,縫口傾倒,正面作第二次縫緝。常用作固定縫口或線跡裝飾。⑩分坐緝縫:兩塊衣片先合緝,將緝縫傾倒縫口分開,在分縫上緝一道明線。多用於布服裝的前袖縫、褲襠縫、後縫等。壓緝縫(悶緝縫):上層衣片縫口折光,復蓋下層衣片,一次縫緝成型。多用於前後過肩或呈圓弧型、尖角型等部件的裝接。漏落縫:明緝線漏落於分縫槽內或緊挨坐縫邊沿,既能使線跡暗藏,又能固定下層衣片。常用於裝腰頭、里襟等。卷邊:用卷邊壓腳或用手指將衣片毛口卷光。常用於單衣或衣里的下口邊。倒回針:在原線跡上往返縫緝。用於緝縫的始末加固,裝封口,叉封口,裝帶襻等。

現代服裝加工的主要機縫設備,除高速平縫縫紉機(簡稱平縫機)外,還有多針多線包縫縫紉機(簡稱包縫機)以及取代手工的開袋、鎖眼、釘扣、扎駁、復襯(衣面與衣襯組合)、裝袖、裝褲腰、打褶等各種專用單機,並有多功能自動調速固體電路電子縫紉機問世。20世紀80年代,較先進的機縫設備是自動縫紉系統,採用工業攝像機和電子計算機監控,能自動識別裁片的樣式,傳送並進行自動分類控制。

裝飾工藝

起裝飾點綴作用的服裝加工工藝,原多用手工。具有技藝精湛、風格獨特、歷史悠久的特點。用裝飾工藝製作的服裝,被視為精美的藝術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這些傳統工藝得到繼承和發揚。加工方面除創製諸如鑲、嵌、滾、盪、盤、繡等專用小工具外,還發展到使用機器,常用的設備有繡花機、高頻軋花機、絎花機以及各種多功能裝飾縫紉機。先進的電腦繡花機,採用九色彩繡,24個機頭同步工作,並配有二針到二十五針機的10多種裝飾機,可在織物上創造出複雜的美術圖案。裝飾工藝有傳統裝飾、花式裝飾、特藝裝飾3種。

傳統裝飾

主要指傳統的鑲、嵌、滾(也稱緄)、盪、盤。①鑲:將異色或異質的布料,以鑲邊、鑲條、鑲色的形式組成不同韻味的服裝整體。②嵌:在兩層織物中間裝上嵌線。嵌線按部位有外嵌、里嵌,按形狀有扁嵌、圓嵌(嵌條內加細繩)。③滾:按材料經緯方向取45°條狀斜料將衣片邊緣包實、包光。是處理服裝邊緣的常用裝飾方法。種類有細香滾、狹滾、闊滾、單滾、雙滾;或按緝縫的層次有二層滾、三層滾、四層滾(俗稱皮頭滾)。滾和嵌常組合使用,給人以精緻、華貴的美感,用於衣襟、領、領口、底邊、衩口等部位。④盪:俗稱盪條。用異料懸緝在衣片某部位呈條狀的裝飾形式。有單層盪、雙層盪、單邊明線盪、狹盪、闊盪、單盪、雙盪、一滾一盪、一滾二盪。多用於女裝、童裝裝飾,有樸實、高雅、別具一格的特點。⑤盤:用織物或絲繩製成的紐襻條,盤成各種花型。分盤花、盤紐兩種。盤花是將紐襻條彎曲成各種花卉圖案,用於服裝的領口、前胸、擺縫等部位的扣合或裝飾,產生虛中有實的藝術效果,是高檔服裝的精緻裝飾。盤紐是用紐襻條盤曲成各種花色紐扣。有空心花紐、實心花紐、雙色花紐等 3種。題材豐富,內涵深刻,如“福、祿、壽”、“壽桃”、花卉、動物等各種象形花紐,具有濃郁民族特色。

花式裝飾

主要指在服裝上增設荷葉邊、穗墜、包紐、絨球、穿繩等附屬檔案,或進行緝線、緝花、抽褶、打襉等。

特藝裝飾

在服裝上運用特殊技藝顯示裝飾效果。繡花、手繪、蠟染、扎染等是常用的特藝裝飾手法(見 工藝裝飾服裝)。

熨燙

對服裝部件或成衣作熱處理的工藝。

作用

熨燙的作用有:①平整,消除織物褶縐。②整緯,矯正織物染整工藝中形成的緯向絲綹歪斜,使織物復原,以利裁剪、縫製。③預伸縮,防止衣片在縫製中因受熱而產生伸縮現象。④變形,利用織物可塑性,將織物局部變形,促使衣片形態由直變弧或由弧變直,以便加工出合體的成衣。⑤整形,對成衣外形進行修改整理,彌補工藝操作中的不足,使外觀平挺、貼服、不外翹。

條件

熨燙需具備溫度、濕度、壓力三方面的條件。其中溫度是關鍵。按各類織物的性能特點,使外加的輸熱度與織物固有的耐熱度要相適應。溫度過高會損壞織物,過低則熨燙無效。通常掌握的熨燙溫度:合成纖維90~160℃(其中錦綸90℃左右),絲類120℃左右,羊毛類160℃左右(加濕布200℃左右),棉布類180℃左右,麻類190℃左右。

熨燙壓力的大小和時間長短,需根據衣料厚薄和原料固有性能而定。一般薄型質松的衣料所需壓力較小,熨燙時間也短,厚型質密衣料反之。織物不能直接放在案面上熨燙,需墊薄毯,毛料產品還需上蓋濕布,以保持衣服整潔而不產生反射光。

方法

熨燙方法主要有:①推、歸、拔。是加工毛料服裝的傳統熨燙技法,能使平面狀衣片產生立體造型,以及服裝貼體平整的效果。推與歸互動進行。推,是在衣片的胸、背、臀等部位進行推燙,使織物隆起;歸,是根據人體凸起的邊緣部位,將衣片相應部位的織物進行聚集歸縮熨燙,使邊緣長度縮短,使凸起部位效果更顯著。拔,是對衣片需要延展的部分,將織物拔開(伸長)熨燙,通常用於衣片的腰部、袖肘、領腳和褲片中襠(膝位)等部位。②磨燙。用力多次往返重複熨燙。多用於胸襯和胸顙頂端燙服。③壓燙。用力壓住熨斗進行熨燙,使織物定型並燙薄。用於熨燙衣襟、衣角等。④烘燙。熨斗懸空不直接接觸織物,用傳溫方式進行熨燙。用於熨燙服裝的領、駁領、下擺等有角部位,使之不外翹。⑤軋燙。運用熨斗外側,沿縫緝的圓弧,藉助鐵凳(燙肩部、袖窿的凳狀工具)熨燙。常用於熨燙上衣的袖窿弧、西褲的襠弧等。⑥吸燙。在織物上復蓋濕布,高溫快速輕浮熨燙。用於熨燙厚呢絨面的毛茸,以及消除水花、亮光等。⑦分燙。運用熨斗尖部將疊合的緝縫分開熨燙。⑧扣燙。將縫口或褶邊折轉扣住熨燙,用於熨燙貼袋縫口或各類褶邊等。⑨坐燙。用熨斗前側將緝縫一邊定向燙倒。多用於夾里褶縫口熨燙。⑩翻燙。部件經反面縫緝後翻出於正面熨燙。用於熨燙袋蓋、衣領、門襟、里襟等部件。粘燙。刮漿熨燙式粘合襯(見 服裝材料)熨燙,起粘合作用。

工具

熨斗是服裝熨燙的主要工具。中國 漢代已有熨斗,又稱“火斗”,為裝炭火的勺形物。近代熨燙是烙鐵和以炭為熱源利用風箱催溫的炭熨斗(俗稱炭火輪)。20世紀50年代起較普遍使用 電熨斗。50年代後期,中國第一代“三領機”研製成功,用於襯衫領的粘合和弧定型;英國發明以熱壓方式粘合可熔性襯布的專用粘合機。粘合機已發展成能控時、控壓、控溫的滾壓和平壓式兩種,成為與縫製新工藝配套的新型熨燙工具。對半成品和成品的熨燙,已套用模壓、充氣、多工位迴轉等蒸汽熨燙機和衣片歸拔機。一套西服蒸汽熨燙設備可完成熨燙衣袖、衣身、立體整形等12種最終熨燙和分縫、歸拔等18種中間熨燙,使產品乾燥、燙跡定型、無亮光。現代熨燙新設備、新工藝,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熨燙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