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代寫英語論文計主體資金運動的價值方面的經濟信息。然而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比較普遍,虛假的會計信息已直接影響到人們對社會經濟生活的信任度,干擾了黨和政府的經濟決策,萌生政治、經濟、社會和管理風險,給國家、集體和個人造成了嚴重損害。因此,研究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如何在最大範圍內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一般表象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決策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
從產生過程看,會計信息失真可分為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和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前者是指會計事項未能真實反映客觀經濟活動,會計事項本身就不真實,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即“假賬真算”;後者是指雖然會計事項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的經濟活動,但由於會計處理過程中的錯誤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即“真賬假算”。當然也有二者同時存在的可能,即“假賬假算”。
根據是否由主觀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可分為會計代寫醫學論文信息的有意造假和會計信息的無意失真。會計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會計活動中當事人為了其自身利益,事前經過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詐、舞弊等手段,使會計信息歪曲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這種行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是違法的。會計信息的無意失真是指會計人員在遵循會計規範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由於實際工作經驗不足、觀測能力的限制和會計系統信道中其他因素的影響等,造成會計信息未能如實或準確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的內容。這種行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是合法的。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通常來看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會計學的理論屬性和方法屬性這兩者存在著衝突和矛盾。
1、會計核算中每個數據的計算都在嚴密的數學規則下進行,而某些支持數據的數字來源,卻往往是經濟學中的一些概念的貨幣化,經歷了一系列估計和判斷的過程,這就使得某些數據的產生不是依賴於客觀世界的真實,而是來自於主觀世界的意識和經驗判斷,使得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結果有可能偏離實際情況,產生會計信息失真。
2、從會計確認基礎的主觀性來看。權責發生制是會計確認的基礎,該理論雖然較好地解決了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問題,但它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即在確認過程中加入了主觀的方法。經濟越發展,這種主觀性確認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會計確認除了要界定確認的量以外,還要界定確認的時間,這種時間確認的界定也會產生會計信息失真。
3、從會計計量理論來看。首先是計量單位問題。會計的四大基本假設之一就是貨幣計量假設,但貨幣計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這一假設是以幣值穩定為前提條件,而一旦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會計所描述的財務成果和經營業績就會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業真實情況,導致合法會計信息失真。二是財務報告中許多數據都是通過合計、匯總而來,是若干交易或事項的金額匯總、抵銷所形成的。這種匯總抵銷也不可避免地掩蓋了某些矛盾與問題。三是當前有不少尚難以用貨幣計量,但卻對決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財務報告之外。其次是計量屬性問題。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傳統財務報告信息已越來越不適應經濟決策對信息的相關性的要求。
4、從會計信息本身含有估計的因素來看。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準確性,但有些經濟業務本身具有不可確定性,因而需要根據經驗判斷作出估計,另外,又存在許多不可確知和難以準確計量的因素,因此,會計確認和計量工作不得不藉助於假定和估計的方法。這就使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質。因而,會計信息不可能絕對精確地與客觀價值運動相符合。這也會加大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可能性。
(二)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本身的不完善。當前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賦予企業充分的自主權,與之相適應的會計改革也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同時,法定會計政策也趨向於為企業提供更大的會計政策選擇範圍。會計方法選擇的多樣性也會加大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可能性。另外,國家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都是由人來制定的,各種規範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觀實際,因而在此指導下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就有可能偏離實際情況,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三)企業產權中各行為主體的利益發生衝突。
企業產權中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中,代寫碩士論文經營者直接管理著企業,因而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經營者只會提供信息披露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這一點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滿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同時,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經營者“偷懶”動機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四)企業中存在著委託-代理關係。這種關係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關係,由於二者存在信息不對稱,其利益目標也不相同,而雙方信息不對稱,使得代理人有機會進行一些危害委託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為,從而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三、減少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一)從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的缺陷上發現問題,對症下藥。
1、正確看待和處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的關係。應重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只有把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看作是財務會計的本質屬性,是會計信息的靈魂,才能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產生的可能性。
2、科學合理地運用穩健性原則。穩健性原則實質在於要求會計人員在反映帶有不確定性因素的經濟業務時採取審慎的態度,這必然使會計信息偏離實際情況。為了避免給信息使用者造成誤導,不能無所顧忌地套用穩健性原則,即使有必要運用,也應在財務報表附註中加以說明,並且以不至於引起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誤導為度。
3、建立起完善的會計規範體系。儘快出台具體的會計準則,使會計反映和監督有比較準確嚴格的判斷標準,使會計信息不確定性和估計因素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理順各方的利益關係,減少利益衝突。代寫職稱論文由於企業內部存在的不同層級的、複雜的委託-代理關係。要理順委託方和代理方的利益關係,委託方與代理方就應當訂立關係契約而非完全契約。契約中應當允許一定的發展餘地存在,使得契約各方可以根據情況的變化和經營成果的變化來確定風險和報酬。這樣一來,委託人和代理人有了經濟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礎,使得違規行為變得沒有必要,從而可以減少由於利益衝突原因而產生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三)強化社會審計檢查、監督職能,加大對違法亂紀的處罰力度。社會審計檢查、監督職能的強化和加大對違法亂紀的處罰力度有利於降低違規行為的預期收益,提高違規行為的預期成本,從而有效地控制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首先,要建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監督體系。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成果直接關係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大力發展註冊會計師事業的同時,要加強外部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力度。第二,認真落實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審計的權威性,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現實需要與選擇。第三,嚴格執法,提高法律法規的嚴肅性。
(四)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構築全社會的誠信機制。在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對會計人員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使每個會計人員都能擔當起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職責。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