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曲阜市中央,又被合稱為“三孔”。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千百年來屢毀屢建,逐步發展成現有的建築群。它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包括孔子及其後裔的宗廟、墓地和宅邸在內,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築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築群。總占地面積約3500餘畝,擁有近千間建築。1994年12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中文名稱: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英文名稱: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編號: 200-012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於1994年12月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孔林里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景區簡介

孔廟、孔府和孔林在山東曲阜市,是中國唯一規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後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孫墓地於一起的建築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在死後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廟,每年祭。漢代以後歷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讀經,對孔子也不斷追謚加封,同時擴大他的祠廟,孔廟的規模也越修越大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規整的建築,藝術的寶庫

現存孔廟占地327.5畝,建築物466間,前後有九進院落,縱向軸線貫穿整座建築,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宏偉。前三進院落布置導向性建築物,如門或牌坊。第四進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閣奎文閣,其中藏有歷代皇帝賞賜的圖書。第七進院落中有“杏壇”,據說是孔子生前講學處。孔廟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寬54米,進深34米。廊下有28根龍古柱,沒根石柱都用整塊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雙龍對舞,襯以雲朵,山石、濤波,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藝術瑰寶。孔廟中還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畫像磚,是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占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布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占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定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遺產名稱

孔廟(至聖廟)孔林(至聖林)孔府(衍聖公府)

具體位置

孔廟 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
孔林 山東省曲阜市城北一公里
孔府 山東省曲阜市東華門大街1號 孔廟東側
東經116°58’30”----北緯35°36’42”

法律地位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編號:99,分類號:52,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 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國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律保護。

管理機構

曲阜市文物管理局 (山東.曲阜)
曲阜市孔子故里博物館 (山東.曲阜)

相關歷史

孔於是中國古代一位對後世影響至為深遠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傑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創立的以仁政德治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被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他被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十九世紀,孔子思想傳入歐洲,對歐洲的啟蒙運動也產生很大影響。為了表達對他的推崇和對儒家思想的尊奉,在他的故鄉曲阜建起了規模宏大的孔廟、孔林、孔府。它位於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築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築群。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孔子去世的次年(公元前478年),故居就被改作廟宇,陳放他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人們按時進行祭祀。漢代時,祭祀孔子列入國家祀典,孔廟由國家進行維修。經多次擴建,唐代己初具規模,有廟門、正殿、兩廡、寢殿等建築。宋天禧五年(1021年)擴大為三路布局四進院落,殿庭廊廡316間。金明昌五年(1194年)重修,廳堂簧舍門廡增至400餘間。明代經永樂、成化、弘治三朝擴建,奠定了現有規模。

孔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位於曲阜城北一公里處的泅河南岸,有神道與城門相連。孔於墓位於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漢代設祠壇建神門,宋代刻制石儀,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門,明代重建享殿墓門,添建洙水橋坊和萬古長春坊。漢代以來,孔子墓地一直受到國家保護,規模不斷擴大,明代擴至1200000平方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擴至2000000平方米,並建圍牆8公里。

孔府是孔子嫡長孫的衙署,位於孔廟的東側。歷代王朝尊崇孔子的同時,澤及後代,對其嫡長孫屢加賜官晉爵。公元前195年,九代孫孔騰被封為奉祀君以奉祀孔子,以後代代沿襲。宋至和二年(1055年)四十六代孫被改封為衍聖公,一直延續到七十七代,成為中國歷史最久的貴族世家(見附表6)。孔子嫡長孫一直依廟而居,明洪武十年(1377年)創建獨立的衍聖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擴建。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560餘間,占地70000多平方米。
孔子逝世雖然已經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著作用。孔廟、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來尊孔崇儒的結果,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各國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以及各界人士前來參觀瞻仰。

藝術價值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布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範本,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歷經2400多年而從未放棄祭祀,是中國使用時間最長的廟宇,也是中國現存最為著名的古建築群之一;孔林延續使用2400多年,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延用時間最長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孫保有世襲罔替的爵號,歷時2100多年,是中國最古老的貴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最為典型的官衙與宅第合一的建築群。
孔廟、孔林、孔府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體現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0多座、1300多間金、元、明、清古建築反映了各個時期的建築規制和特點;1000多件漢畫像石、孔子聖跡圖、石儀、龍柱等反映了石刻藝術的變化和發展;5000我多塊西漢以來的歷代碑刻既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經濟、文化、藝術的寶貴資料;10餘萬座歷代墓葬是研究墓葬制度的重要實物,17000餘株古樹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學、氣象學生態學的活文物。10餘萬件館藏文物中,以元明衣冠、孔子畫像、衍聖公及夫人肖像,祭祀禮器最為著名;其中元明衣冠是中國罕有的傳世同類文物,對於研究古代服飾、紡織藝術具有重要價值。30萬件孔府明清文書檔案是中國為豐富的私家檔案,是研究明清歷史尤其是經濟史的重要資料。“三孔”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孔府介紹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王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在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占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家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家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瑯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府收藏大批歷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稱“十供”,形制古雅,紋飾精美,原為宮廷所藏青銅禮器,清於乾隆三十六年賞賜孔府。孔府還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瑪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劍履、袍笏器皿,另有歷代名人字畫,其中元代七梁冠為國內僅有。孔府並存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檔案,內容豐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一個側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現已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檔案是世界上持續年代最久,範圍最廣,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檔案。

孔廟介紹

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氏。孔子為後世留下的有關道德、倫理和教育思想的言論,不僅對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影響東南亞,乃至全世界。中國歷代帝王、文人和史學家對孔子非常祟敬,在他的家鄉,當時魯國國都興建起大型的孔廟,修建了孔子後代子孫居住的孔府和他的墓地——孔林。1961年國務院把“三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以其故居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孔廟。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占地327畝,前後九進院落。廟內有殿堂、壇閣和門坊等460多間。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皇宮樣式修建的。整個廟宇氣勢恢宏,布局嚴謹,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三大古建築群(故宮避暑山莊)之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孔廟的建築群貫穿在南北的一條中軸線上。中路從金聲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要穿越欞星門、太和元氣坊、聖時門、過壁水橋。進大中門後,再經奎文閣、十三碑亭、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到最後一座殿堂——聖跡殿,這是孔廟的主體。由大成門向東,進聖承門,達詩禮堂、魯壁、孔宅故井及祟聖祠、後為家廟,這是孔廟的東路。由大成門向西,進啟聖門,達金絲堂、啟聖殿及啟聖寢殿,這是孔廟的西路。

奎文閣

又名藏書樓,是一座專門收藏曆代帝王御賜書籍、墨跡的樓閣。它三重飛檐、四層斗拱,丹牆黃瓦,具有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一座僅次於大成殿的高大建築。

十三碑亭

位於奎文閣和大成門之間的院落里。13座石碑外形相同而碑文內容不同,南面8座,北面5座,俗稱御碑亭。是歷代帝王為修建孔廟、祭祀孔子所立的石碑而建。計有唐、宋、金、元、明、清六代巨碑50餘幢。在書法藝術上,真草隸篆,座座不同,風格筆法,各有千秋。

杏壇

在大成門之後。是一座十字結脊重檐方亭,四面懸山頂,黃瓦朱欄,雕樑畫棟。壇前有石刻香爐,壇側有幾株古樹,是當年孔子“……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之地。即所謂“杏壇說教”是也。

大成殿

為孔廟主體建築。整個大殿金碧輝煌,氣勢磅礴,其前廊10根大理石柱上各精雕兩條戲珠的飛龍,工藝絕妙,實為宮殿建築中罕見,殿內廊住皆楠木,都彩繪團龍錯金。殿前有一名為“杏檀”的亭子,是孔子晚年講學的地方,杏檀設教,弟子三千。 奎文閣是三層木結構的閣樓,飛檐斗拱,造型莊嚴,為國內少見。其占地1800多平方米。是全國四大磚木結構殿堂(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十三陵長陵棱恩殿)之一。是一座金碧輝煌、規模宏偉的建築,為當年祭孔的主要場所。殿內正中供有孔子塑像。左右有顏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塑像,稱“四配”。兩側又有塑像12尊,他們是閔損、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和朱熹,為“十二哲”。上述16位學者是儒家學派公認的正宗繼承人。殿前10根石柱是用整塊巨石透雕二龍戲珠,作升騰狀。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石雕藝術中的珍品。

孔廟最後一座殿堂是聖跡殿,存放以孔子的經歷和故事為題材雕成的連環畫石刻圖。孔廟東路有詩禮堂,是當年康熙帝南巡專程赴曲阜謁孔時特意在此聆聽孔子後裔孔尚任弘揚孔子學說的場所。孔子故宅在詩禮堂之後,這裡是孔廟中最古老的地方,也是當年孔子居住之處。旁有古井一口,據傳系孔子的飲水井,井台四周有雕花石欄。有趣的是井欄出入口的兩根石柱,竟是響石,擊之有金屬之聲。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整,集我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繪畫之大成。孔廟與北京故宮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林

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1公里,占地3000餘畝,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已有2500多年歷史,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檢翠柏,夾道侍立,龍乾虬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泅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芨(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于氏坊。墓前高大的木製牌坊上書“容音褒德”。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於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于氏坊。孔林里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而名盛—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遊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