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頭豆芫菁

暗頭豆芫菁

暗頭豆芫菁,鞘翅目 、芫青科 。 體長11.5—17毫米;體寬3-4毫米。頭、體軀和足黑色,在額的中央有一條紅色縱斑紋。 寄主主要為豆科植物、馬鈴薯、甜菜、茄、花生、黍子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暗頭豆芫菁暗頭豆芫菁
中文名稱: 暗頭豆芫菁
拉丁文名: Epicauta obscurocephala Reitter
目名稱: 鞘翅目
科名稱: 芫青科
屬名稱: Epicauta

詳解

形態特徵: 體長11.5—17毫米;體寬3-4毫米。、體軀和黑色,在的中央有一條紅色縱斑紋,在它的後面頭頂的中央有一條由灰白色毛組成的縱紋;在前胸背板中央和每個鞘翅的中央各有一條由灰白色毛組成的縱紋;此外,在背板兩側、沿鞘翅周緣和體腹面都鑲有灰白色毛。頭略是三角形,向下伸,與身體幾成垂直;頭後面有很細的頸。觸角較短細,絲狀,11節,第1節長而粗大,外側紅色,長與寬約為第2節的2倍,第3節與第1節約等長,但較細,第四節末節略等長。前胸背板長稍大於寬,兩側平行,前端突然狹小。頭、胸背板和鞘翅表面密布刻點,以鞘翅上的刻點較細密。跗節為不等式:5-5-4;2,每個爪縱裂為2片,這兩個特徵是芫菁科各屬共同的特徵。雌雄性特徵區別比較明顯:雄蟲後胸腹面中央有一橢圓形,光滑的凹窪,各腹節腹面中央也稍凹,前足第1跗節基細、端寬;雌蟲無此特徵。本種有一些個體頭部除中央的紅色縱斑外,兩側也是紅色,過去曾被定為不同的種,實際是種內的變異
寄主: 幼蟲在土下取食蝗蟲卵。據報導,每一幼蟲一生共取食蝗45一104粒
發生情況: 在北方一年一代。此蟲具有復變態,幼蟲期蛻皮5次,共有6個齡期。成蟲6月下旬出現,6月底產卵於土下的土室中,7月中下旬孵化為幼蟲,以第5齡幼蟲(稱為假蛹)在土室中越冬。到次年6月中旬,第6齡幼蟲在土室中化,然後羽化成蟲。1-4齡幼蟲都能在土下自由活動取食,尤其第1齡幼蟲行動活潑,在土上、上下活動,5-6齡幼蟲都不食不動。幼蟲捕食性。
生境: 豆科植物(包括大豆、各種類、苜蓿紫穗槐等)馬鈴薯甜菜花生黍子
地理分布: 寧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上海浙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