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多長形而略扁,小至大型;體色多烏暗,褐色或黑色,體表被細毛或鱗片,少數種類為鮮紅色或金屬色,光亮而無毛。頭小,深嵌入胸腔內;觸角絲狀、櫛狀或鋸齒狀,著生於額的前緣,接近複眼,由11~12節組成,其形狀和節數因雌雄而不同。前胸背板大,能活動,后角向後突出、尖
銳;前胸腹板中部向後突出呈楔形,恰好插入中胸腹板前緣的溝槽中,仰臥時,能借前胸的彈動而躍起,並發出嗒嗒的響聲,故有叩頭蟲之稱。腹部可見5節腹板,彼此緊密連結,僅末端可以活動。足短,前足基節窩開放,後足基節向外側擴展呈板狀,復蓋全部或部分後足股節;各足跗節均為5節,跗節簡單或分為兩葉;爪單齒或具附齒或每爪內側著生一排細齒呈梳齒狀,爪的型式是區分亞科和屬的重要特徵。
幼蟲細長,筒形而略扁,體壁堅硬、光滑、多為黃或黃褐色,俗稱金針蟲、鋼絲蟲、鐵絲蟲。頭殼強烈骨化,具單眼,口器前口式,上唇退化,前緣凹凸不平;觸角3節,很短。胸部或腹部各節等闊,前胸最大,3對胸足大小相似;腹部第9節強烈骨化,並具尾足,其端緣具齒或成對的骨化突起或鉤狀物,常有許多變異,是鑑定屬、種的重要依據。
產於南美洲新熱帶區的發光叩頭蟲屬具有發光器,與螢火蟲(螢科)相似。其成蟲前胸背板兩側各有一圓斑,能發光,飛行時,腹部腹面基部還露出另一發光點。卵和幼蟲也能發光,幼蟲的發光器位於頭、胸部之間,老熟幼蟲的體側,還有許多小發光點。
生活習性
成蟲生活於土中、石下或植物上,為害植物的花、芽等。
幼蟲生活於土中,取食植物的種子、根、莖等,多為雜食性。生活期長達3~5年。有些種類成為重要的地下害蟲。此外,有些幼蟲為木食性,為害木材,如梳爪叩頭蟲屬;還有肉食的,如阿叩頭蟲屬。
土棲幼蟲的分布與土壤類型、氣候條件有密切關係,如叩頭蟲屬多分布於林帶土壤中;亮叩頭蟲屬常棲於退化的淋溶黑鈣土中;
心盾叩頭蟲屬則為草原類型的代表;溝叩頭蟲在旱地發生嚴重;而細胸叩頭蟲在水澆地發生較多,後兩種是中國重要的地下害蟲。
分類系統
R.A.克勞森(1960)根據成蟲和相應幼蟲的特徵,提出叩頭科分為6個亞科:①發光叩頭蟲亞科(Pyrophorinae),成蟲跗爪腹面基部具一根或一束剛毛,後翅無關閉的翅室,雌蟲產卵器無分節的尾須;幼蟲上顎簡單,無臼突,胸部背板和第9腹節通常比其他各節更為骨化。②叩頭蟲亞科(Elaterinae),成蟲跗節簡單,至多第3節分為2葉,後翅臀域具2、3個骨化區;幼蟲非蠕蟲形,體節多少骨化,腹部第9節端部圓形或尖,頦不向端變狹。③心盾叩頭蟲亞科(Cardiophorinae),成蟲中足基節窩外側關閉,後翅臀域有2個骨化區,小盾片呈心臟形;幼蟲蠕蟲型,體細長、不骨化,上顎裂開很深。④葉跗叩頭蟲亞科(Pityobinae),成蟲跗節第1~4節腹面膜質,端部分為2葉,後翅具2、3個骨化區;幼蟲腹部第9節頂端呈叉狀,頦向端變狹。⑤梳爪叩頭蟲亞科(Carym-bitinae),成蟲後翅僅一個骨化區;額在兩觸角間常呈龍骨狀,跗爪呈梳齒狀或簡單;幼蟲腹部第9節背板具尾突,尾突簡單或分為內突和外突,腹部背板備節全部復以相同的表被物。⑥齒爪叩頭蟲亞科(Oestadinae),成蟲後翅僅一個骨化區,但額在兩觸角間不呈龍骨狀,觸角著生在一個大的具明顯框線的觸角窩中,跗爪為附齒式;幼蟲腹部第9節背板在尾突前具一對彎曲的背突,腹部背板第 1~7節或第 2~8節具特別粗糙的表被物。
防治措施
1、用40%拓達毒死
蜱100倍進行拌種。
2、苗期可用40%的拓達毒死蜱1500倍或40%的辛硫磷500倍與適量炒熟的麥麩或豆餅混合製成毒餌,於傍晚明順壟撒入玉米基部,利用地下害蟲晝伏夜出的習性,即可將其殺死。
3、玉米可選用包衣種子,小麥可用40%異柳磷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種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