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多寶塔

普陀山多寶塔

多寶塔也稱太子塔,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的普濟寺東南,海印池附近,多寶塔取《法華經》“多寶佛塔”之義而定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築物,它與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築九龍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著名大畫家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和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它是元代建築藝術的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元代石塔。

基本信息

簡介

位列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的多寶佛塔,又稱寶佛塔,俗名“太子塔”,建於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是普陀山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

普陀山多寶塔普陀山多寶塔
普陀山多寶塔普陀山多寶塔
多寶佛塔位於海印池南端,是一座高18米的五層方塔,雙層塔座,三層塔身,有台無檐,全由太湖美石砌成。上三層四面均鑿龕雕佛,造型別致,氣韻古雅,尤其是第三層四周的觀音三十二應身小像,神態溫和凝重,給人以親切端莊之感,其獨特的寶篋印式造型為全國罕見;佛像的背景為十八羅漢,每個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層石台置石欄,石欄柱端刻有守護天神、獅子蓮花等圖案。石塔底層基座平台較寬,頂層四角飾有蕉葉山花,四周欄下雕有四個龍頭,張口作吐水狀,雨天水從龍口流溢,如龍垂涎。

寶塔系元代元統年間由山僧孚中禪師募資改建,並得到太子宣讓王等江南諸藩王資助,並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師與住持了余、了清等請無為居士陳性良募捐補修,形成現在的造型。清晨時分,日出海上,站在塔院中聞聽普濟寺傳來的悠揚鐘聲和百步沙海灘的澎湃潮響,兩聲互相應和,激盪心胸,令人神清不已,故得“寶塔聞鍾”之美名。

多寶佛塔院內還有諸多古蹟題刻,康有為到普陀山時曾在塔院內假山石上留題“海山第一”四字。在寶塔內還曾發現了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聊城御史傅光宅所撰、餘姚俞近暘所書的《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

相關連結:釣魚台龍門洞貂蟬洞-貂嬋的傳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