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公廳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
教高廳〔201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精神,推動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切實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創業教育工作,我部制定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見附屬檔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在執行中若有意見建議,請報我部高等教育司。
附屬檔案: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教育部辦公廳
2012年8月1日
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
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精神,特制定本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按照要求,結合本地本校實際,精心組織開展創業教育教學活動,增強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教學目標
通過創業教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創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創業就業和全面發展。
教學原則
(一)面向全體。
把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廣泛、系統開展。
(二)注重引導。
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係,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三)分類施教。
結合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規模和辦學特色,適應學生髮展特別是學生創業需求,分類開展創業教育教學。
(四)結合專業。
建立健全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的多樣化教學體系,在專業教學中更加自覺培養學生勇於創新,善於發現創業機會、敢於進行創業實踐的能力。
(五)強化實踐。
加大實踐教學比重,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創業實踐,增強創業教育教學的開放性、互動性和實效性。
教學內容
普通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內容以教授創業知識為基礎,以鍛鍊創業能力為關鍵,以培養創業精神為核心。
(一)教授創業知識。
通過創業教育教學,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包括創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關理論,涉及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計畫、政策法規、新企業開辦與管理,以及社會創業的理論和方法。
(二)鍛鍊創業能力。
通過創業教育教學,系統培養學生整合創業資源、設計創業計畫以及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重點培養學生識別創業機會、防範創業風險、適時採取行動的創業能力。
(三)培養創業精神。
通過創業教育教學,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敏於發現、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挑戰自我、承受挫折、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善於合作的職業操守,以及創造價值、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方法
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重要途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創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課堂教學。
倡導模組化、項目化和參與式教學,強化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環節,實現從以知識傳授為主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的轉變、從以講授灌輸為主向以體驗參與為主的轉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課外活動。
充分整合校內教育資源,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講座、創業訓練、創業模擬、創業大賽等活動。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創辦並參加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社團活動。
(三)社會實踐。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依託校企聯盟、科技園區、創業園區、創業項目孵化器、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和創業基地等,開展學習參觀、市場調查、項目設計、成果轉化、企業創辦等創業實踐活動。
教學組織
高等學校要把創業教育教學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納入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制訂專門教學計畫,提供有力教學保障,確保取得實效。
(一)創業課程設定。
高等學校應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創業基礎”教學大綱(試行)》附後,供參考)。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根據辦學定位、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特點,開發、開設創業教育類選修課程(含實踐課程)。把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育,加強相關專業課程建設。把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有機銜接。
(二)教學條件保障。
高等學校應明確職能部門,負責研究制定創業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劃和相關制度,統籌協調和組織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工作。加大創業教育教學工作經費投入,並納入學校預算,確保開展創業教育教學工作需要。加強創業教育教學實驗室、校內外創業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
(三)教師隊伍建設。
高等學校要根據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按照學生人數以及實際教學任務,合理核定專任教師編制,配備足夠數量和較高質量的專任教師。鼓勵支持各專業課教師在專業教育中有機融入創業教育內容。積極聘請企業家、創業人士和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承擔一定的創業教育教學任務。加強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四)教學效果評價。
高等學校要結合學校實際,把創業教育教學效果作為學校本科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作為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加強自我評估和檢查,並體現在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附:“創業基礎”教學大綱(試行)
附
“創業基礎”教學大綱(試行)
課程是對高校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主渠道。根據《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現制定“創業基礎”教學大綱,供參考使用。
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
(一)課程性質。
“創業基礎”是面向全體高校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的核心課程,要納入學校教學計畫,不少於32學時、不低於2學分。
(二)教學目標。
通過“創業基礎”課程教學,應該在教授創業知識、鍛鍊創業能力和培養創業精神等方面達到以下目標。
——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認知創業的基本內涵和創業活動的特殊性,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創業者、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計畫和創業項目。
——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掌握創業資源整合與創業計畫撰寫的方法,熟悉新企業的開辦流程與管理,提高創辦和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使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係,自覺遵循創業規律,積極投身創業實踐。
課程要求與教學方法
“創業基礎”是一門理論性、政策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堅持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小組討論與角色體驗相結合、經驗傳授與創業實踐相結合,把知識傳授、思想碰撞和實踐體驗有機統一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設計真實的學習情境。通過運用模擬軟體、現場教學等方式,努力將相關教學過程情境化,使學生更真實地學習知識、了解原理、掌握規律。
——提供完備的支持條件。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學條件,重點提供創業模擬實驗室、模擬教學軟體、創業信息資源等。
——拓展有效的實踐途徑。通過在校內組織開展創業項目設計、創業計畫大賽以及創業社團活動,通過在校外組織開展創業者訪談、創業項目考察、企業創辦等活動,將課堂知識與創業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業能力。
課程內容與教學要點
(一)創業、創業精神與人生髮展。
通過本部分教學,使學生了解創業的概念、創業與創業精神的關係、創業與人生髮展的關係,以及創業和創業精神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的意義和價值,正確認識並理性對待創業。
1.創業與創業精神。
使學生了解創業的概念、要素和類型,認識創業過程的特徵,掌握創業與創業精神之間的辯證關係,強化學生對創業精神需要培育並可培育的理性認識。
(1)課程內容。
創業的定義與功能
創業的要素與類型
創業過程與階段劃分
創業精神的本質、來源、作用與培育
(2)教學要點。
創業是不拘泥於當前資源約束、尋求機會、進行價值創造的行為過程。
創業的關鍵要素包括機會、團隊和資源。
創業過程包括創業者從產生創業想法到創建新企業或開創新事業並獲取回報,涉及到識別機會、組建團隊、尋求融資等活動。可大致劃分為機會識別、資源整合、創辦新企業、新企業生存和成長四個主要階段。
創業精神是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重要行為特徵的高度凝練,主要表現為勇於創新、敢當風險、團結合作、堅持不懈等。
創業精神將在新時期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知識經濟發展與創業。
通過對知識經濟發展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創業熱潮形成的深層次原因,認識經濟轉型與創業熱潮的內在聯繫,明確創業活動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1)課程內容。
經濟轉型與創業熱潮的關係
創業活動的功能屬性
知識經濟時代賦予創業的重要意義
(2)教學要點。
經濟轉型是創業熱潮興起的深層次原因。
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創業活動的特徵。
創業具有增加就業、促進創新、創造價值等功能,同時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3.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
使學生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係,認識創業能力提升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積極作用。
(1)課程內容。
廣義和狹義的創業概念
創新型人才的素質要求
創業能力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2)教學要點。
創業並不只是開辦一家企業。
創業能力具有普遍性與時代適應性。
創業能力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二)創業者與創業團隊。
通過本部分教學,使學生形成對創業者的理性認識,糾正神化創業者的片面認識,了解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認識創業團隊的重要性,掌握組建和管理創業團隊的基本方法。
1.創業者。
使學生認識創業者的基本素質,了解創業者動機及其對創業的影響,注重識別創業活動的理性因素。
(1)課程內容。
創業者
創業者素質與能力
創業動機的含義與分類
產生創業動機的驅動因素
(2)教學要點。
創業者並不是特殊人群。具備一些獨特技能和素質有助於成功創業。
大多數創業能力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習得。
創業者選擇創業的動機受諸多直接和間接因素的影響。
創業者可以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和提高創業素質和能力。
2.創業團隊。
使學生認識創業團隊對創業成功的重要性,學習組建創業團隊的思維方式及其對創業活動的影響,掌握管理創業團隊的技巧和策略,認識創業團隊領袖的角色與作用。
(1)課程內容。
創業團隊及其對創業的重要性
創業團隊的優劣勢分析
組建創業團隊的策略及其後續影響
創業團隊的管理技巧和策略
領導創業者的角色與行為策略
創業團隊的社會責任
(2)教學要點。
創業團隊是團隊而不是群體。團隊中成員所作的貢獻是互補的,而群體中成員之間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互換的。
創業團隊是由兩個以上具有一定利益關係、共同承擔創建新企業責任的人組建形成的工作團隊。
與個體創業相比較,團隊創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對創業成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依據不同邏輯組建創業團隊既可能帶來優勢,也可能帶來障礙,對後續創業活動會帶來潛在影響。
創業團隊管理的重點是維持團隊穩定的前提下發揮團隊多樣性優勢。
創業團隊領袖是創業團隊的靈魂,是團隊力量的協調者和整合者。
(三)創業機會與創業風險。
通過本部分教學,使學生了解創業機會及其識別要素,了解創業風險類型以及如何防範風險,了解由創業機會開發商業模式的過程,掌握商業模式設計策略和技巧。
1.創業機會識別。
使學生認識創業機會的概念、來源和類型,了解創意與機會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了解識別創業機會的一般步驟與影響因素,習得有助於識別創業機會的行為方式。
(1)課程內容。
創意與機會
創業機會與商業機會
創業機會的特徵與類型
創業機會的來源
影響機會識別的關鍵因素
識別創業機會的一般過程
識別創業機會的行為技巧
(2)教學要點。
創意是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想法或概念,其是否具有商業價值存在不確定性。
創業機會是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意,表現為特定的組合關係。
創業機會來自於一定的市場需求和變化。
識別創業機會受到歷史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識別創業機會是思考和探索互動反覆,並將創意進行轉變的過程。
2.創業機會評價。
使學生認識有商業潛力和適合自己的創業機會,了解創業機會的評價,掌握創業機會評價的方法。
(1)課程內容。
有價值創業機會的基本特徵
個人與創業機會的匹配
創業機會評價的特殊性
創業機會評價的技巧和策略
(2)教學要點。
有價值的創業機會具有價值性、時效性等基本特徵。
判斷創業機會是否適合自己的主要依據在於機會特徵與個人特質的匹配。
機會評價有利於應對並化解環境不確定性。
常規的市場研究方法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創業機會評價,尤其是原創性創業機會的評價。
3.創業風險識別。
使學生認識到創業有風險,但也有規避和防範的方法。增強學生對機會風險的理性認識,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
(1)課程內容。
機會風險的構成與分類
系統風險防範的可能途徑
非系統風險防範的可能途徑
創業者風險承擔能力的估計
基於風險估計的創業收益預測
(2)教學要點。
有價值的創業機會也是有風險的。
機會風險分為系統風險與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是創業環境中的風險,諸如商品市場風險、資本市場風險等;非系統風險是指創業者自身的風險,諸如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等。
機會風險中,一些是可以預測的,一些是不可預測的。
創業者需要結合對機會風險的估計,努力防範和降低風險。
4.商業模式開發。
使學生認識商業模式的本質,了解戰略與商業模式之間的關係,掌握商業模式設計和開發的思路,明確開發商業模式的關鍵影響因素。
(1)課程內容。
商業模式的定義和本質
商業模式和商業戰略的關係
商業模式因果關係鏈條的分解
設計商業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商業模式創新的邏輯與方法
(2)教學要點。
商業模式本質上是若干因素構成的一組贏利邏輯關係的鏈條。
商業模式是商業戰略生成的基礎,商業戰略是在商業模式基礎上的行為選擇。
商業模式的價值主張、價值網路和價值實現等要素之間的不同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設計是創業機會開發環節的一個不斷試錯、修正和反覆的過程。
商業模式設計是分解企業價值鏈條和價值要素的過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組合關係或新要素的增加。
(四)創業資源。
通過本部分教學,使學生了解創業過程中的資源需求和資源獲取方法,特別是創造性整合資源的途徑,認識創業資金籌募渠道和風險,掌握創業資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1.創業資源。
使學生了解創業資源的類型,重點認識不同類型創業活動的資源需求差異,掌握創業資源獲取的一般途徑和方法,明確創業資源獲取的技巧和策略。
(1)課程內容。
創業資源的內涵與種類
創業資源與一般商業資源的異同
社會資本、資金、技術及專業人才在創業中的作用
影響創業資源獲取的因素
創業資源獲取的途徑與技能
(2)教學要點。
不同的創業活動具有不同的創業資源需求。
創業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無形資源往往是撬動有形資源的重要槓桿。
創業資源獲取途徑包括市場途徑和非市場途徑。
創業資源獲取的關鍵往往取決於軟實力。
2.創業融資。
使學生了解創業融資難的相關理論,掌握創業所需資金的測算、創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及差異,了解創業融資的一般過程。
(1)課程內容。
創業融資分析
創業所需資金的測算
創業融資渠道
創業融資的選擇策略
(2)教學要點。
創業融資是創業管理的關鍵內容,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和要求。
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是創業融資難的影響因素。
正確測算創業所需資金有利於確定籌資數額,降低資金成本。
創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包括自我融資、親朋好友融資、天使投資、商業銀行貸款、擔保機構融資和政府創業扶持基金融資等。
創業融資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應從建立個人信用、積累社會資本、寫作創業計畫、測算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量等方面作好準備。
3.創業資源管理。
使學生了解創業資源整合和有效使用的方法,認識創業資源開發的技巧和策略。
(1)課程內容。
不同類型資源的開發
有限資源的創造性利用
創業資源開發的推進方法
(2)教學要點。
大多數創業者難以整合到充足的創業所需的資源。
開發創業資源是有效利用創業資源的重要途徑。
開發創業資源表現為一些獨特的創業行為。
(五)創業計畫。
通過本部分教學,使學生認識創業計畫的作用,了解創業計畫的基本結構、編寫過程和所需信息等,掌握創業計畫書的撰寫方法。
1.創業計畫。
使學生了解創業計畫的基本內容及其重要性,認識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準備創業計畫的原因,了解做好商業計畫所需要開展的準備工作。
(1)課程內容。
創業計畫的作用
創業計畫的內容
創業計畫的基本結構
創業計畫中的信息蒐集
市場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2)教學要點。
創業計畫是創業的行動導向和路線圖,既為創業者行動提供指導和規劃,也為創業者與外界溝通提供基本依據。
創業計畫需要闡明新企業在未來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創業計畫要隨著執行的情況而進行調整。
創業計畫包括產品(服務)創意、創意價值合理性、顧客與市場、創意開發方案、競爭者分析、資金和資源需求、融資方式和規劃以及如何收穫回報等內容。
準備創業計畫的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蒐集過程,是分析並預測環境進而化解未來不確定性的過程。
2.撰寫與展示創業計畫。
使學生了解撰寫創業計畫的方法,創業計畫展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創業計畫各構成部分的相對重要性。
(1)課程內容。
研討創業構想
分析創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凝練創業計畫的執行概要
把創業構想變成文字方案
創業計畫書的撰寫和展示技巧
(2)教學要點。
創業計畫包括封面、目錄、執行概要、主體內容和附屬檔案等。
撰寫商業計畫是創業者(團隊)反覆思考、推理並討論的過程。
展示創業計畫的基本方法。
激情在創業計畫展示中發揮重要作用。
(六)新企業的開辦。
通過本部分教學,使學生對企業本質、建立企業流程、新企業成立相關的法律問題和新企業風險管理等有所了解,進而認識到創辦企業所必須關注的問題。
1.成立新企業。
使學生了解註冊成立新企業的原因,新企業註冊的程式與步驟和新企業選址的影響因素等。認識新企業獲得社會認同的必要性和基本方式。
(1)課程內容。
企業組織形式選擇
企業註冊流程
企業註冊相關檔案的編寫
註冊企業必須考慮的法律與倫理問題
新企業選址策略和技巧
新企業的社會認同
(2)教學要點。
一家新創企業可以選擇的組織形式有多種,主要有: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包括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創業者在創建和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和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以確保自身和他人的利益沒有受到非法侵害。與創業有關的法律主要包括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契約法、產品質量法、勞動法等。
創建新企業時應注意倫理問題,包括創業者與原僱主之間、創業團隊成員之間、創業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倫理問題等。
新企業選址需要綜合考慮政治、經濟、技術、社會和自然等影響因素。其中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對選址決策起基礎作用。
企業註冊成立後,除遵紀守法外,還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才能獲得社會認同。
2.新企業生存管理。
使學生了解創辦新企業後可能遇到的風險類型及其應對策略,掌握新企業管理的獨特性,了解針對新企業的管理重點與行為策略。
(1)課程內容。
新企業管理的特殊性
新企業成長的驅動因素
新企業成長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新企業的風險控制和化解
(2)教學要點。
新企業成立初期應以生存為首要目標,其特徵是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創造自由現金流,實行充分調動“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的群體管理,以及“創業者親自深入運作細節”。
新企業成立初期易遭遇資金不足、制度不完善、因人設崗等問題。
企業成長的推動力量包括創業者(團隊)、市場和組織資源等。
新企業成長的管理需要注重整合外部資源追求外部成長;管理好保持企業持續成長的人力資本;及時實現從創造資源到管好用好資源的轉變;形成比較固定的企業價值觀和文化氛圍;注重用成長的方式解決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過分追求速度轉到突出企業的價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