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徵
創新性、創造性、實踐性
重要性
1991年,東京創業創新教育國際會議從廣義上把“創業創新教育”界定為:培養最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包括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
教育部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堅持強基礎、搭平台、重引導的原則,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最佳化創新創業的制度和服務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著力構建全覆蓋、分層次、有體系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生態培育
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形成一個像生態體系一樣的良性循環系統,構建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培育體系。這一體系包括高校、政府、企業、家庭、學生等多個子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支撐,構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
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主幹,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培育體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作為參與者和協助者,政府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在政策制定、資金支持、輿論導向、服務體系、部門協調等多方面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起到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
各種企業尤其是知名企業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起著重要的示範作用,他們是大學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最直觀的感受和奮鬥目標,因此,企業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擔負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落腳點在學生,只有學生接受了創新創業觀念,並勇於去實踐創新創業,才能說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實際的效果。每一個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家庭的支持是學生實踐創新創業的有力保障。
內容體系
意識培養:啟蒙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使學生了解創新型人才的素質要求,了解創業的概念、要素與特徵等,使學生掌握開展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
能力提升:解析並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洞察力、決策力、組織協調能力與領導力等各項創新創業素質,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創業能力。
環境認知:引導學生認知當今企業及行業環境,了解創業機會,把握創業風險,掌握商業模式開發的過程,設計策略及技巧等。
實踐模擬:通過創業計畫書撰寫、模擬實踐活動開展等,鼓勵學生體驗創業準備的各個環節,包括創業市場評估、創業融資、創辦企業流程與風險管理等。
國內動態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於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檔案指出: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隨著“創業基礎”課納入本科必修,創新創業教育再一次成為教育研究的關注點。隨後,聯合國青年就業網路中國示範項目CDEP平台開通創新創業系統,也標誌著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的大力開展是與世界接軌。
課程設定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要轉化為教育實踐,需要依託有效的課程載體。課程體系是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以下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動力的普及課程;第二層次,面向有較強創新、創業意願和潛質的學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識、技巧、技能的專門的系列專業課程;第三層次,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運用能力的各類實踐活動課程,要以項目、活動為引導,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業過程的指導。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互為支撐,內容體系為課程提供課程內容的支撐,課程體系為內容體系提供內容實現形式的支撐,兩者共同作用,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教育實踐
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始於20世紀末。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畫大賽,成為第一所將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引入亞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創業教育在我國正式啟動,教育部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院校確定為開展創業教育的試點院校。十多年來,創新創業教育逐步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視,一些高校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目前國內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
1.“挑戰杯”及創業設計類競賽為載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2.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依託,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3.以大學生創業基地(園區)為平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4.成立專門組織機構為保證,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5.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試點,培養創新型人才;
6.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7.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
開展案例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 始建於2009年,是學院遵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堅持服務中山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創新創業型城市發展定位,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舉措。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充分尊重高職院校辦學規律,大力倡導“自行創造就業崗位”的創業教育理念,致力於使大學生“不僅僅是工作崗位的消耗者,而更多地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圍繞學生創新創業踐行能力的培養,積極貫徹實踐育人的方針,著力培養新生代的創業精英。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師資力量、優良的教學環境、突出的教育教學效果,全力服務於學生的成長和成才。
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凝聚了一批團結進取,專兼職結合,校內外互補的雙師型教師教學隊伍。現有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中,教授4人,博士1人,碩士學位的教師占90%以上。中心負責人王華教授作為中山唯一一門國家精品課程的負責人,被聘為全國高職高專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時,針對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特徵,還聘請了中國“隱形冠軍”代言人、廣東非常小器有限公司董事長梁伯強,廣東名派家具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展增,中山市咀香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張延傑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土知名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對學生的創業發展、經營管理等進行指導、幫扶。
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在負責推進全院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工作的同時,依託中山優良的創新創業條件和自主創業氛圍積極強化專業建設,鍛造精品,開設了創業管理專業。針對創業核心能力的開發,校內建設了創業策劃工作室、創業申辦工作室、創業管理工作室、大學生創業園(1,000平米)、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場(500平米)等實訓實踐場地,校外建設了以中山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13,000平米,由市政府投資,學院牽頭建設和管理)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業實踐、孵化基地,為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和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中心通過每月舉辦創業論壇、講座,組織到企業參訪調研,開展創業計畫競賽,豐富的創業社團活動,組織創業校友聯合會等多種形式,強化了校園創業文化氛圍。
短短几年的時間,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以積極向上的創新創業精神和事業開拓的激情,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及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教師開發的《創業實務》課程成為中山市唯一的國家精品課程,獲得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開展國家、省、市科研課題20餘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近50篇,獲得廣東省創業培訓定點機構認定,積極開展創業培訓服務。近年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效果顯著,湧現了一批自主創業的典型。根據麥可思公司(MyCOS)的調查顯示,學院畢業生自主創業率遠高於廣東及全國同類高職院校的平均水平。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師資隊伍 :
王華,1964-,企業管理教授,國家一級高級行銷師,高級創業指導師,清華大學(DMC)創業導師,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任、經濟管理系副主任。王華教授曾在國家大型企業工作六年,是《創業實務》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併兼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創業教育專業教學指導分會常務理事,全國高職高專經濟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專家委員,全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協作會副秘書長,廣東省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經濟學會理事、廣東行銷學會理事、中山市委講師團講師、中山市大學生創業項目評審專家及中山市青年創業協會專家。
盧卓,1981-,副教授、經濟師、管理諮詢師,碩士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副主任、創業管理專業主任,《創業實務》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參與或主持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中山市社科聯等各級課題多項,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科技管理研究等雜誌發表教學與科研論文10餘篇。
付培凱,1974-,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社會文化研究,近年涉足創業教育,主講《創業實務》、《國學思想與商業倫理》和《創業文化》等課程,主持、參與國家、省級創業教育課題5項,發表論文10餘篇。
李智超,1986—,管理學講師,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主要從事創業教育,曾參與中山市重點課題研究,多篇論文在各大刊物中發表。現為廣東省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助理,中山市創業培訓評審專家,中山市青年創業協會會員,多家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