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灑河村

普灑河村

普灑河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箇舊市賈沙鄉,地處賈沙鄉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賈沙鄉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箇舊市10公里。東鄰錫城,南鄰他白,西鄰賈沙,北鄰圍牆。轄紅寨、白露腳、新發寨、岩子腳等10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現有農戶379戶,有鄉村人口1541人,其中農業人口1541人,勞動力97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32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全貌全貌
該行政村隸屬箇舊市賈沙鄉,距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賈沙鄉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箇舊市10公里。東鄰錫城,南鄰他白,西鄰賈沙,北鄰圍牆。轄紅寨、白露腳、新發寨、岩子腳等10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00戶,有鄉村人口1590人,其中農業人口1590人,勞動力10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19人。
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44.73畝,人均耕地1.45畝。全村經濟總收入56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44.73畝(其中:田999.64畝,地1245.09畝),人均耕地1.45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

基礎設施

全村有400戶通自來水,有400戶通電,有32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2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1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1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99.64畝,有效灌溉率為44.5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7戶;建有小水窖156口;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56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4.6萬元,占總收入的57.6%;畜牧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20.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8頭,肉牛54頭);漁業收入0.3萬元;林業收入20.2萬元,占總收入的0.04%;第二、三產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的1%;工資性收入71.5萬元,占總收入的12.7%。農民人均純收入1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8人,在省內務工53人,省外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7.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冬洋芋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經濟林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0戶,共鄉村人口1590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805人。其中農業人口1590人,勞動力100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漢族混居地),其中漢族761人,彝族829人。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86人,參合率93.5%;享受低保78人,五保戶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賈沙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賈沙鄉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6戶。

文化教育

村路村路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10平方米,擁有教師14人,在校學生226人,距離箇舊八中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6人,其中小學生172人,中學生54人。

村務公開

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99.5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2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3人,少數民族黨員39人,其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9人。
村委會由李春林、錢福生、毛建明(支書、主任、副主任)以及村委會委員組成,下設普沙河、小寨、紅寨、白露腳、新發寨、王家寨等10個村民小組9個自然村。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9個,團員26人。

人文地理

當地是彝族壯族和漢族混居地,民族文化濃厚,當地居民熱情好客,節日眾多。

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條件,包括生產發展的項目、村容村貌整治修建、農民增收、鄉風文明得到了提高、民主管理方面得於加強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經濟文化落後,農民意識差,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修通公路,發展冬季農業、生產烤菸,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