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樂簡介
晉北鼓樂主要流行於在山西北部五台、定襄、原平、忻縣、靜樂一帶的吹打樂。據史料記載,秦末時有一班壹者為逃避兵亂,移居婁煩(今山西西北靜樂縣內),以放牧為生,成為富豪,“出入遊獵,旌期鼓吹,以財雄邊。”(見《萬姓統譜》及《人名大辭典》)今日之晉北鼓樂是否為兩千多年前的遺音已實難考查,但鼓吹樂早在秦漢時已在晉西、北地區流行,可見其歷史相當久遠。
演奏曲目
演奏鼓樂的班社有叫“鼓房”或“鼓班”,近人亦稱“八音會”,幾乎村村都有。常演奏的曲目有句“八大套”、《大得勝》及《打酸棗》、《探妹子》、《毛奴觀燈》等散曲。
“八大套”自成一系,是《青天套》、《扮妝檯套》、《推轆軸套》、《十二層樓套》、《大罵漁郎套》、《箴言套》、《鵝郎套》和《勸金杯套》八首大會的總稱。其每首套曲都由多首曲牌按照固定的順序聯綴而成,以速度的“漸層發展”為主線,其次又以諸曲牌用相同的尾聲作貫穿統一。吹奏“八大套”以管子為主奏樂器,配以笙、海笛、笛子(其中《大罵漁郎套》單用嗩吶吹奏),打擊樂器有鼓、小鈸、大鈸、大鑼、雲鑼、梆子等。
“八大套”中除《箴言套》專用喪事外,其餘七套多用婚喪喜慶和社火廟會等場合。音樂富有鄉土氣息,優美樸實,熱鬧經聽。
以大型套曲《大得勝》為代表是晉北鼓樂中另一種類型,它在曲牌選用和次序編排方面自由靈活,演奏時富於即興性,更能適應傳統風俗中各種場合演出的需要。
除了“八大套”,晉北鼓吹還經常演奏地方戲曲和音樂,如晉劇,北路梆子,二人台,一人台等,曲目有晉劇《打金枝》,北路班子《血手印》,二人台《走西口》,一人台《王婆罵雞》,另外還有傳統曲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