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古代六朝時,人們元旦講究吃五辛盤(即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五種辛葷蔬菜),說是食用這些食物後,人可發五臟之氣,利於健康。唐代,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由於春盤是由五辛盤發展而來的,因此也叫辛盤。宋代,春盤改叫春餅,現在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到了元代,又有了“春盤面”。 元·《飲膳正要》中記載:“春盤面”由麵條、羊肉、羊肚肺、雞蛋煎餅、生薑、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種原料構成。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冬粉、菠菜心、韭黃、雞蛋。製作
主料
小麥麵粉(3000克) 輔料
羊肉(瘦)(1000克) 羊肚(500克) 雞蛋(350克) 蘑菇(鮮蘑)(200克) 韭黃(250克) 白菜(500克)調料
姜(5克) 鹽(3克) 胡椒粉(2克) 黃酒(5克) 醋(2克)過程
1、將羊肉、羊肚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蘑菇洗淨,一切兩塊;白菜心洗淨,切段;韭菜洗淨,剁碎等用。2、將白麵粉用水發透,放入韭黃、食鹽,揉成麵團,用擀麵杖擀薄,切成麵條。
3、將羊肉塊,羊肚塊放入鋁鍋內,加入生薑(切絲)、蘑菇,置武火上燒開,然後將麵條下入,燒開,放入食鹽、料酒、醋、胡椒粉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