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春日秦國懷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 ,涇水縈紆傍遠村 。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消魂:這裡形容極其哀愁。
⑵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鏇繞曲折。
⑶原:同“塬”,黃土高原地區因沖刷形成的高地,四邊陡,頂上平。
⑷殘陽:夕陽。
作品譯文
春日裡遙望荒郊,看著涇水曲折地環繞著遠處的村落,無限愁緒從胸中升起。
眾多的牛馬放牧,導致原上春草殆盡,耕破了田地,發現了古碑。
積雪茫茫的山巒,在黃昏中變得更加蒼茫,夕陽伴著雲煙,讓樹林變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幾里路,還都是茫茫黃沙,遙想秦地當年的繁盛,的確讓人不堪回首。
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周朴進入長安卻一事無成,返回家鄉的途中,或即早年入長安為求科舉功名無果後回鄉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首句統攝全篇點明作者的情感極其哀愁,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涇水彎彎曲曲靠在遙遠的村子旁邊;因為過多的放牧牛馬,春天的草已經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沒有人耕種,只有秦朝時的古碑還在,還能證明這裡曾經的興盛;天色已晚,雲彩與積雪一道圍繞在蒼山上,幾縷炊煙伴著殘陽,綠樹顯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儘是黃沙。
詩的前六句描繪眼前之景,頸聯採用擬人,寫景細緻入微。後兩句表達了懷古傷今之情,當他看到那荒涼的景色,想到當年秦國何等強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用極富特徵的描寫抒發了對唐王朝國勢日衰的悲嘆。
在情感上則蘊含了一種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緒。詩人春日眺望涇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儘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名家點評
當代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周寅賓:“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這是周朴詩中的佳句。
當代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陳伯海:通篇不入事跡,但寓深情於眺望之中,使讀者即景生慨。
作者簡介
周朴(?—878),唐代詩人。字見素,一作太僕,吳興(今屬浙江)人。初隱嵩山,後避地福州,寄食鳥石山寺。淡於名利,隱居山林,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與方乾、李頻為詩友。觀察使揚發、李誨招聘,皆拒而不往。後因拒絕參加黃巢義軍而被殺。卒後,友人僧樓浩輯其遺文,得詩100首。
周朴寫詩,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聯一句,時人稱為“月鍛年煉”,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廣為傳誦。其《董嶺水》有“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之句。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聲流向東”,吟罷即跨驢迅跑。周朴急行數里方追及,對士人說:“朴詩‘河聲流向西’,何得言‘流向東’?”閩中傳為笑談。另有“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古陵寒雨集,高鳥夕陽明”、“高情千里外,長嘯一聲初”,皆其名句。《新唐書·藝文志》錄有詩集2卷,已散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5首,編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