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瑞松圖

春山瑞松圖

《春山瑞松圖》是北宋書畫家米芾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春山瑞松圖》描繪的是雲煙涌動的山林景色,畫中山石樹木的造型秀稚溫和,山石以“米點皴”法畫出,清峻柔麗,使景物開闊、平靜而淒迷,顯示出春日潤濕而有生趣的意境。

畫作內容

春山瑞松圖 春山瑞松圖

《春山瑞松圖》描繪的是雲煙涌動的山林景色。畫面上遠山聳立雲端;近處古松數株隱顯於霧氣中,松下有亭,空無一人。山石樹木的造型秀雅溫和;松樹枝葉扶疏,筆法細緻、嚴密。作品著重描摹山中浮動的雲霧,通過雲霧表現春山的濕潤、靜謐和松樹的挺拔。

畫面左上角有“米芾”二字款,為後人所加。

詩塘有宋高宗題詩。後有“太上皇帝之寶”、“御覽之寶”二璽。

鑑藏璽印有:五璽全、“御書房鑑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鑒璽”。

收傳印記有:“興霞殿寶”、“殿寶”(半印)、“玉堂柯氏九思私印”、“黃琳”,另半印不可識。

創作背景

米芾的山水風格,一方面受董源山水畫“平淡天真”和“意趣高古”的影響,一方面源於對真山真水的深切感受。米芾長住江南,受江南煙雨山水的啟發,創造了一種積墨點成山的山水畫技法,後世稱之為“米點皴”。用這種技法繪成的山水畫,稱為“米氏雲山”。在《春山瑞松圖》中,山石、雲的畫法都用米點皴。

但是,此畫無確鑿的依據證實為米芾所作,有可能為宋人仿作。 《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卷五定為宋人作,《故宮書畫圖錄》(一)改定為米芾之作:“惟此畫顯為宋高宗以前之作(詩塘有宋高宗題詩)筆墨高超,米芾以前殆無人能為‘米家雲山’而臻此境。”《中國書畫鑑賞辭典》作傳米芾手筆,但說:“不能確證為米芾所作,有可能為宋人仿作。”

藝術鑑賞

形象

《春山瑞松圖》描繪的是雲霧掩映的山林景色,圖中自雲滿谷,遠山聳立雲端,近處古松數株隱顯於霧氣之中。而《春山瑞松圖》描寫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動的雲霧。

構圖

《春山瑞松圖》局部 《春山瑞松圖》局部

該圖中作為遠景,是三組層疊的山峰,漂浮在一片雲海之上,山間有雲霧繚繞,一派澄靜空明景象,如仙山一般,使人頓有一種如夢如幻似醉似痴的感覺;中景皆為雲海,雖不見筆鋒舒捲,卻早已使人感到似有萬里雲波霧浪奔涌其間,頓時盪盡胸中一切俗氣,立刻神清氣爽起來;近景為幾棵松樹,枝節虬曲盤旋搖曳多姿,豐富了畫面形式與內容。

技法

山巒青綠暈染,山體依勢作橫點,即米點(亦稱“落加點”法),顯得渾圓凝重。近處松林樹木,松樹筆法細緻、嚴密,樹體以雙勾為之。用淡墨、淡色表現霧中樹木,使整個畫呈現小炯巒縹緲、樹影迷離的南方春山的景色。

後世影響

該圖中突破了過去運用線條表現峰巒、雲水、樹木的傳統方法,把王維以來的“水墨瀉染”、王維的“潑墨”、董源的“淡墨輕嵐”及其點子皴,根據多雨迷濛變幻無常的江南自然景色,加以融會貫通,開創以橫點為主,畫煙雲變化、雨霽煙消的山水。

歷史傳承

此畫曾經黃琳收藏, 後存清內府齋宮。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卷五、《中國美術辭典》。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年),北宋書法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工於書法,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書法中的點入畫,用大筆觸水墨表現煙雲風雨變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稱“米氏雲山”,富有創造性。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大後輓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