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自遣

《春宵自遣》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謂詩人念年光消逝,而蝸此山居;頷聯和頸聯描寫春宵的所見所聞,無不美好;尾聯描寫了詩人擺脫了世事紛亂後的從容、恬靜的心境。全詩語言質樸,風格清新流麗,韻味深厚。

作品原文

春宵自遣

地勝遺塵事 ,身閒念歲華 。

晚晴風過竹,深夜月當花 。

石亂知泉咽,苔荒任徑斜 。

陶然恃琴酒 ,忘卻在山家。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勝:風景優美。遺:忘。塵事:世俗交際之事。

歲華:年華,亦指美好景物。

當:對,映照。

任:任憑。

陶然:舒暢快樂的樣子。恃:倚賴。

1.

勝:風景優美。遺:忘。塵事:世俗交際之事。

2.

歲華:年華,亦指美好景物。

3.

當:對,映照。

4.

任:任憑。

5.

陶然:舒暢快樂的樣子。恃:倚賴。

白話譯文

身處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卻紛擾的凡塵俗事。身心悠閒時,便會記掛起四季的美好景物。

晴朗的夜空中,風兒吹過竹林;深夜時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兒上。

山泉在亂石中流淌,聲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滿了苔蘚。

我無比暢快地寄情於琴韻酒興,忘記了自己身處深山人家。

創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詩人閒居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寫下這首詩以遣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地勝遺塵事,身閒念歲華。”“遺”字極佳,與詩題“自遣”相互呼應,與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勢,暗寓詩人面對春秋代序,生髮出遲暮之感的喟嘆。

頷聯與頸聯主要描寫春日的寧靜之美。神秘的夜幕下,萬籟俱寂的大自然寧靜卻不死寂,它有泉聲、風聲,亦有月光的流動,它與白日一樣蘊含著無限的生機。“任”字有氣韻,一寫聽任自然之妙,二寫詩人的蕭散和閒適。

尾聯“陶然恃琴酒,忘卻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暫時忘卻紅塵俗事。“忘卻在山家”,表面上看,詩人擺脫了世事紛亂,從而內心從容、恬靜、舒適、安詳。

這首詩層次分明,圍繞詩題層層展開。詩中雖處處見隱者風貌,然詩題中“自遣”二字卻暴露出詩人並非甘心情願地置身紅塵之外,景物的幽靜更彰顯心境的蒼涼。竹影風聲,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徑斜苔荒,在幽境與琴酒間頗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勝”而暫忘“塵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這種“自遣”是所謂舉杯澆愁,並非真能超然物外。

名家點評

清代紀昀《抄詩或問》:亦淺率無味,大似後人寫景湊句之詩,篇篇可以互換者也。

近代史學家張采田《李義山詩辨正》:雖用少陵法而細意妥帖,仍自玉溪本色,非空腔滑調也。“馬首之絡”,只可詆明七子,豈可橫加義山。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宣宗大中五年(851)入蜀,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的節度判官。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生活的四年間,曾一度對佛教有著很大的興趣,與當地的僧人交往,並捐錢刊印佛經,甚至想過出家為僧。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