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呂紀秋鷺芙蓉圖

明呂紀秋鷺芙蓉圖

明呂紀秋鷺芙蓉圖,創作於明代,是中國有名的古畫。文物原屬故宮舊藏,文物現狀是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畫中芙蓉花開正盛,搖曳的殘荷與挺拔的蓮蓬無一不在表達著季節的特色。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呂紀(1447一?),字廷振,號樂愚,一作樂漁,四明(個浙江寧波)人。孝宗弘治中供事仁智殿,官錦衣衛指揮。初學邊文進, “作禽鳥如鳳、鶴、孔雀鴛鴦之類,俱有法度,設色艷麗,生氣奕奕”,是畫院中嚴守繪畫法規的作家。每逢“承製作畫”,總是“立意進規”,孝宗嘗稱道之: “工執藝事以諫,呂紀有之。”他的傳世作品不少,工筆著色與水墨寫意兼能,並善於將兩體結合。此外也偶作山水人物。是明代與邊景昭、林良齊名的院體花鳥畫代表畫家。

畫史上許多畫家描寫天景色,總是難免給人寂寥、衰敗的印象,似乎不如此就不能表現秋天的獨特韻味。而呂紀筆下的秋天卻是一派生機,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審美晴趣。

作品簡介

呂紀的《秋鷺芙蓉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畫中芙蓉花開正盛,搖曳的殘荷與挺拔的蓮蓬無一不在表達著季節的特色。一棵枝葉疏朗的柳樹從畫面右側突兀而人,在這萬物即將凋零的季節,這棵柳樹依舊茂盛挺拔。明代畫家龔賢把山水畫家能否畫好柳樹看作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他說:“畫柳若胸中存一畫柳想便不成柳矣,何也?乾未上而枝已垂,一病也;滿身皆小枝,二病也;乾不古而枝不弱,三病也……”這幅作品中的柳樹主幹挺拔,質感強烈,而纖細的柳枝在柔弱中也有一種“百鍊鋼成繞指柔”一樣的彈性;枝上柳葉繁而不亂,疏密得當,層次分明。畫中的白鷺,或棲止、或飛翔,上下呼應,造型準確,形態生動。

這幅作品在構圖上頗具特色,由於畫中的柳葉與菖蒲全都飄向一側,仿佛有陣陣風兒從池上襲來,使人感覺到撲面而來的秋意。荷葉的邊緣雖然已經殘缺,但它卻是頂風直立,一副凜然不屈的氣勢。呂紀的作品中有許多細節之處是值得研究的。他經常在自己的畫中用一些暗示來規諫皇帝,這在歷代宮廷畫家中是十分罕見的,所以明孝宗曾經稱讚他:“工執藝事以諫,呂紀有之。”

畫中的三隻鷺鷥,一隻棲息在岸邊正回過頭向著空中飛翔著的同伴鳴叫;而空中的一隻似乎聽到了叫聲正盤旋而下與夥伴會合,最上方的一隻仿佛也正尋著叫聲緊跟而下,三隻鷺鷥所連線起來的弧形曲線與柳枝彎曲的線條相對應,在畫面上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動感。岸邊菖蒲這些次要陪襯無論是陰陽向背還是前後次序都作到有條不紊,聚散得當。

此作的成功還在於作者對線條的運用。無論是勾勒柳葉的短線條還是荷葉莖幹的長線,都筆筆到位,勁健乾淨,穩重結實。粗獷處如柳樹枝幹、鷺鷥喙與爪都刻畫得極其生動自然,畫面上的許多細微之處都頗見匠心,像岸邊的兩隻鶺鴒一藏一露,靈活生動;枝頭的兩隻小鳥神態各異,造型自然。

弘治間被征入畫院,供事於仁智殿,官至錦衣衛指揮。繪畫初學邊景昭,後研習唐宋名家作品,在南宋畫院風格上略加變化,形成自家體式。他擅長鴛鴦、孔雀之類,配以適當景物,生動自然,傳世作品多以花鳥為主。他是明代宮廷畫家中優秀代表人物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