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恕誥命

明代王恕誥命是在銅川市出土的,主要內容是憲宗皇帝頒給當時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恕及其兩位亡妻的誥命。

簡介

銅川市發現一幀明代成化年間憲宗皇帝頒給當時的都察院
副都御史王恕及其兩位亡妻的誥命

描述

誥命呈捲軸式,長4.517米、寬0.316米,正面用絲織成,從右至
左顏色依次為褐、白、藍、黃、白、綠、白等8個色段,並分別織有本
色與間色雲紋圖案。誥命正文寫於中間的5個色段之上。卷首藍色綾織
有豎排的“奉天誥命”4個篆字,兩側各織白龍一條,右側龍頭朝上,
左側龍頭朝下。藍色段將盡處的左上角為誥命起首第一字“奉”字,接
下來的紅色段起首則為“天承運”三字。緊接著在4個色段上用墨筆正
楷書寫誥命全文,其中包括對王恕本人的嘉獎與賜封、王恕到此時為止
的歷任職務、對王恕兩位亡妻的恩贈和誥命的頒布時間。最後一個色段
左上方為騎縫編號,加蓋有“廣運之寶”4個篆字的騎縫大印及誥封的
織造時間(景泰二年 月 日)。軸首背面有後人寫上的“都察院左副
都御史王恕並二妻”幾字。軸尾背面寫有“景泰七年四月分表背匠張狗
兒、織匠王安住、挽匠朱文和”字樣,顯然是當年誥封製作者的姓名。
誥命中對王恕的評價很高,說他“發身賢科、擢官法寺,歷年滋久
詳刑唯明,遂遷長於大郡,亦屢更於藩服,益者能聲,爰升今職”,
因其“勞效彌積”,所以“恩典宜加”,特將他提拔為通議大夫,並“
賜之誥命,以示褒嘉。”並希望他“確冰檗之持,慎風紀之守,美譽不
渝,顯庸無替。”
王恕是陝西三原人,被授予誥命的時間是成化五年(1469年)五月
二十四日。在此前後,他在官場供職40餘年,經歷了4個皇帝。成化年
間,他受皇帝詔令上奏陳述事情21次,上奏提建議39次,每次論次評定
不講絲毫避諱,以致於常惹得皇帝龍顏不悅。遇到朝廷不應該辦的事情
,滿朝文武皆不敢言,大家便希望能聽到王恕上奏,而往往在這時,王
恕的奏摺便到了。因此,當時便流傳有一句歌謠:“兩京十二部,唯有
一王恕”,說明當時只有王恕一個人敢講真話。
王恕長期在兩京和外地做官,誥命之所以能在銅川市發現,可能是
其後人有從三原遷居此地者將其帶在身邊秘藏且世代相傳所致。歷史上
,三原一直是陝西省的大縣,曾經出現過不少傑出人物,在歷代官場上
擔任各級職務者頗多,王恕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個。他是明朝前期的清官
、廉吏和諫官,後世對他有極高的評價,民間也有不少關於他廉潔從政
的故事流傳。可以說,三原有王恕,不僅是三原的驕傲,也是陝西的驕
傲。王恕誥命的發現,為我們研究明代前期的歷史、宣傳陝西歷史上著
名的廉吏、進行反腐倡廉及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很有價值的依據和很好
的教材,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現在,這幀有550餘年歷史的明代誥命
被完好地保存在銅川市檔案館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