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溪鄉位於歙縣東部略偏北,東經約118。 40',北緯約29。 85'間,距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30公里。北接霞坑鎮、唐里鄉,東臨岔口鎮,南與深渡鎮、武陽鄉相毗鄰。全鄉國土資源面積20.33平方公里,新安江支流——昌源河穿境而過,昌溪鄉境內最高峰為龍王尖,海拔775.9米。林業用地總面積16.88平方公里。2005年末耕地約555畝,其中水田125畝,旱地430畝;茶園4741畝,桑園1615畝,果園4畝。
昌溪鄉2005年末全鄉總人口8086人,2473戶(其中非農業396人,少數民族1人)。
昌溪鄉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境內古祠、古橋、古廟、古亭、古水口、古水車、古牌坊、古民居比比皆是。古建精品有元建忠烈廟;明建吳氏祖祠—太湖祠、周氏宗祠;清建員公支祠—木牌坊、吳承仕故居等。1952年成立昌溪鄉,當時屬小鄉鎮,轄紅心、紅旗、昌源三村。現在的昌溪鄉在1952年至1955年6月被劃分為三個鄉,即昌溪鄉、鳳歧鄉、萬二鄉。其中昌溪鄉和萬二鄉屬深渡區管理,鳳歧鄉隸屬岔口區管理。1955年7月撤併三鄉,成為昌溪鄉,歸深渡區管理。1958年劃大公社,昌溪鄉歸北岸公社管理,昌溪成立管理區。1961年劃小公社,成立昌溪人民公社,1983年6月公社改鄉,轄紅旗、紅心、昌源、萬二、密川、永利、永勝、鳳歧、壩源十村,成立昌溪鄉至今。
產業結構70年代以前昌溪鄉經濟支柱產業主要以茶、糧、油為主。80年代以後,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昌溪鄉大力發展農業,在原有經濟支柱的基礎上,注重名優茶的生產與加工,由原來單一的手工製作改成機械一條龍精加工,並且大力發展了貢菊種植業、養蠶業、養殖業。一大批養殖、種植專業戶湧現出來,典型代表有:養殖大戶:吳威、方松林,種植大戶:吳渭清(草藥材)、吳順林(白茶、中藥材、珍稀樹種,兼養殖業)。
2005年年產糧食434噸,油料135噸,茶葉120噸,蠶繭127噸、貢菊9.8噸,果類4噸。從業人員4415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2454人,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農業經濟總收入1473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795人,勞務輸出總收入1449萬元,國民經濟總產值48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0元。
昌溪鄉1994年1月建立郵電所,1995年開通程控電話,現擁固定電話終端門數約1450門。2001年9月開通聯通通訊基站,2001年10月開通移動通訊基站。
1982年架通高壓電,2005年總用電量約70萬度。全鄉85%以上農戶吃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1966年建立文化站、廣播站,廣播站現在等級為2級。1995年建立有線電視,轉播21套節目,終端用戶數850戶。
農村學校情況:從1999年教學點撤併到2005年止昌溪鄉現有完小5所,初小3所。國小部:2005年底在校小學生511人,在職教師30人;國中部:1973年設立,2005年底在校中學生297人,在職教師20人。1950年-2005年該鄉共培養中大專生以上人數不詳。
昌溪鄉1958年設立衛生院,現無等級,從業醫生9人,鄉村私營診所4所,從業鄉村醫生4人;1984年設立敬老院,現在院民5人;
1952年設立昌溪鄉農村信用社,2005年存貸業務量分別為2900萬元,1858萬元。
鄉林業站建立於1992年,2000年以來承擔的主要業務有:完成林業中德項目造林3735畝,主要林種有經果林(主要包括板栗、山核桃、柿子,香椿);用材林(主要樹種楓香);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78.81%。完成退耕還林2085畝。
昌溪鄉人文景觀豐富,古建眾多,是全縣著名的文物之鄉,明清時期為徽商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昌溪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民間珍奇古玩,字畫,徽州三雕藝術品,數不勝數。這裡有聞名遐邇的以昌溪吳姓茶商得名的“吳茶”和周幫頭周姓漆商得名的“周漆”行銷全國。文化名人燦若繁星,有清代末科狀元、偉大教育家吳承仕,有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有畫家吳淑娟、吳清隱、吳壽仙、吳肖仙等。2000年鄉黨委政府確立保護古村落、發展旅遊的思路。2000年成立了由鄉黨政主要領導,有關村委幹部、退休幹部、文物保護熱心人士組成的昌溪古村落保護委員會。2004年成立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專業負責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工作,2004年5月1日該鄉昌溪景區全面對外開放。鄉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是以旅遊帶動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藉助文化旅遊擴大知名度,發展旅遊經濟,帶動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景區硬體設施不斷創新、完善,旅遊事業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1985年建成的昌溪大橋,位於昌溪村尾,是昌溪通往外地最主要的交通樞紐,該石橋全長80米,寬8米。洋坑古木橋,建於元末,全長76米,全由木頭搭建、鐵鏈貫穿而成,洋坑古木橋常遇昌源河發大水而被沖毀,但沖毀之後,民間會立即籌資恢復,所以幾百年來,一直雄臥於昌源河上,實屬罕見。
昌溪鄉特色民俗活動眾多,主要有“紅旗燈會”、“舞草龍”、“舞獅”等。“紅旗燈會”和“舞獅”一般選在正月舉辦,而“舞草龍”則選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舉行。除此之外,昌溪人還特別有愛好戲劇的傳統,吳氏宗祠——太湖祠門口坦南就有一處花戲台,逢年過節村民們便會從四方雲集於此,看戲、唱戲、以戲會友。只可惜原精雕朱漆的花戲台已遭“文革”毀滅。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6723 |
男 | 3338 |
女 | 3385 |
家庭戶戶數 | 234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6694 |
家庭戶男 | 3320 |
家庭戶女 | 3374 |
0-14歲(總) | 1558 |
0-14歲男 | 807 |
0-14歲女 | 751 |
15-64歲(總) | 4441 |
15-64歲男 | 2250 |
15-64歲女 | 2191 |
65歲及以上(總) | 724 |
65歲及以上男 | 281 |
65歲及以上女 | 44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6424 |
歙縣區域規劃
13個鎮 | 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里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 |
15個鄉 | 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
歷史文化遺產 | 歙縣縣域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從歷史村鎮保護、風景名勝區保護和歷史建築保護三個層面來進行規劃,共劃定20個需重點保護的一級歷史村鎮,包括:漁梁、許村、棠樾、深渡、雄村、鄭村、槐塘、富堨、北岸、昌溪、瞻淇、蕃村、藍田、葉村、洪琴、鴻飛、溣坑、柔川、璜田、小溪等20個歷史村鎮;劃定西溪、王村、黃村、溪頭、殷家村、豐口村、竦口村、暘村、嵑田、武陽、周家村、森村、紹村、小洲、街口、韶坑村、霞坑、蘇村、三陽、杞梓里、竹鋪、竹源村、稠墅村等23個二級歷史村鎮;劃定新安江山水畫廊風景區、漸江——花山謎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清涼峰省級自然保護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