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美霞

於美霞

於美霞,女,1963年生人,昌邑市飲馬鎮楊屯國小教師。

基本信息

人物檔案

於美霞 於美霞

她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濰坊市勞動模範”、“濰坊名師”、“濰坊市十佳師德標兵”、“濰坊市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教學方法

創立互助模式 2002年秋,於美霞接手了一個新班級。在這個班裡,有10多個經常考試不及格的學生,無論她工作上怎么努力,都無法把這些“差生”拉到正常軌道上來。這時,教學多年的於美霞感到了困惑,為什麼同一個班裡學生的成績會有這么大的差距?為什麼自己再努力,再用心,班裡總有那么幾個後進生呢?能不能有一個充分挖掘學生潛力的好辦法,讓所有的學生成績都能達到優秀呢?

創立互助模式

當年冬天的一個中午,正在吃飯的於美霞突然想到了一個題目,便立刻趕到班裡,給那些早到的學生出了一個小題:一根圓木把它鋸成兩段要用3分鐘,如果把它鋸成4段要用幾分鐘?“9分鐘“,”6分鐘”,一番爭論過後卻得出這些答案都正確的結論。

學生們的情緒感染著於美霞。後來,她每天都要設計幾個趣味性的思考題讓孩子們鑽研,討論,還讓學生們自己翻報紙、找資料出題,天長日久,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便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便主動從書上、報上找一些數學問題去探討、互相討論,把解決數學問題當成是一種樂趣。

這給了於美霞一個很大的啟發。於是,她大膽構想,要是發動全班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實行“兵教兵”的辦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那樣效果會好一些吧。如果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互助作用,不就能夠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進而提高全班的整體水平嗎?一個“小組合作學習”互助式教學模式漸漸在於美霞頭腦中形成。

激發學生興趣 方案形成了,但對於準備付諸實踐的創新教學模式,並沒有成型的做法和經驗可以遵循,對於美霞來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讓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生們才能為此而克服困難去學習和探求知識。

激發學生興趣

意識到這一點後,她決定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漸漸地,孩子們把這個老師當成最親近的人,當成他們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有的學生主動找老師談心,讓老師幫著解決問題。

在於美霞的感召下,班級成了一個和諧、團結的整體。趁此機會,於美霞開始在班裡創立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小組時,於美霞採取學生自願組合、自主選舉小組長的方式,組建4人小組。在她的引導和培訓下,小組長們非常敬業,且各有一套管理措施,能盡心盡力幫助和引導組員,幫助老師提高小組的整體水平。小組活動時,徹底打破了個別好學生把持課堂發言的格局,為了讓學生敢說、會說,於美霞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一開始是“逼”著每個人在小組中發言,不管對錯,只要能說出來就加以表揚,讓每位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和能力,小組的活動開始有了突破性進展。

加快教學進度 合作學習小組成立後,於美霞開始實施她的互助式教學方案。這是一個以交流為基本特徵的課堂,實踐中,這種課堂教學一般由五個環節組成:問題呈現—小組合作探究—匯報交流—練習鞏固—課堂小結。這五個環節中,合作探究與匯報交流是主要環節,大約每節課用20到30分鐘左右的時間,是學生各種思維相互碰撞的過程,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主要是通過這兩個環節來完成。

加快教學進度

現在,於美霞所教的班級能用兩周完成半學期的課程。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們隨著學習習慣的養成,數學思維能力的增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增長,自主突破數學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強後,於美霞清醒地認識到,盲目重複熟悉的內容或死板地執行既定的教學進度會阻礙學生的自主發展。後來,她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處理,整合了教材內容,加快了教學進度,兩周能教完半學期的課程。餘下的時間,她就帶領學生多方查找資料,找來新的有價值的練習題,一塊學習、鞏固、加深和拓寬所學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人物事跡

細微處顯愛心

於美霞喜歡孩子,因為她喜歡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前些年,丈夫因覺得妻子工資低、條件苦,又不是正式老師,便勸她和自己一起搞經營。當時,於美霞就堅定地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我喜歡這份職業,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感覺!”丈夫最終理解並支持了她的工作。

為了和學生自然融合在一起,課間,她和學生一塊兒跳繩、踢毽子;學生生病了,她領著看病、買藥;天冷了,她會叮囑學生們多穿衣服……於美霞把師愛看成了一種藝術。她對學生的愛維護了他們的自尊,開啟了學生的心靈,並把愛灑向了每一位學生,用愛感染著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為老師,於美霞經常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和陶冶著學生。發現學校走廊的玻璃碎了,學生踏著走危險,她就拿起掃帚打掃乾淨;看到地上的廢紙,她會蹲下去撿起來,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學生,做人要有一份責任,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班上有一位同學身體不舒服了,弄髒了桌凳,她會拿起毛巾洗擦乾淨,將其送往醫院診治,並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給學生付上醫療費,她在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們學會關心別人。

該校五年級的於淼小姑娘紅著臉對記者說:“我一直覺得,於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她經常面帶笑容,從不隨意批評任何一個同學,我們生病了,她還給我們買藥、陪我們打針,我們心裡有什麼事兒,都願意向她傾訴……”

人物歷程

於美霞老師是昌邑市飲馬鎮楊屯國小數學教師,在一個偏僻、閉塞的鄉村完小里,她大膽進行課程改革,結合農村國小特點創造出了一套“互助”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現了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學得好的教學發展目標。2004年10月,濰坊市教研室專門下發檔案並在昌邑市召開現場會,全面推廣了她的經驗。因教學成績突出,2004年她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2006年榮獲昌邑市勞動模範、濰坊市教學能手、濰坊市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探索創立的“互助式教學”模式,先後榮獲濰坊市教研成果二等獎,濰坊市教研成果特等獎,濰坊市創新燎原獎一等獎。

十六載風風雨雨民師路,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師生情。充盈著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每當人們談起於老師的時候,不僅為她取得的成績而驕傲,更為她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而自豪。於老師最大的特點是對教育事業有著不懈的追求,對學生充滿了慈母般的愛。於老師從來不隨意批評學生,更不體罰學生,始終堅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影響學生,用真情去引導、打動學生,用真情的鑰匙去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之鎖。用她的話說,我實在太愛孩子了,只要我幹上這一行,我就會努力去做好它。

於老師1963年出生,1986年參加教育工作,長期從事數學課的教學。在很長的時間裡,她只是一名普通鄉村民辦教師身份,先後擔任過昌邑市飲馬鎮中心國小、佟營國小的數學教學工作。2002年秋季,她剛剛接手楊屯國小四年級的時候,了解到全班喜歡上數學課的只有幾個人,9名學生每次數學考試都不及格,大部分喜歡上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這引起了於美霞老師的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呢?從人的心理角度和情感因素出發,做任何事只有想去做、願意做才能做好,才能自覺克服種種困難主動地去探求,甚至奉獻自己的一切。興趣恰恰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點。正因為於老師認準了這一條,因此她注重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老師成為學生最親近的朋友,解決了學生想學、好學的問題。

她經常主動地找學生談心,談家庭情況,介紹科學家的故事、名人軼事,談他們學習中的困惑和成功的喜悅,談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跟學生打成了一片。久而久之,學生疏遠、畏懼老師的心理障礙消除了,他們覺得於老師非常容易親近,有的學生便主動去找老師問這問那,有問題就讓老師幫著解決,漸漸地把老師當成他們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她班裡有個學生叫劉行善,他的家庭很特殊,母親痴呆,父親長年在外打工,他和爺爺相依為命。這樣的生活環境使他養成了孤僻、散漫、多疑、不講衛生等多種惡習,整天不和人說話,長年不洗澡、不洗衣服,作業基本不做,老師批評只當聽不見,考試不及格。她在接手這個班之後,了解到這個學生並不笨,於是就故意有事無事地接近他,時常跟他談心,經常給他洗衣服,送給他點小文具。開始時,他並不搭理老師,也不買老師的人情,老師說的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進去。一次、兩次……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不再對老師有戒心,也開始和老師說這說那,於老師就趁機和他說:“我聽老師和同學們說,你很聰明。要是再講好衛生就好了”。當時他雖然沒說什麼,但第二天卻驚奇地發現,他的手、臉、脖子、頭都已經洗得乾乾淨淨,於老師知道,自己的努力開始起作用了,上課時就在班上特別表揚了他。接下去就找他個別談話,問他:“你說我們班誰學習最好?”他說孫芳、李景華很好。老師便引導說,他們學習很認真,那么好,讓他們幫幫你怎么樣?他高興地點了點頭。於老師告訴他,老師從心裡很喜歡你,可不能讓老師失望啊。他就和於老師說:老師,你不像其他的老師那樣凶,我就想上你的數學課,你放心,期中考試我的數學保證能及格。直率的話語讓老師聽了非常感動,也許是老師的真情感動了這個本來天真的孩子,他真的說到做到了,不僅能及時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而且有了問題就找老師、找同學請教,班裡的同學都說劉行善確實變了個人。到了期中考試果然及格了(67分)。這個成績對他來說已經不容易了,老師又作為進步典型在班裡表揚鼓勵他,他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逐步跨入了優秀生行列。

第七批山東省特級教師(一)

評選特級教師,對提高中國小教師地位,增強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樹立榜樣,激發廣大中小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