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尖碑[古埃及代表建築物]

方尖碑[古埃及代表建築物]

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的傑作之一,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徵。方尖碑外形呈尖頂方柱狀,由下而上逐漸縮小,頂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銅或金銀合金包裹,當旭日東升照到碑尖時,它像耀眼的太陽一樣閃閃發光。碑高度不等,一般修長比為9~10:1,用整塊花崗岩製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陰刻圖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後被大量搬運到西方國家。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

方尖碑 方尖碑

方尖碑一般以整塊的花崗岩雕成,重達幾百噸,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 ,說明這種石碑的三種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獻太陽神阿蒙)、紀念性(常用以紀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裝飾性。同時,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國權威的強有力的象徵。從中王國時代 (約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們在大赦之年或炫耀勝利之時豎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塔門前的兩旁。現雖已知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即有方尖碑,但當時遺物無存,僅知道碑不超過3米,也不優美。現存最古老完整的方尖碑屬於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約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爾特一世(約前1971~前1928年)在位時所建,豎立在開羅東北郊原希利奧坡里太陽城神廟遺址前。這塊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噸,是辛努塞爾特一世為慶祝國王加冕而建的。

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工程。據記錄,在石礦開鑿出這種獨塊石料,從亞斯文運到底比斯,費時7個月。在亞斯文的海特西朴蘇女皇陵中就有描繪從尼羅河上用駁船運送方尖碑的圖畫,到達目的地後,人們將方尖碑抬上一個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後將它豎直立於基座上。

由於近代的文物掠奪,如今方尖碑的故鄉——埃及只剩下5塊方尖碑了,其他的方尖碑都散布在世界各地。

評價

奧古斯都指令:十三座方尖碑自羅馬的行政省埃及運至羅馬,以襯托羅馬的尊嚴和偉大。文藝復興後重新復甦的歐洲人,對古代文明許多奇蹟和難以忘懷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而萌發了搜尋古物的強烈欲望,1580年,豎立安置在梵蒂岡聖皮埃爾廣場著名的無字方尖碑被稱之為壯舉。19世紀,古典埃及方尖碑作為外交禮品聳立在巴黎、紐約和倫敦。

埃及方尖碑 埃及方尖碑

美學意義

亞斯文方尖碑 亞斯文方尖碑

美國建築師Robe Mills(1781~1855年)於1884年為美國總統華盛頓和美國這個國家設計的巨大的石柱建築物——美國華盛頓紀念碑,豎立位於華盛頓特區國家庭院的西端,這一座高169公尺造型仿古埃及的方尖碑令眾人不得不仰視以觀之,從而在人們的心理上營造了一種敬仰之情。

今天,當我們漫步在羅馬、巴黎、倫敦、華盛頓時,這些高高聳立的碑曾引起驚奇和歡贊,現在依然像民族圖騰一般吸引著我們的視線,使人們的心身、意念在經歷歲月淬鍊的偉大藝術面前升華。真正的藝術不分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抑或是其它藝術形式,終將是向全體感官開放的整體。

擁有獨特形式的方尖塔,撥動的是兩個古老的歷史密碼,它穿越時空,交織出理性美的形式,它也同樣是一座別具一格的里程碑,一個關於人類遷移、開拓、延伸的宏大業績,一個揭示人類罪惡的隱喻,而且也僅是它,將成為涵括全球人類社會文明唯一存在的事實。在這裡它將被看成當代意識的再現,重新定義的審美系統。

各地的方尖碑

梵蒂岡方尖碑

方尖碑通常都被放在神殿裡面,但在埃及有人把它放在私人的墓穴旁。從新王朝時期開始,方尖碑就時常成雙成對地被放在門口。作為紀念碑,上面刻著象形文字,講述法老立碑的細節。方尖碑的基座通常都刻畫上狒狒讚美初升太陽的景象,顯然能說明它與太陽神教派有關。

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從埃及搬來許多方尖碑,總共13個,而現在羅馬城內的方尖碑比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都要古老。第一座在梵蒂岡的萬神殿前的德拉·羅騰達廣場上的那座方尖碑本來是有一對的,都豎立在海里奧波利司的拉神廟前。當被帶到羅馬時,它先是被放在依希斯神殿前,到14世紀時,被挪到主神山;1711年教皇克萊芒十一世命人把它搬到了現在的位置,並在基座旁加一到噴泉。

第二座是在波波羅廣場上的齊吉禮拜堂里,也放置著一座方尖碑。這座碑原先也在埃及海里奧波利司,是由兩個埃及法老完成。撒帝一世完成了三面,最後一面是他兒子拉梅司完成的。它有78英尺高,235噸重。所以當奧古斯都大帝在公元前100年準備將其搬到羅馬的時候承擔了繁重的工作,他把石碑放在馬克西穆斯廣場後來倒掉了。直到1589年教皇西克圖斯五世將其作為波波羅廣場中心的裝飾,才重新樹立起來。1816和1862年,又重新和這座碑做了裝飾,一組獅子的雕像圍繞在它的周圍。

第三座是聖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梵蒂岡的方尖碑不同於尋常的地方是它沒有刻上象形文字,甚至於有沒有繪畫圖案也很難判斷。聖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落成時間可以追索到法老阿美濃哈特二世統治時期的海里奧波利司、奧古斯都征服埃及後將它從亞歷山大帶回來。這個石碑比在波波羅廣場上的更大,有82英尺高,320噸重。公元37年從卡利亞里運到羅馬。它被樹立在卡利古拉廣場。(也就是後來的梵蒂岡廣場)作為重新建築教堂和廣場的部分工作,教皇西克圖斯五世1586年給石碑重新選址,而這塊特別的石碑從來沒有傾倒過。

埃及學者拉比比·哈巴齊為此在他的書《埃及方尖碑》中,提供解釋:在梵蒂岡廣場有無數殉難的聖徒,包括被處死的聖彼得,這座方尖碑從來沒有倒塌過,因為它是這裡關於彼得遇難的最後見證。

第四座曾經被樹立在巴貝尼廣場上的維多利亞聖母堂前,關於這座方尖碑並沒有很完整的記錄,可能是公元二世紀的時候在埃及建造的,獻給羅馬統治者哈德良,在運到羅馬之前已經幾易其位。1822年教皇庇護七世把它從巴貝尼廣場挪到了現址——平西奧花園。

最後一座是納沃納廣場上的四河噴泉里。這座碑是羅馬皇帝多米蒂安讓在埃及的亞斯文用紅色的花崗岩製造的。上面裝飾了女神將代表上、下的埃及皇冠獻給多米蒂安,而他正以法老的姿態接受的圖案。估計是創造於公元81年他就職時。隨後被帶到羅馬放置在塞拉皮斯與依希斯神殿中間。在四世紀早期,馬克森修斯把它搬到了瑪佐森廣場,結果石碑在這裡倒地損壞。

隨後貝爾尼尼接教皇英諾森特的授命負責設計四河噴泉,石碑才得到修復,並放在四河噴泉中。1651年石碑的頂部加上了一隻鴿子,那是教皇龐腓力的家族標誌。

法國的方尖碑

法國協和廣場的方尖碑 法國協和廣場的方尖碑

法國巴黎協和廣場建於1757年。1763年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大革命時期被稱為“革命廣場”,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後經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了4年,於1840年最後定型。這座18世紀中葉建成的飽經風霜的廣場,在1836年樹立起一座既古老又新穎的建築物——古埃及方尖碑。這座有四千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原供於盧克索神廟前,由埃及總督本著進貢的想法,傳為禮物送給法國。方尖碑高二十三米,重二百三十噸,塔身是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岩雕出來的,上面刻滿了埃及象形文字,主要內容是讚頌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豐功偉績。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記載著將之運到這裡和樹立起來的艱難過程。從尼羅河從尼羅河上為其特別建造的大船開始,歷時三年經過尼羅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納河,又用三年將方尖碑矗立在協和廣場的正中。

莫斯科的方尖碑

莫斯科勝利廣場的黑色方尖碑猶如一柄利劍直插雲霄,顯示出正義無往不勝的力量與不可侵犯的莊嚴。方尖碑上方是古希臘勝利女神像,她手持橄欖枝,送來和平的福音。

卡爾納克方尖碑

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法老們看到這一點,就想方設法將方尖碑加以利用。起初,他們以立碑人的名義把自己的名字鐫刻在碑體上,以期傳諸永久。後來,他們乾脆把自己武功文治的業績鐫刻在碑體上,以期獲得不朽。其中,圖特摩斯三世法老曾帶兵南徵到現今的蘇丹,北徵到現今的敘利亞,建立起一個地域廣闊的強大國家。在擴建王都底比斯的卡爾納克太陽神廟時,他一下子修建好幾座方尖碑,以宣揚他“遠征的輝煌勝利”。

阿根廷的方尖碑

為了慶祝布市建立400周年,1936年由建築師阿爾貝托.布萊比施設計,修建了這座方尖碑。由於起初人們反對這個工程,1939年幾乎被全部拆毀。現在它已成為布市不可替代的標誌性建築。碑高67.5米。聳立在七月九日大街上的方尖碑是為了紀念布宜諾斯艾利斯建城四百周年而建的,從它建成之日起,就成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象徵。

華盛頓的方尖碑

華盛頓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位於華盛頓市中心的中央大草坪,是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的。在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高169米,華盛頓特區有明文規定,特區內任何建築都不得超過它的高度。

古埃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