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美國的“新帝國論”有其深厚的理論淵源。這一理論流行於冷戰結束後,在21世紀初被美國政府正式接受和確認。“單極穩定論”、“先發制人論”、“主權有限論”、“民主和平論”是“新帝國論”的四大理論支點。
“單極穩定論”
這一理論由美國著名的政論家威廉·C·沃爾弗斯於1999年在《國際安全》雜誌第5期上發表的《穩定的單極世界》一文中首先提出,後被美國政府正式接受。這一理論認為,隨著蘇聯的解體,世界政治關係和權力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美國成為僅存的超級大國。無論從定量還是從定性的分析上看,美國在世界政治結構中的權力優勢都是“史無前例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國或大國集團能夠單獨與美國進行全球抗衡,因而形成了一超獨強、沒有對手的世界權力結構和力量對比關係,導致了現代國際關係史上未曾有過的“單極時代”。由於美國絕對優勢地位的確立,就使過去長期以來對國際體系中領導地位爭奪這一導致世界衝突的根源將不復存在,使世界出現一種“單極力量主導下的穩定與和平”,美國的實力越突出、越強大,在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就越穩定、越和平。按照這一理論,如果單極是穩定的,那么維護單極所採取的一些手段(包括戰爭)也是“有利於穩定的”,因而也是“合法”的,這就是“單極穩定論”的內在邏輯。
“先發制人論”
布希於2002年6月1日在西點軍校的演講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先發制人論”。他指出,為了對付許多意想不到的威脅,美國必須“做好必要時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捍衛我們的自由和保護我們的生命的準備”。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布希政府正式將“先發制人”確定為美國的安全戰略。這一戰略新概念的提出,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推行了半個多世紀的“遏制威懾”戰略發生了重大改變,已被“先發制人”的進攻性戰略所取代。從布希政府的言論來看,美國“先發制人”新戰略概念包括三個基本內容:(1)“先發制人”戰略實施的主要目標是恐怖主義活動的地區和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有時為了捍衛“自由”,也需要對某些特定對象實施“先發制人”打擊,這樣,美國就需要“不斷製造敵人”。(2)“先發制人”戰略主要以戰爭手段來實施,這種戰爭從本質上講絕不是一種消極的自衛和被動的反應,而是一種“預防性干預”和主動出擊,“美國將在威脅完全形成之前就採取行動”。(3)“先發制人”戰略的實施表現為典型的單邊主義,無論國際社會是否接受,聯合國是否授權,其行為是否符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美國政府一旦鎖定目標,就將果斷出手。可以看出,“先發制人論”是“布希主義”的主旨與核心。
“主權有限論”
美國政府認為,凡是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準許恐怖分子在自己領土上開展恐怖活動的國家,以及專制政權踐踏本國公民最起碼權力的國家,都不可能指望得到國際法所賦予的主權的完全保護;這些國家的主權是有限的;為了消除危害世界的隱患,美國就應採取一切手段進行干預;美國採取一切手段進行干預的權力是無限的。美國國務院政策計畫辦公室主任查理德·哈斯認為,“在各國擁有的主權當中,應附帶不能殺害本國國民和不支持恐怖行動等一系列義務。不能實現這一義務的國家應被剝奪主權和不被干涉的權力。美國等其他國家應被賦予進行干涉的權力。”(註:【美】《紐約人》雜誌2002年3月號。)這一理論實際上是推行“人權高於主權”、“反恐高於主權”,借人權和反恐之名行謀求霸權之實。
“民主和平論”
這一理論認為,“民主國家是不會發生戰爭的”,這主要是由“民主”政治制度的約束機制決定的;轉型中的“民主國家”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較大;而“非民主國家”則頻繁地發生戰爭;“民主國家”不能迴避與“非民主國家”的戰爭,“民主國家”在繼續維護世界民主和平的同時,要以戰爭的方式幫助那些“非民主國家”重建民主,通過民主的建立,在“非民主國家”實現和平。2002年6月1日布希在西點軍校的演講中公開宣稱,為了“支持人類自由的和平”,就必須對那些“恐怖主義和暴君的威脅”發動戰爭。因此,“民主國家”對“非民主國家”進行的軍事打擊和戰爭是實現民主和平的“崇高使命”。這就成為美國奉行新干涉主義政策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