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事件背景
愛德華·約瑟夫·斯諾登(EdwardJosephSnowden,1983年6月21日-)是一名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雇員,亦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美籍技術承包人。他在2013年6月將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於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項目的秘密文檔披露給了《衛報》和《華盛頓郵報》,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路巨頭皆參與其中。
稜鏡計畫(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希時期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畫,該計畫的正式名號為“US-984XN”。美國情治單位一直在九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中進行數據挖掘工作,從音頻、視頻、圖片、郵件、文檔以及連線信息中分析個人的聯繫方式與行動。監控的類型有10類:信息電郵,即時訊息,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檔案傳輸,視頻會議,登錄時間,社交網路資料的細節,其中包括兩個秘密監視項目,一是監視、監聽民眾電話的通話記錄,二是監視民眾的網路活動。
經濟影響
2013年,美國政府機構直接從美國直接進入國內大型科技企業的網路並收集數據的訊息曝出,美國科技企業因而受到牽連。斯諾登曝光美國政府的監聽活動,或許導致美科技企業蒙受巨額銷售損失。據預測,未來3年僅美國的雲計算產業在全球的損失就可能多達350億美元。外國客戶擔心美國情報界和科技行業之間的聯繫,這已嚴重累及美企的外銷能力。
就所謂“斯諾登效應”的影響而言,任何地方都無法與中國相比,IBM2013年第三季度在華收入減少22%,硬體收入降低40%。待公布其2013年第四季度財報時,IBM或將成為“斯諾登效應”的風向標。
隱私風暴
“稜鏡門”事件的主角斯諾登雖然已身在莫斯科,但“斯諾登效應”卻依然在美國持續升溫。2013年11月18日,全球著名調查機構哈里斯民調發布數據顯示,自“稜鏡門”事件發生以來的6個月內,為保護個人隱私,已經有80%的美國人更改了社交網路的賬戶設定。值得關注的是,“斯諾登效應”給美國年輕一代人帶來的影響,要比其他年齡段的更為深遠,美國年輕人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意識,也因此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在參加這次調查的2089位年滿18周歲的受訪者中,40%的年輕人都在過去的三個月內更改過社交網路賬戶的隱私設定。而在“稜鏡門”事件爆發後半年內,更改過個人社交網路賬戶信息的達到了53%。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45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大部分人都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內,不曾對自己保存在網路上的個人信息做過任何的改動。有26%的中老年受訪者甚至表示,自己基本上從來不會去更改社交網路賬戶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