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增訂再版的本書由俄羅斯著名史學家、政論家羅伊·麥德維傑夫撰寫,主要講述1991年蘇聯8.19事件前後蘇聯的經濟狀況、人民民眾的情緒、黨的領導層的變動、事件過程中的一些關節點、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對這一事件的總結和反思。1991年,麥德維傑夫出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蘇共中央委員。作為局內人,麥德維傑夫與1991年蘇聯和俄羅斯的高層親身接觸,直接參與了一些具決定意義的會議,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盧基揚諾夫關於“8.19”事件的筆記。作為史學家,麥德維傑夫在蘇聯解體十年後痛定思痛,根據史料和事實,對蘇聯解體的原因進行了深層的分析。麥德維傑夫的立論十分客觀,對於人和事的評價基本上是公正的,對於中國讀者了解這段歷史,汲取蘇聯解體教訓具有借鑑和啟發意義。
作者簡介
羅伊·亞歷山德羅維奇·麥德維傑夫。(Р.А.Медведев1925—)蘇聯著名歷史學家和政治學者。1925年生於喬治亞梯比里斯城。德維傑夫從1964年起和他的孿生兄弟、著名生物遺傳學家若·麥德維傑夫一起從事持不同政見者運動。1969年因在西方出版他的著作被開除黨籍,此後一直在蘇聯繼續進行寫作活動。1985—1991年“改革”期間,麥德維傑夫恢復了蘇共黨籍,1989年3月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並被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調查蘇聯檢察官格德良濫用職權問題委員會主席。1991年8月事變中,麥德維傑夫發表講話,公開反對解散蘇共中央和停止蘇共活動的做法,並參與了組建俄羅斯社會主義勞動黨的活動。
麥德維傑夫是蘇聯持不同政見運動中的“民主社會主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十月革命和列寧主義是正確的,但蘇聯在史達林時期變成了一個官僚化的社會主義和假社會主義的變種;他尖銳地批判史達林時期的種種“病態”,但又認為應肯定這一時期蘇聯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方面所取得的偉大勝利。麥德維傑夫稱自己是馬列主義者,擁護社會主義,主張發揚和擴大黨內民主,恢複列寧主義的本來面目,這與其他持不同政見者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主要著作有:《讓歷史來審判》、《政治日記》、《赫魯雪夫執政年代》、《布哈林的最後歲月》、《論社會主義民主》、《史達林和史達林主義》等。
圖書目錄(節選)
第一章 改革的結束與破產
1.1 蘇聯經濟的下滑
1.2 戈巴契夫身邊的新面孔
1.3 立陶宛危機
1.4 1991年初的戈巴契夫和葉爾欽
1.5 事關蘇聯命運的全民公決
第二章 1991年的6月和7月——危機加劇
2.1 自由落體般的國民經濟
2.2 俄羅斯聯邦總統選舉
2.3 戈巴契夫周圍的分歧
2.4 與“七國”在倫敦會見
2.5 蘇聯共產黨的地位
2.6 新奧加廖沃進程
第三章 8月事件的幕後背景
3.1 福羅斯之謎
3.2 恐慌在莫斯科不斷增長
3.3 《莫斯科新聞報》引爆了局勢
3.4 1991年8月18日福羅斯和莫斯科
3.5 對8·19事件的評價
3.6 1991年8月19日
3.7 1991年8月20日
3.8 1991年8月21日
3.9 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損失
第四章 窮途末路
4.1 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解散後的三天
4.2 蘇聯議會的最後日子(個人親身的經歷)
4.3 新奧加廖沃進程的失敗
4.4 俄羅斯的反共浪潮
4.5 蘇維埃聯盟最後的日子
4.6 蘇聯的解體及西方的反應
相關評價
對於蘇共來說,意識形態就是它的心臟,當對這個偉大的意識形態的信任程度減弱之後,那么蘇聯大廈中的黨政骨幹結構必然要倒塌。”麥德維傑夫對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的概括獨到而深刻,顯然更有說服力。——新華網蘇聯問題的權威著作,帶我們又回到了1991年。——噹噹網
麥德維傑夫的特殊身份使其能以相對超然的態度冷眼旁觀,得出比較公允的結論。本著兼聽則明的精神,希望讀罷《蘇聯的最後一年》後,我們更能逼近歷史的真相,得出更加不失偏頗的結論。——雷建鋒外交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