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斯洛維尼亞(斯洛維尼亞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中歐南部,比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維尼亞共和國,西鄰義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
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地亞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獲得獨立。歷史
在遠古時代,斯洛維尼亞的居民為古凱爾特人及古伊利里亞人。羅馬帝國經過長達兩百年與當地民族的衝突以後,於1世紀時開始對該地進行統治,並在當地建立的多個城市。
從6世紀起,斯洛維尼亞民族的祖先,古斯拉夫人漸漸在此地定居。7世紀時當地興起了第一個斯洛維尼亞族國家,Carantania公爵國。745年該國由法蘭克帝國吞併,許多斯拉夫人自此轉信天主教。
1000年左右書寫的Freising manuscripts(弗萊興手抄本)為斯洛維尼亞語現存最早的文字記錄,也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拉丁字母書寫的斯拉夫語言。14世紀時斯洛維尼亞大部分成為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該王朝即奧匈帝國的建立者。拿破崙時代斯洛維尼亞曾一度成為法國的伊利里亞諸省的一部分。
1848年,奧匈帝國內地方民族主義高漲,斯洛維尼亞也傳出了建立統一獨立的國家的呼聲。
1918年,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旋即崩潰。斯洛維尼亞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王國於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斯洛維尼亞大部分由德國及義大利所兼併,戰後又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重歸南斯拉夫聯邦。
南斯拉夫時期的斯洛維尼亞是六個加盟共和國當中最富裕的一個。南斯拉夫領導人狄托於1980年逝世後,斯洛維尼亞政府開始自行進行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並於1989年9月通過修正案,重申斯洛維尼亞加盟共和國脫離聯邦的權利。
1990年12月23日,斯洛維尼亞進行全民公決,88%贊成獨立。1991年6月25日,斯洛維尼亞正式宣布獨立。南斯拉夫隨即派兵向斯洛維尼亞宣戰,但十天內便在斯洛維尼亞的抵抗中撤退,雙方基本沒有傷亡,史稱十日戰爭。
1992年,歐洲共同體承認斯洛維尼亞為獨立國家,並接納斯洛維尼亞加入聯合國。同年,斯洛維尼亞正式獨立。
獨立後,斯洛維尼亞將注意力轉向西方。2004年3月斯洛維尼亞加入了北約組織,5月1日加入歐盟,在2007年1月正式啟用歐元,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政治
斯洛維尼亞首腦是總統,由全民投票每五年選舉一次。政府行政權由總理及內閣主導,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總理通常為執政黨派的領導人。
斯洛維尼亞議會分為兩院。Državni zbor(斯洛維尼亞眾議院)有90名代表,Državni svet(斯洛維尼亞參議院)有22名代表。眾議院權力較大。選舉為每4年一次。
地理
斯洛維尼亞處於歐洲四大地理地區的交界處:阿爾卑斯山脈、迪納拉山脈、多瑙河中游平原以及地中海沿岸。斯洛維尼亞全國平均海拔為557米,最高峰為特里格拉夫山(Triglav),海拔2864米。斯洛維尼亞約有一半的面積(10124平方公里)由森林所覆蓋,本國森林覆蓋程度亦在歐洲各國當中名列第三,排在芬蘭和瑞典之後。國內亦有原始森林仍然存在。除此以外,國內有5593km²的草地,363km²的果園以及216km²的葡萄園。斯洛維尼亞的海岸線很短,幾乎是內陸國家。
斯洛維尼亞沿海屬地中海氣候,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一月平均氣溫為-2 °C,七月為21 °C。
經濟
斯洛維尼亞在東歐經濟轉型國家當中人均GDP名列第一,同時該國也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國之一。該國已於2004年5月1日參加歐盟,同年6月28日加入匯率兌換機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 II、ERM II),2007年1月1日斯洛維尼亞正式加入歐元區,以1 EUR:239.640 SIT之固定匯率轉換。
人口
斯洛維尼亞人口88%屬於斯洛維尼亞族,其他民族有克羅埃西亞人(3%)、塞爾維亞人(2%)、波士尼亞人(1%),匈牙利人(0.4%)等。2000年人均壽命為71.80歲(男)以及79.50歲(女)。主要宗教為天主教(70.8%),另有路德教(1%)、伊斯蘭教(1%)、無神論(4.3%)等。
斯洛維尼亞人口密度為95人/km²,在歐洲國家當中偏低。大約50%的人口為城鎮人口,其餘為鄉村人口。
斯洛維尼亞官方語言為斯洛維尼亞語,屬南斯拉夫語支。另外有匈牙利語和義大利語在邊境若干個市鎮享有官方地位。
文化
斯洛維尼亞的名人包括詩人弗蘭策·普列舍仁、物理學家Jožef Stefan(約瑟夫·史蒂番)和語言學家Franc Miklošič(弗蘭茨·米克洛希芝),還有文藝復興時代作曲家 Jacobus Gallus(雅戈·加路斯)以及現代作曲家Slavko Avsenik(斯拉夫科·阿烏瑟尼克)和現代樂隊Laibach(萊巴赫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