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四友

文王四友

“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顏師古注云:“大顛已下,文王之四友也”。

“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顏師古注云:“大顛已下,文王之四友也”。

基本資料

《漢書·古今人物表·上中仁人》:“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顏師古注云:“大顛已下,文王之四友也”。《尚書大傳》(清陳壽祺輯)卷三:“文王以閎夭、太公望、南宮括、散宜生為四友”。其中大顛也就是太顛,南宮适也就是南宮括(古代是同音字),太公望也就是姜尚(也叫姜太公、呂望、姜子牙、齊太公等)我個人傾向於第一種說法,因為太公望和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這四個人都是能夠位列三公的,而太顛、閎夭南宮括、散宜生似乎地位稍低一些,正史中只是稱呼“文王之臣”、“大夫”。指周文王四個親信大臣南宮括﹑宜生﹑閎夭﹑太顛。晉張華《博物志》卷六:“文王四友:南宮括﹑散宜生﹑閎天﹑太顛。”一說太顛作太公望。

見《聖賢群輔錄》卷上。《詩.大雅.文王序》孔穎達疏引《殷傳》雲:“西伯得四友獻寶,免於虎口而克耆。”指孔子四個學生顏淵﹑子貢﹑子張﹑子路。《孔叢子.論書》:“孔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回(顏淵)也,門人親,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賜(子貢)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師(子張)也,前光,後有輝,是非先後乎?自吾得仲由(子路)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乎?'”一說四友中或有子夏。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國志.吳志.孫登傳》以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為太子孫登四友;《晉書.王澄傳》以王敦﹑謝鯤﹑庾敳﹑阮修為王衍四友;《南齊書.褚炫傳》以褚炫﹑劉俁﹑謝朏﹑江斅為四友;《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以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為“文章四友”。借指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歲寒四友:梅蘭竹菊

相關典故

大梵天是梵文Brahmā的意譯。“梵”的意思是“清淨”、“離欲”。梵天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於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飄流一年後,以意念力把卵殼破為兩半,為天,為地,天地間出現了氣體空間,以後是水、火、土、氣、以太五要素,再以後是眾神、星辰、時間、高山、平原、河流,出現了人、語言、情慾、憤怒、歡樂、懺悔,最後梵天自身也一分為二,一半為男,一半為女,他還創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梵天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後,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他又是色界初禪天之主,稱“大梵天王”。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後,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後有輔臣簇擁。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