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
其中四大天王均為帝釋天之外將。佛經載言:須彌山之半腹有一山, 名由犍陀羅。此有四座山峰,有四王各居其上,各護一天下,合稱護世四天王。其所居之處合稱四天王天。此天雖由帝釋天統領,因其與學佛之人法緣頗深,故與大梵天王等聖尊合稱八大護世。四大天王即:東方持國、南方增長、西方廣目、北方多聞四位護世天王。
詳細介紹
大梵天王
此聖尊梵名式棄,《智度論》尊稱其為:“三千大千世界主持”。此聖尊世壽極長且深信佛法,每佛出世,必先來請轉法輪。此聖尊還經常與帝釋天一同禮敬佛陀,頂禮已畢,則經常手持白拂侍立於佛之右邊,帝釋天則手持蓮花侍立於佛之左邊。
外道之中亦有三種梵天:那羅延天所生之梵天﹑綼紐天所生之梵天﹑毘舍闍摩醯首羅天所化現之梵天。而大梵天王則是虔誠佛子,切莫與外道的三種梵天相混淆。傳說悉達太子出生時(即釋迦牟尼佛祖自兜率天降生),大梵天王即與帝釋天分侍左右。
大梵天王的原始形象是:四面四手,面上三眼;右側二手:一手執蓮花、一手執數珠;左側二手:一手執軍持(形狀類似花瓶),一手作唵字印(契印形態:“稍屈頭指,直伸餘指,側手按之”即與人談話之手勢,此契印亦名淨行者吉祥印)。此聖尊平時坐在蓮花座上,出行之坐騎是:一隻大天鵝(或是七隻天鵝)拉的一輛車。
在漢傳佛教與寺院中大梵天王則被描繪為中年帝王形象。
帝釋天
帝釋天即忉利天(譯作三十三天)之主,梵名全稱是:釋迦提桓因陀羅,略稱:釋提桓因意即:能天帝。此聖尊居於須彌山之頂喜見城(又譯作善見城)。釋提桓因皈依三寶之前有世界大王之稱。皈依三寶之後,為佛教護法天神。喜見城四方,每方各有八天,合三十二天,均歸釋提桓因(即三十三天之主)統領。傳說悉達太子出生時(即釋迦牟尼佛祖自兜率天降生),帝釋天即與大梵天王分侍左右。
漢傳佛教真言宗經典《大日經》描述此聖尊之形象:“安住妙高山(即須彌山),寶冠被瓔珞,持跋折羅印,及諸餘眷屬,慧者能分布”。漢傳佛教寺院中帝釋天之造像為少年帝王形象,並且是男人女像。《佛說阿彌陀經》將釋提桓因列為天龍八部之首。
淨居大自在天
梵語發音之摩醯伊滋伐羅(拼讀形式:Mahesvara)舊譯略稱摩醯首羅。義譯大自在天,此天居於色界之頂。於此世界有兩種大自在天,一是毘舍闍大自在天(即毘舍闍摩醯首羅天),此即為印度教奉為世界大王的濕婆神;二是淨居大自在天(即淨居摩醯首羅天),此系第十地之菩薩﹑佛教之護法。《入大乘論》說:“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毘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隣於佛地……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唯識論》說:“諸異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後引生無漏,後必生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得自在故”。
《智度論》說其形象是:“八臂三眼騎白牛”,而密宗造像則常將其坐騎白牛省略。
妙音天
此聖尊梵名薩羅薩伐底譯名妙音天或辯才天,又名大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美音天﹑妙音樂天等。此聖尊或為男像或為女像,以女像居多。此聖尊示現女護法天神之形象有兩種:一種形象是二臂立左膝而彈琵琶者,此依《大日經疏十四》所說:“先仰左手當臍如承把琵琶狀,右手風空捻餘散申之向身運動,如彈絲弦之狀,是妙音天印也”;另外一種形象是八臂具種種之器仗者,此依《最聖王經大辯才天女品》所說:“依高山頂勝住處,葺茅為室在中住,恆結軟草以為衣,在處常翹於一足”,“面貌容儀人樂觀,種種妙德以嚴身”,“常以八臂自莊嚴,各持弓箭刀矛斧,長杵鐵輪並羂索,端正樂見如滿月”。
密宗有此聖尊之修法,佛經載言:若人慾得最上智,應當一心持此法,增長福智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財者得多財,求名者得名稱,求出離者得解脫,必定成就,勿生疑。
東方持國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梵名:多羅吒。多羅吒意為保護眾生﹑護持國土,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東峰之黃金埵,因此得名東方持國天王。此聖尊形象:身白色,著盔甲,手持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梵名:毘琉璃。毘琉璃意為能令他人善根增長,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南峰之瑠璃埵,因此得名南方增長天王。此聖尊形象:身青色,著盔甲,手持寶劍,奉持佛法。
西方廣目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毗留博叉意為能以淨天眼觀察擁護此閻浮提世界,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西峰之白銀埵,因此得名西方廣目天王。此聖尊形象為:身紅色,著盔甲,手纏一龍(亦有持鐵索之形象)。
北方多聞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毗沙門意為福德之名聞四方,其所居之處為由犍陀羅山北峰之水晶埵,因此得名北方多聞天王。此聖尊形象為:身黃金色,著盔甲,頭帶寶冠,寶貝瓔珞遍滿全身,一頭兩臂,右手持寶傘,左手持靈鼠,靈鼠能吐各種珍寶,兩肩右日左月財寶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