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位電視原理與檢測技術》由國內彩色電視機權威研究機構組織多方專家共同編寫,內容涉及數位電視技術基礎、數位電視信號傳輸、數位電視終端設備的原理以及數位電視電聲相關的檢測技術。書中內容涵蓋範圍廣、理論講解翔實、實用性強,是一本理論聯繫實踐、全面介紹數位電視及其檢測技術的著作。
《數位電視原理與檢測技術》可供從事數位電視研究、設計、製造、檢測等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錄
第1章 數位電視技術基礎
1.1 數位電視系統的構成
1.2 數位電視系統
1.2.1 數位電視廣播
1.2.2 移動多媒體廣播
1.2.3 網路電視
1.2.4下一代廣播電視網
1.2.5 立體電視
1.2.6 三網融合
1.2.7 物聯網
1.3 數位電視演播室視頻信號
1.3.1 基色和基準白
1.3.2 色域覆蓋率
1.3.3 閽ばU?
1.3.4 數位電視演播室視頻信號參數
1.4 數位電視演播室音頻信號參數
1.5 數位電視圖像格式及其變換
1.5.1 圖像格式
1.5.2 圖像格式變換
1.5.3 HDTV與SDTV同播中的圖像格式
1.6 數字視頻信號信源編碼基礎
1.6.1 數字視頻信號信源編碼基本原理
1.6.2 MPEG-2視頻信號編碼
1.6.3 H.264視頻信號編碼
1.6.4 AVS視頻信號編碼
1.7 數字音頻信號信源編碼基礎
1.7.1 概述
1.7.2 心理聲學模型
1.7.3 臨界頻帶
1.7.4 MPEG-1音頻信號編碼
1.7.5 MPEG-2音頻信號編碼
1.7.6 杜比AC-3音頻信號編碼
1.7.7 DRA音頻信號編碼
1.8 視音頻信號系統層編碼基礎
1.8.1 系統層概述
1.8.2 系統層同步和節目管理信息編碼
1.8.3 碼率控制
1.9 數位電視接收器工作原理
1.9.1 調諧和解調部分
1.9.2 解碼部分
1.9.3 軟體結構
1.9.4 有線數位電視機頂盒的一般要求和試驗方法
第2章 數位電視信道原理與檢測技術
2.1 概述
2.2 信道傳輸特徵
2.2.1 大規模衰落
2.2.2 小規模衰落
2.2.3 信號時延擴展
2.2.4 移動引起的信道時變性
2.2.5 降低衰落影響的方法
2.2.6 多徑信道的產生
2.3 調製方式
2.3.1 數字基帶信號
2.3.2 碼間串擾
2.3.3奈奎斯特準則
2.3.4 信號頻寬
2.3.5 數字調製
2.3.6 單載波調製和多載波調製
2.3.7 OFDM多載波調製技術
2.4 地面傳輸標準
2.4.1 DVB-T地面傳輸標準
2.4.2 ATSC地面傳輸標準
2.4.3 中國地面標準(DTMB)
2.4.4 DVB-T2簡介
2.5 有線電視傳輸信道
2.5.1 信道特性
2.5.2 傳輸系統結構
2.5.3 DVB-C2標準簡介
2.6 衛星電視傳輸信道
2.6.1 DVB-S標準簡介
2.6.2 DVB-S2標準簡介
2.6.3 ABS-S標準簡介
2.7 數位電視接收設備參數要求及檢測方法
2.7.1數位電視測量標準及測量參數
2.7.2 數位電視測試系統
2.7.3 頻率範圍
2.7.4 頻率捕捉範圍
2.7.5 接收信號電平
2.7.6 載噪比門限
2.7.7 靜態多徑接收
2.7.8 動態多徑接收
2.7.9鄰頻干擾抑制
2.7.10 同頻干擾抑制
2.7.11 脈衝干擾抑制
第3章 數位電視信源解碼原理與檢測技術
3.1 傳送流系統目標解碼器(T-STD)
3.1.1 系統時鐘頻率
3.1.2 傳送流系統目標解碼器的輸入
3.1.3 緩衝
3.1.4 解碼與顯示
3.2 傳送流系統時序模型
3.2.1 時序模型
3.2.2 音頻和視頻顯示同步的實現
3.2.3 解碼器中系統時鐘的恢復
3.2.4 PCR抖動
3.3 視頻解碼過程
3.3.1 視頻源數據結構
3.3.2 幀類型
3.3.3 幀重排規則
3.3.4 視頻解碼過程
3.3.5 視頻解碼輸出
3.4 杜比AC-3音頻解碼
3.4.1 AC-3音頻幀結構
3.4.2 AC-3音頻解碼過程
3.5 解碼性能檢測
3.5.1 靜止圖像支持
3.5.2可變碼率基本流
3.5.3 系統時鐘恢復
3.5.4 數字音頻解碼
3.5.5 音視頻同步
第4章 數位電視業務信息與檢測技術
4.1 業務信息概述
4.2 業務信息的層次組成
4.3 美國ATSC-PSIP
4.3.1 PSIP表的種類
4.3.2 PSIP的作用
4.4 業務信息語法結構
4.4.1 業務信息表在TS中的數據組成
4.4.2 描述符
4.5 MPEG-2 PSI的作用
4.6 數位電視的主要業務信息
4.6.1 基本要求
4.6.2 NIT
4.6.3 SDT
4.6.4 EIT
4.6.5 連結描述符
4.7 EPG
4.8 業務信息要求及檢測方法
4.8.1 測試框圖和儀器
4.8.2 利用業務信息的頻道搜尋
4.8.3 業務選擇列表
4.8.4 狀態條
4.8.5 業務替換
4.8.6 電子節目指南
4.8.7 實時鐘
4.8.8 內部時鐘
4.8.9 用戶參數存儲
4.8.10 斷電記憶
4.8.11 恢復出廠設定
4.8.12 軟體更新
第5章 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設備原理與檢測技術
5.1 概述
5.2 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
5.2.1 國內標準
5.2.2 國外標準
5.3 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設備原理
5.4 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設備性能要求與檢測技術
5.4.1 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設備性能要求
5.4.2 移動多媒體廣播接收設備檢測技術
第6章 數位電視終端顯示器原理與檢測技術
6.1 數位電視顯示終端設備
6.1.1 概述
6.1.2 CRT電視
6.1.3電漿電視
6.1.4 液晶電視
6.2 數位電視中的色度學
6.2.1 明視覺與暗視覺特性
6.2.2 1931 CIE-RGB色度坐標系統
6.2.3 1931 CIE-XYZ色度坐標系統
6.2.4 1960 CIE-UCS均勻彩色坐標系統
6.2.5 1964 CIE-UCS均勻顏色空間坐標系統(W*、U*、V*)
6.2.6 1976 CIE-L*u*v*均勻顏色空間坐標系統
6.2.7 1976 CIE-L*a*b*顏色空間及其色差公式
6.3.1 亮度、色度測量原理
6.3.2 亮度測量中的常用光學單位及計算公式
6.3.3 平板顯示器亮度、色度測量儀器原理與校正
6.3.4 光電積分式儀器LumiCam1300簡介
6.3.5 分光式儀器PR-650簡介
6.4 數位電視顯示終端主要性能要求及檢測方法
6.4.1 概述
6.4.2 亮度
6.4.3 對比度
6.4.4 色域覆蓋率
6.4.5 清晰度
6.4.6 動態清晰度
6.4.7 運動圖像顯示特性
6.4.8 亮度均勻性和白色色度不均勻性
6.4.9 白平衡誤差
6.4.10 可視角
6.4.11相關色溫
6.4.12 像素缺陷
6.4.13 被動待機功耗和能效指數
6.4.14 電視圖像質量主觀評價方法
第7章 數位電視設備接口及視音頻信號檢測技術
7.1 概述
7.2 數位電視接口
7.2.1 複合視頻(CVBS)
7.2.2 YPBPR模擬分量視頻接口
7.2.3 RGB模擬基色視頻接口
7.2.4 模擬音頻信號接口
7.2.5 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DMI)
7.2.6 數字高清互動接口(DiiVA)
7.2.7 數字音頻接口
7.3 數位電視設備視頻性能測試
7.3.1 視頻幅度
7.3.2 增益-頻率回響
7.3.3 信號幅度非線性失真
7.3.4 微分增益失真
7.3.5 微分相位失真
7.3.6 亮度信號波形失真
7.3.7 K係數評價
7.3.8 色度-亮度不等性
7.3.9視頻信噪比
7.3.10 眼圖測試
7.4 數位電視設備音頻性能測試
7.4.1 額定條件
7.4.2 音頻輸出電平
7.4.3 失真限制的輸出功率
7.4.4 音頻頻率範圍
7.4.5 總諧波失真加噪聲(THD+N)
7.4.6 信噪比
7.4.7 串音衰減和分離度
7.4.8 數位化檢測技術
7.4.9 數字音頻接口測量
第8章 數位電視聲性能及檢測技術
8.1 概述
8.2 聲學基本知識
8.2.1 聲壓
8.2.2 聲壓級
8.2.3 聲功率和聲功率級
8.2.4 聲波速度、頻率和波長
8.2.5 噪聲
8.2.6 倍頻程
8.2.7 白噪聲、粉紅噪聲
8.2.8 噪聲的相加、相減和本底噪聲修正
8.2.10 計權聲壓級-聲級(SL)
8.2.11 掩蔽
8.3 聲學測量環境
8.3.1自由聲場特性
8.3.2 本底噪聲
8.4 主要儀器
8.4.1 測量傳聲器
8.4.2 聲壓級校準裝置
8.4.3 測量放大器
8.4.4 電平記錄儀
8.4.5 數位化測量系統
8.5 聲性能指標定義和測量方法
8.5.1 測量條件
8.5.2 最小源電動勢輸出聲壓級
8.5.3 聲頻率回響範圍
8.5.4 額定輸入時聲壓總諧波失真
8.5.5噪聲聲級
8.6 電視機中揚聲器系統
8.6.1 揚聲器單元
8.6.2 揚聲器系統
8.6.3 電視機揚聲器設計原則
8.7 多聲道聲音特性
8.7.1 電影錄音中的多聲道
8.7.2 電視廣播和接收系統中的多聲道
8.7.3 數位電視機多聲道聲性能測量
第9章 數位電視電磁兼容性能及檢測技術
9.1 概述
9.2 數位電視接收機的騷擾特性
9.2.1 基本測量原理
9.2.2 騷擾限值
9.2.3 騷擾測量方法
9.3 數位電視接收機的抗擾度特性
9.3.1 基本測量原理
9.3.2 判據和性能評價
9.3.3 限值
9.3.4 抗擾度測試方法
9.4 與數位電視接收機相關的其他問題
9.4.1 PC電視調諧卡
9.4.2 數位電視接收機的非廣播功能
第10章 數位電視安全性能及檢測技術
10.1 概述
10.1.1 安全檢測的主要內容
10.1.2 名詞術語
10.2 數位電視安全設計原理及要求
10.2.1 防止觸及帶電部件的設計原理及要求
10.2.2 防過高溫度的設計原理及要求
10.2.3 防輻射的設計原理及要求
10.2.4 防爆炸的設計原理及要求
10.2.5 防機械危險的設計原理及要求
10.2.6 防火的設計原理及要求
10.3 數位電視安全檢測技術
10.3.1 防觸電檢測技術
10.3.2 防過高溫度的檢測技術
10.3.3 防輻射的檢測技術
10.3.4 防爆炸的檢測技術
10.3.5 防機械危險的檢測技術
10.3.6 防火的檢測技術
第11章 數位電視環境適應性檢測技術
11.1 概述
11.1.1 套用範圍
11.1.2 數位電視環境試驗的分類
11.1.3 環境試驗的意義
11.1.4 環境試驗的作用
11.1.5 專業術語和定義
11.2 環境試驗檢測原理
11.2.1 概述
11.2.2 溫度應力的影響
11.2.3 濕度應力影響
11.2.4 溫度變化試驗影響
11.2.5 低氣壓試驗影響
11.2.6 振動試驗影響
11.3 制定環境試驗方案應當遵循的原則
11.3.1 性能原則
11.3.2 可證實性原則
11.3.3 從事實出發原則
11.3.4 用戶為主原則
11.4 數位電視環境試驗檢測方法
11.4.1 試驗基本要求
11.4.2 選擇試驗順序的一般原則
11.4.3 試驗方法
11.4.4 不合格判據
第12章 數位電視可靠性檢測技術
12.1 概述
12.1.1 套用範圍
12.1.2 專業術語和定義
12.1.3 可靠性要求
12.1.4 對於環境應力的一般考慮
12.2 可靠性關鍵技術及設計
12.2.1 可靠性試驗論證設計
12.2.2 貝葉斯驗證試驗
12.2.3 可靠性試驗方案設計
12.2.4 可靠性試驗方案的選擇
12.2.5 可靠性分析技術——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程式
12.3 數位電視可靠性試驗方法
12.3.1 試驗前說明
12.3.2 試驗前信息統計
12.3.3 試驗方法
12.3.4 失效判據
12.3.5 失效數的計算
12.3.6 平均失效間隔時間的置信度
12.4危害度分析
12.4.1 概念
12.4.2 危害度等級
12.4.3 故障模式發生的機率
12.5 數位電視產品壽命規律
12.5.1 產品失效特性與浴盆曲線
12.5.2早期故障期
12.5.3 使用壽命期
12.5.4 耗損故障期
12.6 開箱檢驗內容及不合格判據
12.7 常溫性能檢驗內容及不合格判據
第13章 數位電視視音頻檢測信號
13.1 數位電視評價和測試技術的特點
13.1.1 主觀評價與客觀測試
13.1.2 標準符合性測試
13.1.3 傳輸性能測試
13.1.4 終端設備測試
13.1.5 視頻測試
13.1.6 本章主要內容概述
13.2 視頻檢測信號
13.2.1 概述
13.2.2 行場線性檢測信號
13.2.3 視頻通道性能檢測信號
13.2.4 圖像顯示性能檢測信號
13.3 音頻檢測信號
13.3.1 單音頻信號
13.3.2 音頻掃頻信號
13.3.3 低頻增強聲道掃頻信號
13.4 系統檢測信號
13.4.1彩條信號
13.4.2 複合測試圖
13.4.3 圖像格式檢測信號
13.4.4 動態視頻測試信號
13.4.5 音視頻同步性能檢測信號
13.5 視音頻檢測信號的計算機生成
13.5.1 計算機生成的優缺點
13.5.2 定時系統
13.5.3 視頻測試信號的計算機生成
13.5.4 視頻測試圖的建模
13.5.5 音頻測試信號的計算機生成
第14章 數位電視儀器性能檢測技術
14.1 碼流發生器性能檢測和SDI信號參數的測量
14.1.1 碼流發生器檢測框圖
14.1.2 SDI參數測量
14.2 數字電視調製器的性能檢測
14.2.1 對調製器的相關性能要求
14.2.2 數位電視標準解調器檢測項目
14.2.3 標準解調器之外的檢測方法
14.3 數位電視I/Q信號計量參數分析
14.3.1 I/Q參數的分類
14.3.2 I/Q信號計量參數分析
14.4 具有模擬輸入/輸出數字視頻設備參數測量的特殊方法
14.4.1 問題的由來
14.4.2 解決的方法
14.4.3 顫抖信號的定義
14.4.4 信噪比測量
14.4.5 微分增益(DG)和微分相位(DP)的測量
14.4.6 脈衝特性測量
14.4.7 幾點說明
14.4.8 亮度非線性測量
14.4.9 增益頻率特性測量
14.4.10 新的場期間插入測試信號(ITS)
14.5 數字視頻信號的色域檢測
14.5.1 數字視頻信號色域檢測的適用範圍
14.5.2 合法信號和有效信號
14.5.3 色域檢測的主要方式
第15章 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檢測技術
15.1 國內外對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要求
15.1.1 歐盟對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要求
15.1.2 中國相關法令
15.1.3 其他國家相關法令
15.1.4 有害物質限量要求最新進展
15.2 有害物質檢測流程
15.3 拆分檢測單元
15.3.1 拆分原則
15.3.2 拆分的具體方法
15.4 篩選檢測技術及原理
15.4.1 定性篩選
15.4.2 定量篩選
15.4.3 波長色散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WD-XRF)
15.4.4 能量色散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ED-XRF)
15.5 有害物質的精確檢測技術及原理
15.5.1 試液的製備方法
15.5.2 重金屬鉛、汞、鎘的檢測
15.5.3 六價鉻的檢測
15.5.4 有機物分子的檢測
附錄1 數位電視相關標準及產品認證
1 數位電視相關標準
1.1 數位電視基礎標準
1.2 數位電視產品標準
1.3 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
1.4 數位電視強制性標準
2 數位電視產品認證
2.1 強制性產品認證
2.2 能效標識與認證
2.3 國推污染控制認證
2.4 CQC自願性認證
附錄2 縮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