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技術與系統》可供從事地面數位電視產品研發的工程師和工程套用的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教材或研究生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1章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系統的基本概念
1.1 電視技術的發展歷程
1.2 數位電視的優勢
1.3 數位電視組織和發展情況
1.4 我國數位電視發展歷程概述
1.5 數位電視系統組成
1.5.1 系統設備組成
1.5.2 數位電視的功能分層
1.6 壓縮層和復用層
1.6.1 圖像格式
1.6.2 數位電視信號編碼方式
1.6.3 MPEG-2壓縮關鍵技術環節
1.6.4 幀內編碼
1.6.5 幀間編碼方法
1.6.6 音頻壓縮
1.6.7 MPEG-2碼流
1.6.8 MPEG-2多路復用
1.6.9 傳輸流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系統的信道特性
2.1 概述
2.2 電波傳播大尺度效應
2.2.1 自由空間的傳播
2.2.2 3種基本傳播方式:反射、繞射和散射
2.2.3 陰影衰落和地形影響
2.2.4 大尺度信道模型
2.3 電波傳播小尺度效應
2.3.1 衰落和多徑
2.3.2 小尺度衰落總結
2.3.3 小尺度衰落信道建模和仿真
2.3.4 實際信道模型舉例
參考文獻
第3章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的信道編碼
3.1 信道容量香農信道編碼定理
3.2 差錯控制和信道編碼分類
3.3 線性分組編碼
3.3.1 線性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3.3.2 BCH碼
3.3.3 RS碼
3.4 卷積碼
3.4.1 卷積碼的構造和描述
3.4.2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和解碼
3.5 交織
3.5.1 分組交織
3.5.2 卷積交織
3.6 串列級聯碼
3.7 並行級聯碼
3.7.1 乘積碼
3.7.2 Turbo碼及其疊代解碼算法
3.8 格型編碼調製
3.8.1 TCM的集分割映射
3.8.2 TCM結構和基本原理
3.9 低密度校驗碼
3.9.1 LDPC碼的基本概念
3.9.2 LDPC碼的解碼算法
3.10 電視廣播中的信道編碼
參考文獻
第4章 地面數位電視廣播調製技術
4.1 數字調製概述
4.1.1 線性調製解調模型
4.1.2 信號空間和信號表示法
4.2 數字調製方案的考慮因素
4.3 四相相移鍵控調製
4.3.1 QPSK信號的調製和解調
4.3.2 QPSK信號的功率譜和錯誤機率
4.3.3 QPSK信號的變形
4.4 正交幅度調製
4.4.1 QAM信號的調製和解調
4.4.2 QAM信號的功率譜和錯誤機率
4.4.3 MQAM調製的例子:DVB-C
4.4.4 QAM信號的變形
4.5 擴頻調製
4.5.1 偽隨機序列
4.5.2 直接序列擴頻
4.5.3 擴頻調製的抗干擾性能
4.6 多載波調製
4.6.1 OFDM原理
4.6.2 OFDM的DFT實現
4.6.3 保護間隔與循環前綴
4.6.4 頻域特性
4.6.5 OFDM與單載波傳輸系統的比較
4.7 數位電視廣播中的調製技術
4.7.1 現有國際標準的調製方案
4.7.2 單載波和多載波系統的特點
參考文獻
第5章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的同步
5.1 同步的基本概念
5.2 同步的數學基礎
5.2.1 信號參數估計
5.2.2 ML函式的推導
5.2.3 ML函式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5.3 單載波系統同步[1]
5.3.1 概述
5.3.2 定時恢復誤差提取方法
5.3.3 插值和抽取
5.3.4 定時環路設計
5.3.5 載波相位估計
5.3.6 載波頻率估計
5.3.7 ATSC同步方法
5.4 多載波系統同步
5.4.1 概述
5.4.2 同步參數不理想對OFDM系統的影響
5.4.3 載波同步
5.4.4 定時同步
5.4.5 DVB COFDM同步
參考文獻
第6章 地面數位電視傳輸的信道估計和均衡
6.1 概述
6.2 時域均衡器
6.2.1 線性均衡器
6.2.2 判決反饋均衡器
6.2.3 分數間隔抽頭採樣均衡器
6.2.4 自適應均衡
6.2.5 自適應信道估值器
6.2.6 盲均衡
6.2.7 ATSC系統中常用的均衡器
6.3 OFDM系統中的信號採集
6.3.1 相干檢測和差分檢測
6.3.2 導頻頻域信道估計
6.3.3 判決指向信道估計
6.3.4 基於時域訓練序列的信道估計
6.3.5 不同算法準確性分析
6.3.6 DVB-T的信道估計算法和性能
參考文獻
第7章 現有國外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
7.1 概述
7.1.1 美國ATSC數位電視標準
7.1.2 歐洲DVB-T數位電視標準
7.1.3 日本ISDB-T數位電視標準
7.2 美國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簡介
7.2.1 數據加擾
7.2.2 RS編碼和數據交織
7.2.3 TCM編碼和交織器
7.2.4 復用
7.2.5 插入導頻和VSB調製
7.3 歐洲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簡介
7.3.1 信道編碼
7.3.2 信道調製
7.3.3 DVB-T系統性能
7.4 日本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簡介
7.4.1 復用
7.4.2 信道編碼
7.4.3 星座映射和調製
7.4.4 TMCC信息
7.5 美國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接收機
7.5.1 調諧器
7.5.2 同步和定時
7.5.3 梳狀濾波
7.5.4 均衡器
7.5.5 相位跟蹤
7.5.6 TCM解碼
7.5.7 數據解交織器
7.5.8 RS解碼器
7.5.9 數據解擾
7.6 歐洲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接收機
7.6.1 模擬前端
7.6.2 數字IQ生成和OFDM解調
7.6.3 信道估計和校正
7.6.4 定時同步和載波同步
7.6.5 信道解碼
參考文獻
第8章 中國地面數位電視廣播傳輸標準
8.1 概述
8.2 中國地面數位電視標準的制定
8.2.1 DTMB標準的基本需求
8.2.2 主要技術特點
8.2.3 主要技術性能
8.3 DTMB標準介紹
8.3.1 DTMB主要參數
8.3.2 輸入接口
8.3.3 隨機化
8.3.4 前向糾錯編碼
8.3.5 星座圖映射
8.3.6 交織
8.3.7 系統信息
8.3.8 幀結構
8.3.9 幀頭
8.3.10 幀體數據處理及組幀
8.3.11 基帶後處理
8.3.12 射頻輸出接口
8.3.13 有效載荷速率
8.3.14 鄰頻廣播套用
8.4 性能測試數據
參考文獻
第9章 中國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接收機
9.1 引言
9.2 國標系統理想基帶信號模型
9.3 國標內接收機算法
9.3.1 幀同步(碼捕獲)算法
9.3.2 定時恢復環路
9.3.3 載波恢復
9.3.4 信道估計和均衡
9.4 國標外接收機算法
9.4.1 時域解交織
9.4.2 QAM解映射
9.4.3 LDPC解碼
9.4.4 BCH解碼
9.4.5 數據解擾
參考文獻
第10章 地面數位電視的網路規劃
10.1 概述
10.2 數字傳輸的優越性
10.3 模擬電視的頻道劃分
10.3.1 模擬電視廣播頻段分配
10.3.2 UHF頻段信號傳播
10.4 數位電視和模擬電視的同播模式
10.4.1 地面同播方式的提出
10.4.2 地面電視廣播的同頻道干擾
10.4.3 地面電視廣播頻率資源的再利用
10.5 多頻網
10.5.1 多頻網簡介
10.5.2 保護率
10.5.3 多頻網使用的頻道
10.5.4 多頻網的頻率偏置
10.6 單頻網
10.6.1 單頻網簡介
10.6.2 單頻網類型
10.6.3 單頻網中的干擾
10.6.4 單頻網中的同步技術
10.6.5 單頻網的網路增益
10.6.6 單頻網套用
10.6.7 單頻網套用的具體實現
10.7 數字廣播無線覆蓋若干概念
10.7.1 懸崖效應
10.7.2 位置覆蓋機率
10.7.3 場強和載噪比
10.7.4 地面數位電視廣播的保護率
10.8 固定、便攜和移動接收
10.8.1 簡介
10.8.2 影響接收的一些因素
10.9 分集技術概述
10.9.1 分集實現方法
10.9.2 空間接收分集信號合併方法
10.10 發射分集技術
10.10.1 Alamouti 空時分組編碼
10.10.2 基於正交性設計的空時分組編碼
10.10.3 空時分組編碼與OFDM系統相結合
參考文獻
第11章 中國數字移動多媒體廣播傳輸系統
11.1 概述
11.2 DMMB-W系統
11.2.1 系統發端框圖
11.2.2 信道編碼
11.2.3 信道調製
11.2.4 幀結構
11.2.5 控制幀管理
11.2.6 系統業務碼率
11.3 DMMB-N系統
11.3.1 系統發端框圖
11.3.2 信道編碼
11.3.3 信道調製
11.3.4 幀結構
11.3.5 符號交織和頻域交織
11.3.6 系統傳輸速率
11.4 CMMB系統
11.4.1 系統發端框圖
11.4.2 信道編碼
11.4.3 信道調製
11.4.4 幀結構
11.4.5 系統傳輸速率
11.5 T-MMB系統物理層結構
11.5.1 系統發端框圖
11.5.2 信道編碼
11.5.3 信道調製
11.5.4 幀結構
11.5.5 系統傳輸速率
11.6 CDMB系統物理層結構
11.6.1 系統發端框圖
11.6.2 信道編碼
11.6.3 信道調製
11.6.4 幀結構
參考文獻
附錄 數位電視地面傳輸技術常用縮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