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伏

數伏

數伏,俗語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初伏的第一天,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數九是從冬至算起,而對於數伏來說,每年的初伏起始日卻總在變化,其依據乾支紀日法推算得出。

基本信息

讀音及釋義

【拼音】shǔ fú

【動】進入伏天;伏天開始。

內容

中國使用的農曆曆法中,有一種“乾支紀日法”,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字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字相配組合成60組,用以編排年、月、日、時的順序,周而復始,重複使用。根據“乾支紀日法”的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起始日,並規定初伏和末伏各為10天。根據這個規則,有的年份中伏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

現代日曆中很少標出“乾支”曆法,所以一般看不出哪天是“庚日”,需要去查“黃曆”。2010年夏至是6月21日(乾支是壬寅),其後的第一個庚日是6月29日(乾支是庚戌),那么,第三個庚日是7月19日(庚午),即為初伏的首日,第四個庚日是7月29日(庚辰),而立秋是8月7日(庚寅),其後的第一個庚日是8月8日(庚寅),即為末伏的首日。

如果立秋那天恰好是庚日,則應該從下一個“庚日”起末伏,而不是立秋當天起末伏。以2012年為例,2012年8月7日立秋,當日的乾支是“庚子”,而末伏的第一天是下一個“庚日”8月17日。因為每一年的立秋,不管是8月7、8還是9日,如果當天恰逢是“庚日”,那么這個“庚”是從前一天的23:00開始的,也就是說,先到了“庚”而後才立秋的,所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就是十天之後了。

結論

在祖國各地,因地域的不同,流行著在入伏的當天吃點什麼的說法。比如在華北地區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間諺語。我想,這種說法的產生,可能是在歷史上的農耕時代,物質匱乏,缺少精米細面,伏期正值新麥收穫不久,找個理由解解嘴饞。

歷年數伏

年代 夏至日 數伏開始日 中伏天數 立秋日 末伏開始日

2005年 6月21日 7月15日 20天 8月7日 8月14日

2006年 6月21日 7月20日 10天 8月8日 8月9日

2007年 6月22日 7月15日 20天 8月8日 8月14日

2008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7日 8月8日

2009年 6月21日 7月14日 20天 8月7日 8月13日

2010年 6月21日 7月19日 10天 8月8日 8月8日

2011年 6月22日 7月14日 20天 8月8日 8月13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