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書由羅振玉輯。此書匯錄敦煌所出的文學作品,有韋莊《秦婦吟》、《雲謠集》、雜曲、理曲、小曲等唐代作品。這些不僅是研究唐代文學,特別是唐代俗文學的珍貴資料,也可利用來了解當時的社會意識和社會生活。
羅振玉先生對於流散的敦煌文留心購存,所得文書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鳴沙石室佚書》、《鳴沙石室佚書續編》、《鳴沙石室古籍叢殘》、《敦煌石室遺書三種》、《貞松堂西陲秘籍叢殘》、《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等。
版本:①民國十三年羅振玉排印本。②1972年台灣大通書局版《羅雪堂全集》三編本。③《敦煌叢刊初集》本。
作者簡介
羅振玉,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又頗有貢獻,參與開拓中國的現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的考究、倡導古明器研究。他一生著作達189種,校刊書籍642種。另有同名羅振玉(1892-1975年)近現代醫家。字崑崙。浙江嘉興人。祖業傷科,至振玉已歷四世。行醫鄉里,名噪一方。
相關資料
《敦煌零拾》札記——由陳寅恪先生所撰,主要是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國學研究院”和清華大學中文、歷史系教書時的讀書札記。
從1927年至1931年,可以說是陳先生治學的第一個階段,其所處理的問題,主要是中印關係和西北史地,所處理的材料主要是敦煌新發現的內典和俗文學作品,以及梵文巴利文藏文文獻和蒙元史料,他往往從小處著眼,寫的是一些具體的材料,但實際上關涉到二十世紀初葉國際東方學一些新問題,其視野之廣闊,當時罕有其匹。
從陳先生在清華開設的課程,如“西人東方學之目錄學”、“佛經翻譯文學”等,以及他這一時期的讀書札記上,我們可以看出陳先生打算做的東方學研究課題遠較他發表的文字要多得多。因此,他的讀書札記和講課筆記亟待整理。這裡整理的《敦煌零拾》札記,只不過是其中篇幅不大的一種。
十九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對梵文佛典的研究,給漢文佛典及相關文獻的解釋提供了強有力的語源和史源基礎,特別是中亞、敦煌發現的新史料,對於中古漢語文獻的理解幫助尤多。陳先生在歐美留學時,在梵文、巴利文、藏文以及中亞語言文獻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回國時帶回了許多這方面的西文圖書(現存北大東方學系),以後又為清華大學購置了不少同類的東方學圖籍,這些書籍在他第一階段的學術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後來時局不利於這項純靜的學術研究,顛沛流離的生活又使陳先生本人患上眼疾,使陳先生不得不在三十年代中期轉向以漢文材料為主體的中古史研究,開始了他的第二階段學術研究。從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發展史來看,這不能不說是個重大的損失,甚至今天仍未得到應有的彌補。而西方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則代不乏人。